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中国证券报》18日刊发文章《文旅消费不断增长 多点开花助力繁荣》。文章称,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消费增长3.7%,创近期新高。1-5月份,在假期出行比较活跃的因素推动下,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通讯信息、交通出行、旅游咨询租赁等服务零售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各个假期出游人次同比均出现显著增长,旅游大众化趋势愈加明显,下沉市场多点开花,以优质供给推动文旅消费持续繁荣。

旅游市场火热

回望今年前5个月,一组组出行数据传递出旅游市场加速复苏的信号。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6月17日表示,1-5月份,在假期出行比较活跃的因素推动下,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通讯信息、交通出行、旅游咨询租赁等服务零售保持了较快增长。

“在天水为吃一碗麻辣烫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尽管下着小雨,但丝毫没影响游客体验簪花的热情”“正定夜市仿佛来了一亿人”“全国各地游客赶往新疆阿勒泰”……继去年的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游“出圈”之后,一个又一个火遍全网的文旅IP助力旅游市场持续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旅游市场的火热折射出文旅消费向大众化转型的趋势。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淄博、天水、开封等城市火爆,流量源头是分散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元素,包括一杯奶茶、一顿烧烤、一碗麻辣烫或是一场“网红”演出,而这一现象反映出旅游消费大众化的重要特征。

小城多点开花

伴随文旅市场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小城释放出文旅消费新动能,“县域游”“小城游”热度攀升,百花齐放。

不少游客和从业者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今年在几个新晋“网红”城市旅行和经营的体验。西安的张先生谈到:“天水麻辣烫实惠好吃,地方美食太吸引人了,今年‘五一’假期仿佛全国人民都来天水了。”张先生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天水的麻辣烫门店几乎都在排队,他排了两个多小时才吃上这碗“网红”美食。

“阿勒泰一直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但是今年端午节来的游客尤其多。”在阿勒泰经营民宿的徐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长假甚至周末,她的民宿都处于满房状态,“没想到一部《我的阿勒泰》让阿勒泰‘火上加火’”。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假期,“小机场”城市机票、酒店预订量逐步提升。从去哪儿平台看,拥有“小机场”的三线及以下城市,机票、酒店预订量在清明假期迎来爆发性增长,以云南芒市、江西上饶、宁夏中卫、福建三明等“小机场”城市为目的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七成以上。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告诉记者,“爆款小城”的出现,契合了游客近年来寻求个性化、独特化体验的需求;同时,小城的旅游消费价格相对便宜,消费者更容易享受到轻松惬意的旅行环境,这也是大众化旅游消费的重要一环。

优质供给充沛

实际上,以县域小城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正日渐成为拉动全国消费的主战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1%。今年一季度,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升至40.1%。

小城游火热、网红县城增多,不仅依靠性价比和社交媒体营销,支撑文旅消费持续繁荣的是越来越多的县域小城瞄准消费者需求,从供给端释放潜能。

一方面,县级旅游城市越来越懂游客的心。以“宠客游”模式为例,大学生是当前文旅消费的生力军,在旅游大众化时代,“得大学生者得天下”已成为业界共识。淄博、哈尔滨、洛阳、天水均主打一个“宠”字。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向记者表示,所谓“宠”,实际上体现的是以游客为本、注重细节,同时融合特色文化,将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

另一方面,部分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县级旅游城市原本就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其在产品迭代方面发力,围绕周边中心城市的休闲度假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升级,是助推其实现“长红”的重要因素。

以正定夜市为例,程超功告诉记者,从资源禀赋来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的文旅资源基础在县级城市中优势明显,且与石家庄等周边核心城市的通达性较好,可以很好地承接夜市火爆之后的“泼天流量”,在接待空间上保证了古城、夜市流量的顺畅转化。

“一个市场下沉、需求升级的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政府与市场、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才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架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近年来频频“出圈”的网红城市正在有序构建“长红”的制度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目的地县城和乡村要向市场释放更多的善意和温暖,以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现代商业环境留住游客,推动文旅消费持续繁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