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法新社记者提问称,据《金融时报》报道,中方在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供应价格和量上提出了不合理诉求。请问中俄关于该协议的谈判是否如报道所言遇阻?
毛宁表示,寻找两国利益汇合点,深化利益交融,实现彼此成就是中俄两国元首的共识。我们愿同俄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不断深化两国全方位互利合作。

中俄天然气合作,尤其是这个“西伯利亚2号管道”项目,自启动以来,一直就备受瞩目。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面对西方制裁的压力,迫切需要开拓东方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能源供应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按理来说,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应该比较容易达成协议才对。但是,这么些年过去,这个项目一波三折,经常听到快要谈成的消息,然后,马上又收到合作陷入僵局的新闻。为什么这么难?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斯科方面认为,“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规模太大,加上建造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等,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他们也不确定中方到底会购买该管道输送天然气多少立方米,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字“钱”的事儿。

目前我国的能源进口除了海上航运之外,主要是来自中亚管道、中缅管道以及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在中俄远东管道已经动工的情况下继续建设西伯利亚2号项目,会打破中国的进口能源安全平衡。其次,在我国的能源转型战略中,天然气虽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过渡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光伏、风能等真正的清洁能源,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都超出预期的快。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迟迟不能落地开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俄在管道建设,是否要过境蒙古国,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之前,具体是什么分歧,我们也不清楚,但现在已经很明朗了。

尽管莫斯科方面肯定想通过该项目多赚点,但上文也说了在商言商,亲兄弟都得明算账,中俄两个体量这么大的国家,价格这一块肯定得仔细确定好才行。这一点不确定的话,那未来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对中国而言都后患无穷。

既然是谈判,那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最终在双方的需求范围内达到一个平衡。毕竟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可能一个项目短期内一蹴而就的。
中方需要考虑自身的需求,同样俄方也需要衡量自身的利益。如果因为暂时的一点分歧,就被西方媒体无限放大的话,那中俄之间的所有合作都可以陷入僵局了。
所以说,问题不应该是这么来看的,合作也是需要一步一步来推进的。西方媒体的报道流于表面,其实也暴露出他们对华的双标态度,不看整体,只会抓着一点不放,向中国泼脏水。

这样的情况使得俄罗斯目前只能够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和中国建立起较为合适的能源贸易关系。俄罗斯主要依靠能源来进行外贸营销,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
因此俄罗斯方面只能够主动让步了,而中国则有着近十年的时间和俄罗斯建立友好的天然气贸易关系,建设天然气管道,只等待俄罗斯能够想明白这件事,彻底将这件事给考虑清楚。
希望俄罗斯能够尽快看清这里面的利益关系,尽早和中国建立相对友好的天然气贸易往来关系。

第二件事,根据北青网报道,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立即、全面和彻底”停火。中方在表决时投票赞成,并在发言时表达合理关切。
当天付诸表决的决议草案由美国提出,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14个国家投票赞成,俄罗斯投票弃权。决议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毫无条件地接受加沙停火的倡议,提出分三阶段实现加沙全面停火的方案,包括立即停火、永久停火、大规模重建等。

决议提出分三阶段实现加沙地带全面停火的方案。第一阶段包括立即全面停火,释放包括妇女、老人和伤员在内的被扣押人员,归还部分死亡的被扣押人员遗体,以及交换被扣押的巴勒斯坦人;以军撤出加沙地带“人口密集地区”,让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并安全有效地大规模分发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根据决议,第二阶段将实现永久停火,以换取所有仍在加沙的被扣押人员获释,以军全面撤出加沙地带。第三阶段将开始加沙地带大规模多年重建计划,并归还所有死亡的被扣押人员遗体。

长期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巴以停火的决议常常遭遇阻碍,要么是美国为维护以色列利益而行使否决权,要么是美国的提案因缺乏公平性而被中国或俄罗斯反对。事实上,决议通过之后,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便指出,草案仍然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并且中方对于当事方是否会接纳停火提议,以及三阶段计划能否平稳实施,仍保留合理的担忧。
但考虑到这份草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加沙人道主义灾难加剧,停火止战,制止更多杀戮才是当务之急,因此中方还是投下了赞成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就积极斡旋各方促进达成停火协议,在巴以问题上,中方也是多次阐明立场,呼吁巴以落实“两国方案”,实现真正的永久和平。同时,对于巴勒斯坦来说,一大事业就是要加入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正式成员,而中国也是一直支持巴勒斯坦的,在之前的联大投票表决中,中方也是投下了赞成票,联大也通过了承认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决议,但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由于美国的反对,巴勒斯坦入联还是没能成功。

这就意味着停火一旦实现,将不会再重启战端,立即实现永久停火。这是中方和安理会成员连续几个月来的强烈呼吁,也是深陷苦难中的加沙民众最迫切的期盼。从制止更多杀戮、缓解人道灾难的迫切需求出发,中方对决议草案投了赞成票。
中方代表强调,安理会的所有决议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中方希望提案国秉持公正正义负责任的态度,为推动实现立即永久停火做出真诚努力。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一道推动早日平息加沙战火,推动巴以问题早日回到落实“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上来。

我们之所以投赞成票除了对文本基本满意之外,还有个背景,那就是安理会唯一一个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对美国点头了。我们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众所周知,不会反对阿拉伯人的态度,既然人家都支持了,我们当然也要支持。
俄罗斯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参与中东外交更多是与美国进行全球对抗的一部分。这次在美国主导的加沙停火协议表决上,俄罗斯之所以弃权,简而言之就是不想支持美国提出的方案,但反对的话又会得罪所有人,于是弃权。

作为长期与美国对抗,如今更是被拖入战火的国家,俄罗斯被西方欺骗了太多次,很难对美国产生信任。现在,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并未停止,就在相关决议通过前,以军再次袭击加沙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造成21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400人受伤。然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竟然声称,以色列有权袭击平民,虽然后面解释想表达的是袭击哈马斯,但显然依旧在包庇以色列。因此,俄罗斯用行动表明,自己会盯着美国的实际动作,中方在欢迎美国促和之余,也敲打了下美方。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全世界都希望巴以冲突能够实现永久性停火,但摆在众人面前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说,作为主要当事方的哈马斯,并没有同意接受该决议。此外,美国声称“以色列同意这一决议”,但内塔尼亚胡政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反对内塔尼亚胡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色列极右翼极端派正在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调停也可能失效。

第三件事,根据环球时报报道,以色列北部多地拉响防空警报。现场图片显示多枚火箭弹被发射至相关区域上空,以色列军方已启动防空系统实施拦截,截至目前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以色列国防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12日早间监测到超过100枚火箭弹被发射至以色列北部的多个地点。有媒体报道称,位于下加利利地区的提比利亚是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首次遭遇火箭弹袭击。

这也是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首次遭受如此大规模的打击。
事实上,黎巴嫩真主党之所以能对以色列造成重创,主要有2个原因。
其一是黎巴嫩真主党这次使用的武器是“喀秋莎”火箭弹系列和部分制导武器。
其二是黎巴嫩真主党在开展大规模打击前,曾耐心地打掉以色列边境的雷达站及监控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真主党的连串攻势,以色列政府未雨绸缪,从北部边境撤离了约十万平民,显示出其对冲突可能扩大的严重关切。以军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的公开声明,以及内塔尼亚胡总理对北部部队的亲临视察,不仅表明以色列军方已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以色列可能正计划对黎巴嫩采取更为直接的军事行动。大规模的陆军与预备役部队部署,以及空军的集结,预示着以色列已准备好应对可能爆发的全面冲突。

追根溯源,这场冲突的发端其实要归咎于一个根深蒂固的悖论:
以色列渴望在中东重新夺回主导权,而真主党则是伊朗保持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棋子。双方的战略目标正是对立统一的两面,谁也不愿就此让步。
两股猛烈的力量在这里对撞,注定势不两立。这就好比两头雄狮在争夺领地,只有撕咬才能分出胜负一般。而国际社会的呼吁和理性思维,恐怕在野兽的咆哮声中也显得那么渺小无力。

事实上,无论哪一方的指责是否有理,持续的军事对抗都会给整个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据统计,仅这一轮冲突就已经造成数百人伤亡,双方平民遭殃更是不堪设想。而持续的战火也将给中东乃至全球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美国作为这场冲突中不得不介入的外部力量,其困境也日益加深。一方面它需要支持盟友以色列,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局势进一步升级扩大。拜登政府对内塔尼亚胡政治动机的猜疑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缓解危机的呼声在国际社会日益高涨。

总的来说,黎以仍在持续发酵,局势短期内难以缓解和。针对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了军事基地,双方似乎难以退让。

观察人士指出,双方都应密切关注人员和武器装备的变化,因此保持警惕并应对任何可能受到严重打击或感受到生存威胁的人。因此,紧急情况下应尽早重启和避免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