在我国的电影史上,有这样一位堪称传奇的女演员,她本是国民党将军的女儿,最终却成为了共和国的少将。“阿兰”、“玉芬”、“金银环”,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角色,其作品堪称中国影史上的丰碑。她不仅有着无比精湛的演技,出众的外貌也同样令人惊叹,即便是在黑白胶片的时代,人们仍能透过荧幕感受到她眉宇间和英气和精致的面孔,她就是我国的一级演员王晓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王晓棠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国军中的一员少将,年少时,因为战争的原因,她曾跟随家人转辗多地生活。王父王母都酷爱文艺,尤其热衷戏剧,因此受到家庭的熏陶,很小的时候,王晓棠便拜在京剧名师膝下学习,这为她后来走上演艺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岁那一年,就读于巴蜀学校的王晓棠在一次辩论会当中大放异彩,以其雄辩的口才不仅征服了对手与评委,更是引起了身为地下党员的班主任的注意。班主任认为她口才出众,在校园里又颇具影响力,便想引导她走向革命队伍。在了解到她的国民党将军父亲因党内腐败泛滥愤而辞职后,便将她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之一,自此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她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王晓棠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入伍不久,凭借着过硬的文艺底子,她考入总政文工团,先是在京剧团工作,后又被调入话剧团。1956年,她主演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部影片《神秘的伴侣》,在剧中饰演一个少数民族女孩。这个角色让她一炮走红,影片放映之后,各种掌声和雪花般的来信让她受宠若惊。

不过,突如其来的爆红并没有让王晓棠变得飘飘然,她依旧在文工团做着自己的各项工作,给大戏化妆、洗纱布,还有少不了的每天晨练。在文工团几年的时间里,她接触了各种形形色色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在和众人的接触中,她实现了思想上的飞跃,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人民喜爱的好演员,拍出优秀的作品来回报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在调入八一制片厂后,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电影演员的王晓棠自此在自己的电影之路上迎来了高光时刻。凭借着在影片《边寨烽火》当中的亮眼表现,她得以第一次荣获国际大奖。不久后,她再接再厉,又在另外一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特务“阿兰”一角,向世人展现了自己在荧幕上的可塑性。

1963年,王晓棠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一个新高峰,她所塑造的“金银环”姐妹在中国的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仅仅三年后,随着动荡期的到来,32岁的她被迫终止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被下放到农场劳作,直到1975年才复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出后的王晓棠不再仅仅只做演员,还成为了一名导演,自上世纪80年代,她创作了包括影片《翔》在内的一系列的佳片。1988年,她出任八一制片厂副厂长,此后又升任为厂长兼党委书记,肩上的担子也更加重了。1993年,凭借着多年间在文艺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原本就已经是大校军衔的她升任为少将,成为我国电影界的第一位女性少将。

20世纪末,年逾六旬的王晓棠从八一制片厂厂长的位置上离休。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离开影视行业,而是苦心孤诣创造了一部主题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期望相聚的影片。此片一上映,她便荣获各项大奖,为自己的电影生涯又增添了鲜亮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王晓棠将军已经是90岁高龄。尽管步入了耄耋之年,但王老仍旧精神矍铄,面对记者采访时,依旧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她还透露,这得益于自己“活到老学到了”的精神,在此,让我们向老前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