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篇关于河北妇女“吃土”的稿件在网上传开,迅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真的会有人把土当零食吗?她的身体不会出问题吗?大量的媒体记者和专业医师带着疑惑,纷纷来此一探究竟。

妇女家里随处可见的土块让人直呼长见识,在看到运输工具时,大家更是惊掉了下巴。

那是两辆汽车!妇女会用它们时不时的回娘家收土,她不仅吃土,还只钟于家乡的土。

有人说她哗众取宠,有人笑说奇人异事,延续至今妇女吃土的历史已有54年,她的生活是众人难以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外发现,独享“零食”

世界的广阔远非人短短的一生可以窥全,人的眼光也并非能够看到全貌,偶尔的奇人怪事不免成为众人的议论中心。

在这个人人都喊着不努力就要去“吃土”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努力再努力,可是总有一些意外,有人很认真的在“吃土”。

不仅十年如一日,而且以此为乐,作为一名农村妇女,樊千荣不曾顾及别人的眼光,特立独行。

1962年,樊千荣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南张井村,家里八个孩子,她一个女孩,在父母面前根本都露不上脸。

孩子多,开销自然就大,樊千荣的父母常常忙得不着家,一应事务都是孩子们自发的完成。

擦桌、扫地、洗衣服、做饭就是孩子们一天的任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都很懂事。

樊千荣负责家里十口人的饭食,人还没有灶台高,却被生活打磨成了“小神厨”,她每天都忙得不停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淘米、洗菜、下锅,樊千荣越来越得心应手,坐在凳子上烧火是她短暂的休息时间,看着就要煮熟的饭菜,她的肚子似是有所感应,开始咕咕乱叫。

一股香味不断地侵扰着樊千荣的思绪,她忍不住的凑近饭菜解馋,却发现这香味并非来自锅里的饭菜。

那是什么这样香味十足?完全勾出了樊千荣肚子里的馋虫,她动着圆润的鼻头,开始寻找源头。

左闻右闻,香味来源竟是在灶台的深处,难道这里面还隐藏着好吃的?樊千荣忍不住的探头去找。

灶台内部在火光的照亮下一览无余,什么都没有,可这样更显奇怪,什么都没有香味从哪里来?

樊千荣不肯放弃,用工具来回翻找,被她碰到了一块从灶台上掉下来的土块,她心下有疑,凑近去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错,香味就是从这土块中传出来的,它已经被火烤“熟”,饥肠辘辘的身体反应容不得她过多思考,轻轻的咬了一小口。

太好吃了!樊千荣感到惊喜,忍不住的又咬一口,未等饭菜出锅,她就填饱了肚子。

小孩子总是喜欢分享,她接着从灶台底又抠了几块土,想要分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她不知道这是众人不会食用的东西。

家人将信将疑的咬了口土块,未等樊千荣出口询问效果,他们就都吐了出来,完全无法下咽。

后来,樊千荣几番劝说,再没有人尝试,她私下里又吃过几次,还是依旧好吃,分享无果,这成了她独有的“零食”。

没有人与她争抢,樊千荣包揽了厨房的一切琐事,这里变成了她的乐园,她时不时的就会扣下土块来吃,仿若有瘾。

灶台的千疮百孔很快被父母发现,他们虽有疑惑但也找不出来原因,根本不会有人往“吃土”那里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及时补救,樊千荣的吃食因此源源不断,她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可是很快东窗事发。

父母明令禁止,生怕她吃出来什么毛病,对于他们这样的贫苦人家,去医院简直想都不敢想。

但是,每天的饭菜那么多人分,樊千荣根本就吃不饱,不免偷偷地继续吃土,她自得其乐。

长此以往,家里的孩子难免有感冒发烧的,父母焦头烂额,对樊千荣疏于关注。

等反应过来,才发现家里就她没有生病,而且吃土的习惯不知不觉又回来了,未见樊千荣有事,他们也就听之任之。

樊千荣得了许可,吃起土来更加肆无忌惮,很快,村里的其他人都知道了,他们指指点点,不敢苟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惹眼“嫁妆”,十年一日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樊千荣逐渐的长大成人,吃土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身体依旧甚好。

村里的人和她的家人也早已习惯了她的异常,十里八村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喜欢吃土的姑娘。

灶台底下的土毕竟有限,樊千荣不得不转换“阵地”,在村外有一个小山坡,这是她偶然所见的宝地。

当时,她和小伙伴一同外出放牛,她发现这个山坡上的土白皙细腻,吃起来还似有一股甜味,很是惊喜,当时就带了满满一口袋回家。

从此,这里就成了她的“进货商店”,从二三两到一二斤,樊千荣的胃口越来越大,年龄也不小了。

有人给樊千荣说亲,那小伙在距离此17公里的青泉村,消息还没有传那么远,但只要稍微一打听就知道,她是个吃土的怪人。

这本就没法隐瞒,樊千荣也没想过骗人,可是缘分本就是妙不可言的,她和小伙见了面,一见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婚的日子很快就定了下来,父母为此忙前忙后,尽力为她搜罗嫁妆,虽然家贫几何,他们也想女儿嫁得体面。

樊千荣知道后,并不想父母为自己太过操心,直言自己不需要什么嫁妆,带些家乡的土就好。

这样的嫁妆闻所未闻,但想到她多年的习惯也就释然了,父母唯恐她嫁走再吃不到可口的“土”,便让家里的孩子集体出动,为樊千荣从村外山坡上挖土。

樊千荣很是欢喜,这对她而言就是最好的礼物,她就这样出嫁了,吃土的习惯带到了婆家。

婆家的人刚听说此事时也有些惊讶,但他们也事先打听过,从小到大,樊千荣没生过一次病,勤劳善良,再加上模样姣好,是个好媳妇的人选。

果然,樊千荣在婆家生活的如意,唯一不足的是她“进货”不太方便,“零食”时有短缺。

为此,她多次托前去娘家走亲戚的同村人帮她带些土,婆家这里的土粗糙味苦,她吃不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她吃家乡的土多年,胃口早就养刁了,这里略微发黑的土她也难以下咽。

这样的日子不急不缓的过着,樊千荣怀孕生子,吃土对她完全没有影响,看着孩子活蹦乱跳的模样,婆婆算是彻底放下了心。

而且,她不仅热衷于吃土,还不惧怕空气中的粉尘,在村里的水泥厂工作时,别人都恨不能捂得只露一双眼睛,她却丝毫不防备。

不仅如此,她还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呼吸,想来真是一个怪人,可她偏偏安然无恙。

地里劳作时,樊千荣也总会带些土块,饿了就当干粮吃,她自己的孩子也曾经因为好奇尝试过,吃不下去。

樊千荣的孩子也逐渐长大,结婚生子,她从一个女孩嫁作人妇,当了母亲,当了奶奶,经年日久不变的是她吃土的习惯。

想来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樊千荣的特殊被一个远方亲戚家的孩子写成稿件,发到了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声大噪,“奇人”奇事

2009年,47岁的樊千荣成了“名人”,她吃土的事情经过报道被更多人知道了,接受了很多采访,当地各大医院都免费邀请她去体检。

医生对她很是好奇,通过各种检查分析,认为樊千荣应该是有“异食癖”,这种病症多发生于人的儿童时期。

它是一种进食障碍,主要病因不明,应与人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有医生提出了相关建议。

治疗“异食癖”应该先从患者的心理出发,而且每天进食要有节制,过量还是会给人体带来伤害的。

让人奇怪的是,樊千荣并没有相应的并发症,这对她而言自然是幸事,也是令人惊疑之处,她吃土的习惯更是成了众人眼中的稀奇事。

但是在樊千荣和她的家人看来,这不过就是特殊一点的爱好,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而且,樊千荣多年如此,家人们早已经习惯,面对外界的不停探访,他们照常过着自己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几年,前来的好奇者依然有,樊千荣也都热情的接待,把之前面对记者说过的话再说一遍,不厌其烦。

樊千荣吃土50多年,早已有了5吨的重量,当被问起自己的身体情况时,她中气十足的说:“身体倍棒!”种种言行不似作假。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面对外界不停地讨论,樊千荣的奇人异事被众人传得变了模样,形容逐渐抽象。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樊千荣所在的这个小山村,她还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乡村生活最平凡的一天。

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会去娘家“进货”,随着家庭条件的不断提高,运送土块的工具都变得越来越先进。

家里近两年买了两辆小汽车,用它们来拉土块显得很是方便,家人们也都纵容着她的习惯,给她打下手。

而且,因为这些土块,樊千荣在村里的人缘很好,原由是这些土块不光食之无害,对于治疗痱子更有奇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段时间里,她家里的土块都被乡里乡亲拿走治痱子,樊千荣毫不吝啬,能够帮上别人她也很高兴。

如今,樊千荣已年过半百,儿孙绕膝,家里的孩子们都很孝顺,她的生活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安稳。

她平时就看看孙子,做些活计,幼年的贫寒早已离她远去,樊千荣养成的这个习惯很难再戒掉,她也不想戒。

奇人奇事在你听来不过转耳即忘,却是樊千荣真实的人生,她的“零食”不停,精彩继续。#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