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的仁爱礁海域上,近日上演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较量。美国军机在此处盘旋,目击了罕见的一幕——中国海警在“6·15”之后,打出了维权斗争的“第一击”。然而,令人玩味的是,向来活跃的菲律宾军方此次却选择了沉默。

自中国海警3号令生效的“6·15”限期之后,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愈发坚定。美军从冲绳基地紧急出动侦察机,意图捕捉中方“霸道”的证据,却意外见证了菲律宾方面的退缩。此次事件后,一向热衷于通过外媒打“舆论战”的菲律宾军方,竟罕见地对仁爱礁的最新补给行动受挫三缄其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在仁爱礁附近发生了什么?综合中菲双方及国外媒体的报道,我们得以窥见一二。菲方船只再次尝试强行闯入仁爱礁水域,却遭到中方海警船的果断驱离。不同于以往受挫后即刻“哭诉”的做法,菲律宾官方此次异常地保持了长时间的沉默。

直至傍晚,菲律宾武装部队才简短声明,称:“菲律宾武装部队不发布此次行动的细节。”随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也声称:“这不是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工作”。这似乎让人感觉,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没有参加这次事件,为什么菲律宾方面不愿意“多说”呢?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透露了更多细节。菲律宾方面违背承诺,非法闯入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提供物资。面对菲方的挑衅,中国海警依法采取了警告、登临检查及强制驱离等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登临检查”这一表述的首次出现,暗示了中国海警可能已登上菲船进行检查,体现了对主权海域的坚定管辖。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最终发表声明,承认了强闯行动的失败,并指责中方行为“鲁莽”。然而,这份声明反而在不经意间揭示了中国执法船只采用的新战术——拖曳菲船。中国海警局迅速反驳菲方的指责,强调责任完全在菲方,因其船只故意危险接近中方船只,导致擦碰。

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驻菲律宾大使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指责中方行动造成菲方人员受伤、船只受损。这一消息或许解释了菲律宾军方异常沉默的原因——他们在这次对峙中显然吃了“大亏”。中国海警的“登临检查”和“拖曳”战术让菲方措手不及,导致的“擦碰”更是让他们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菲律宾以往的“透明战略”,他们通常通过媒体报道和国际舆论来塑造中国的负面形象。然而,此次事件的反常沉默,以及中国海警的主动信息发布,显示了中菲海上斗争已进入新的复杂阶段。菲律宾方面可能因吃了哑巴亏而不敢声张,而中国则更加注重斗争艺术和行动的升级,对菲美勾结实施“定向反制”。

在菲方强闯行动之前,中国已在仁爱礁附近海域部署了大量渔船和海警船,显示出充分的预警和准备。同时,美国也派出了侦察机和无人机进行监视,其为菲律宾撑腰的意图不言而喻。然而,有趣的是,美国的一艘航母却在对峙前几天匆匆离开了南海,逃进了菲律宾海,这反映了美国的下作心态,他只想怂恿菲律宾上前,自己绝不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是不是有美国在背后支持菲律宾,中国海警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面对菲律宾的屡次挑衅,我们有必要适时升级管控措施,到时候看菲律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