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900多年前,苏轼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诗句,表达他对荔枝和岭南风物的喜爱。眼下已到荔枝上市时节,在汕尾陆丰、河东、博美、陂洋等荔枝种植大镇的果园里,颗颗晶莹饱满的荔枝挂满枝头,采收和销售工作正有序开展。

今年初气温普遍偏高,很多荔枝园出现了不开花或晚开花现象,专家判断今年很可能是“荔枝小年”。作为粤东地区的荔枝主产区,陆丰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大家还能不能吃到物美价廉的新鲜荔枝?各乡镇的荔枝种植户和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陆丰田间地头,探索见证美“荔”陆丰的精彩“枝”态。

●陈保良李冠宇

本期统筹:南小渭

减产不慌张

村民化身农技“轻骑兵”

你今年吃到的第一颗荔枝,可能来自陆丰这个村庄。伴随着汽车“嘟嘟”的喇叭声,一辆卡车来到博美镇点石村,驶入村民林永闲家的荔枝园中。

“我家荔枝园第一批成熟的荔枝品种是妃子笑,这次卖了200多斤,一斤收购价在6.5元左右。这次来收购的人是陆河的,差不多卖了1500元左右。”林永闲说。

今年58岁的林永闲是点石村本地人,他和妻子在村里面种了20多亩,共400多棵荔枝树。

“今年虽然荔枝的整体产量有所下降,但村里还有很多农户在种植荔枝,大家都不慌。”点石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汉澄告诉记者,目前整个点石村种植荔枝大约有4000多亩,村里有很多像林永闲夫妻俩这样一起种植荔枝的农户,有的村民种植量达60亩左右,整个村子的荔枝产量和产值都比较可观。

“据我了解,点石村的气候、地形、地貌、土质等条件比较适合种荔枝,而荔枝在点石村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陈汉澄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陈汉澄少不了在村里的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的种植作业情况。今年年初,特别是二月和三月上旬他去了很多果园,发现今年大多数荔枝园里都不开花,这让他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这是我来点石村的第三个年头,荔枝树光抽树梢不开花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见到,让我感觉有点反常。”陈汉澄说。以他这几年驻村的经验来看,如果大多数的荔枝树都是这样只抽树梢不开花,养分就会优先供给新抽的树梢,势必会对今年的荔枝挂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今年的荔枝产量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

为此,陈汉澄专门赶回广州,联系了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朋友,在经过具体咨询后,他对荔枝的生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当时看到荔枝不开花的现象心里很着急,问了在农科院的朋友,他说这是荔枝正常的生长规律,作物生长大多数会有大小年的规律。去年荔枝产量高,是丰年,今年叠加气候因素就是小年,但是也不用太过担心,这是正常的现象。”陈汉澄说。

“今年是荔枝产量小年,明年大概率就是一个丰年了,种了30多年荔枝,我们对此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林永闲说。

在当地村民眼中,荔枝大小年已经习以为常了,并没有太多的紧张情绪。只要平时把果树打理好,将生病的树枝修剪掉,定时施肥喷药,把该做的事做好,剩下的就交给自然规律了。林永闲家的荔枝园总量不多,去年总共卖出2万多斤荔枝,他预估接下来天气好转的话,今年的产量可能会和去年持平,甚至更多也说不定。

在问到荔枝销路是否畅通,会不会出现滞销等问题时,陈汉澄表示,每年到了荔枝成熟即将上市的季节,村里都会有很多收荔枝的商人直接来到果园中,将新鲜的荔枝包装好整车拉走,另外也会出现直接承包果园的情况。

“今年荔枝树刚刚开花时,村里有一户果农的荔枝就被人以128万元的价格整体全包了,不论最后产量有多少。这其实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是个荔枝产量小年,荔枝价格可能会比往年有所上扬,有些商人就会提前行动。这对于村民来说是件好事,收入有了保障。”陈汉澄说。

保果壮果忙

打好防治病虫害“保卫战”

和林永闲一样,杨三也是点石村种植荔枝的果农。不同的是,杨三夫妻两人一共种植了60多亩荔枝,在村中属于种植数量比较多的。

“减产情况今年在我们果园可能会比较严重。去年我们的总产量在10万斤左右,今年多雨,气候异常,对于种植量大的果农影响会更大一些。今年预计减产一半左右,能有5万斤就很不错了。”杨三说。

杨三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植荔枝,几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开销也比较大。所以他们夫妇对荔枝的病虫害防治十分关注,会通过上网或者请教技术专家的方式了解各方面因素,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减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杨三告诉记者,通过与技术专家交流取经后了解到,今年荔枝的主要病虫害越冬菌源和虫源基数大。暖冬有利于害虫越冬,荔枝早熟品种物候期重叠益于害虫取食,因此虫源基数较大。而汕尾地区荔枝主产区大部气温总体偏高,春季气象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这些害虫极易发生危害。同样因为是暖冬,部分中晚熟品种成花不理想,这些果园如果因此而失管,那么蒂蛀虫发生会更严重。荔枝开花期前后适逢雨季开始,阴雨寡照,果园湿度大,有利于霜疫病和炭疽病初浸染和流行。

“果园的统防统治意识非常重要,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病虫害的高发或频发提供充足条件。”杨三表示,如果农户对病虫害防控缺乏全局观念,出现农业措施不到位、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少、科学用药技术尚未普及、田间投入不足等现象,将会导致前期病虫害防控不到位,造成多种病虫害交叉反复。

因此,果农们需要加强荔枝主要病虫害前期的监测和预警,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结合物候期和天气状况,及时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针对性做好科学防治。

被动变主动

形成多元化推广新格局

走进陆丰市河东镇大屯村荔枝种植基地,村民们个个精神抖擞,戴着草帽在荔枝树下忙个不停,一筐筐鲜红饱满的荔枝让人垂涎三尺,还有部分嫁接的荔枝长出细嫩的红叶。

“今年是荔枝小年,再加上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荔枝总体减产基本上已成定局,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损失降到最低。”中荔集团相关负责人连国荣告诉记者,陆丰荔枝产量总体会有所下降,像桂味今年的减产量是最多的,产量预估只有去年的两成左右。而糯米糍、凤山红灯笼等荔枝品种也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但在整个粤东地区,陆丰的荔枝产量和品质还是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

“减产只是短暂的波动,从长远来看陆丰荔枝产业大有可为。”连国荣表示,陆丰气候四季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多为丘陵、平原,为荔枝产业发展提供了地理空间优势。此外,陆丰本身也具备农业资源优势,仅河东镇大屯村就有荔枝林3000多亩,还有碣石镇、陂洋镇等乡镇的众多荔枝种植户,荔枝产业“遍地开花”。

“特殊的年份对陆丰来说反而是一种机遇,让荔枝产业有了更多的热度和关注度。我们要抓住这个风口,让陆丰荔枝走得更远。”连国荣表示,面对减产首先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对于荔枝种植的日常管理要稳中求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方面要为荔枝及时补充养分,按照开花结果等节点做好相应措施;另一方面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策略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除了种植要做好,荔枝的品牌推广也是重中之重,中荔集团积极为陆丰荔枝走出家门“牵线搭桥”。

6月15日,在第九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上,中荔集团带领陆丰荔枝精彩亮相,“河东人家”等陆丰荔枝品牌吸粉不少。陆丰荔枝品牌的包装融合了中国风的美术设计,同时结合乡间风貌、非遗文化等特色元素,充分彰显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韵味,鲜嫩饱满的荔枝果肉也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品尝。中荔集团尤其注重跨境电商的运营,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依托自身强大的销售网络,将陆丰荔枝出口到欧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让陆丰荔枝名扬海内外。

此外,中荔集团还与深圳广电集团积极探讨相关合作事宜,谋划打造多元化网红荔枝品牌。通过在深圳举办特色农产品展览、荔枝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对接一线城市的大型商超,进一步拓宽荔枝的销售渠道。

荔枝要想卖得贵、卖得好,就得往食品加工的方向继续走。中荔集团谋划在陆丰河东镇建设中荔粤东运营中心、荔枝研发中心、种业中心、加工产业园等,引入省农科院、深职院专家团队开展研学、种业、加工,打造荔枝冻干、荔枝酒、荔枝蜜等产品,提升产业价值。

“我们计划在青山村打造一个荔枝文化体验推广中心,让陆丰荔枝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形象更加立体化。”河东镇青山村第一书记陈斌表示,青山村结合村里自身发展实际,依托中荔集团资源优势,未来希望打造荔枝文化体验推广中心。通过策划“荔枝的前世今生”“荔枝趣味问答”“荔枝文化节”等,将荔枝的种植、加工和文创等相糅合,同时结合陆丰当地的非遗文化元素,发展休闲康养、餐饮旅游、乡间民宿等业态,全力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让陆丰荔枝品牌走得更远。

从种植生产到品牌打造,再到销售推广,陆丰荔枝蹄疾步稳,正在一步步全速前进,走出家门。

一线观察

荔枝不仅要种得好

还要卖得出和玩得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荔枝小年减产,如何把荔枝种好成为热议话题。

广东荔枝产业联盟秘书长、广东荔枝产业协会会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向旭表示,面对荔枝“大小年”的状况,保产尤为重要,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补营养”。针对还没经历第二、第三次生理落果的果树,配一些生长调节剂,撒点生石灰杀菌补钙;二是防病害。要抢晴天喷农药,防止因雨水频繁导致果树“生病”。

在生产环节上,防冻保暖是关键点。“喷洒藻类萃取物的防冻剂等国外新技术,近几年已在部分果园使用。如能在寒潮来临前两三日喷洒防冻液,可以大大减少损失。”向旭说。针对山地多、地形复杂的实际情况,向旭还提出“荔枝生产矮化”的建议,树型矮小以便于覆膜等技术应用。

在存储环节上,荔枝保鲜是突破口。由广东省农科院加工所荔枝保鲜加工研究团队研发的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可以让荔枝的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解冻后色泽依然鲜红,果肉依旧晶莹剔透,营养品质能保持九成以上。此外,改良品种结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通过合理换种,将部分传统品种改为优质品种。或是通过杂交改良,培育品质优、抗压强的品种,让“大小年”不再成为障碍。

为了更好地解决荔枝储存问题,今年5月底,汕尾市农业农村局举办荔枝采后保鲜新技术应用培训会,邀请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凡炜研究员、程丽娜副研究员为与会人员授课。两名专家分别以《荔枝保鲜新技术的产业化集成应用》《荔枝超低温冬眠锁鲜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为主题,详细讲解了集预冷、减菌、包装、冻眠、贮藏等为一体的荔枝全链条保鲜技术体系和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并向现场与会人员发放荔枝保鲜技术手册和抑菌剂、气调包装袋、电商保温箱等技术产品,供大家试用保鲜效果。

荔枝种得好还得卖出去,而卖出去的关键在于产品本身。除了原产的荔枝成品以外,深加工产品也是重中之重。“海盐荔枝饮料”“荔枝果酒”“荔枝月饼”“荔枝蜂蜜”“荔枝红茶”等荔枝特色产品在市场上层出不穷,精致的包装和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更是圈粉不少。此外,“荔枝工夫茶具”“变色荔枝摆件”“荔枝徽章”等特色文创产品也“荔”量满满。

“我们拥有荔枝酒、荔枝醋等深加工专利技术,接下来将在汕尾建设超1000亩的鲜荔枝采购基地,并在汕尾扩大荔枝酒、荔枝醋生产规模,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3000万元。”入驻汕尾创新岛(深圳)的汕尾市荔皇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汕尾布局新的荔枝深加工生产线,为汕尾荔枝产业附加值提升提供科技助力。而陆丰也可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壮大荔枝生产规模,持续优化完善荔枝生产线。

荔枝要玩得开,就要注重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形成趣味性与互动性强的品牌效应。6月10日,海丰县赤坑镇正式发布荔枝IP形象,精心设计出“荔小糯”“荔小妃”“荔小桂”“荔小红”等卡通IP,分别针对糯米糍、妃子笑、桂味、红灯笼等荔枝品种形象进行策划设计。同时在全网发起投票,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荔枝品牌的建设,借“荔”发力,不断提升赤坑荔枝在市场上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对于陆丰而言,可以选择有特色的镇域进行规划,如将河东镇打造成“荔枝文化镇”,通过设计IP、举办荔枝文化活动等形式,以点带面覆盖形成“荔枝文化村”“荔枝文化街”等,从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