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杨建业

我爸妈结婚那年,小叔十七,姑姑才八岁,爷爷一个光棍汉领着四个孩子苦熬时光,日子过得很是恓惶。

幸亏大伯有文化,能写会算,是个识文断字的老高中生。毕业后回村没多久,就被大队干部叫去当了村里的会计。

此后家里的日子才算稍稍好过一些。

大伯工作两年后成了家,大伯娘是邻村支部书记的独生闺女,人家看上的就是大伯这个人。

本来说好的让大伯当上门女婿的,但是爷爷不愿意,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就是大儿子,整个老杨家就指着他光耀门楣呢!又如何舍得让我大伯去倒插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爷爷想让我爸去。

他是老二,文化不高,力气大,脾气还倔,标准的莽夫一个,这样的人最适合当上门女婿了,不容易受人欺负。

可是这只是我爷爷个人的想法。

当时相亲的时候,还是我爸先去和大伯母见面的,无奈何人家没看上他,宁愿不要一分钱彩礼,倒贴嫁妆都要嫁给我大伯。

爸爸只好灰溜溜地又跑了回来。

大伯也没有入赘成功,大伯母带着满满两大车的嫁妆嫁到了我们杨家庄。

当时爷爷家总共有六间房。

上面三间是正房,一边住着爷爷,一边儿住着大伯,中间是堂屋,也就是现在说的客厅,专门接待客人住的,不能住人。

大伯结婚自然就住进了正房西屋,也就是他原来住的房子。

而我爸爸则和小叔住在西侧的小厢房,总共有两间,他们兄弟两人住一间,还给我小姑姑留了一间。

东边的小柴棚就被当成了灶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1979年,还没有分田单干时我爷爷家的光景。

两年后,我妈也进了门。

实在是没地方娶,爷爷只好把小叔喊到了他的房间,爷俩儿睡在一张床上。

这才把西厢房收拾收拾给我爸妈当了新房。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姑姑和我妈变得日渐熟络起来,姑嫂两人隔墙住着,姑姑时不时就要过去找新嫂子玩。

我妈19,姑姑8岁,两个人相差十几岁,但是却好得一个人似的。

后来随着我的降生。

大伯家也接连生了两个儿子。

俗话说∶树大分枝,人大分家。

大伯在其岳父母的帮助下,在我们村西头又另外盖起了三间新瓦房。

自然而然,伯母就提起了分家的事。

他们不要房子,这已经帮家里解决了很大的难题,爷爷和亲戚们商量,那就把家里最值钱的老牛分给他们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我们家的时候,真的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分了。

本来三间正屋应该有我爸一间的。

但是爷爷又觉得三叔可怜,年龄那么小就没了亲娘,现如今两个哥哥都结婚成家了,唯有他还是单身一人,婚姻大事没有一点着落。

如果把三间正房分在小叔的名下,那么在他以后说亲的时候,至少多一项优势和砝码。

爷爷说的有理有据,作为亲哥哥的我爸自然是无话可说,他也希望自己的弟弟能遇到一门好亲事,早日成家立业呵!

家里本来就一贫如洗,最值钱的就是牛和房子了。

可是这两项又都被分了出去。

就连我爸自己也不知道还能要点什么了。

两间厢房?一头小猪?几只下蛋的鸡?……好像都不是他想要的。

正在矛盾的时候,我姑姑过来了,那时候她已经13岁,该读初中了。

姑姑怀中抱着家里的那头小黑猪,怯生生地走到我爸面前,说∶“二哥,咱们走吧!我刚才和爸爸说了,让他把我和这头小猪分给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终于忍不住了,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说∶“小妹,你咋能这样说话呢?你是人又不是猪,咋能说分就分啊!”

姑姑一本正经地说∶“我可比猪强多了,我会做饭,会洗衣服,还会下田干活,大哥家的牛都比不上我。”

我妈在一边听得泪目,拉过姑姑问∶“小妹 ,你真的是想分给我们啊?”

姑姑说∶是啊!我想跟着你和二哥,嫂子,你真别嫌弃我,我可能干了,咱们家不用牛,我能犁地,比牛的劲儿大多了。

眼看姑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肠,非要跟着我们家一起生活。

我爸妈只好应了下来。

那次分家,我们家果真是分了姑姑和一头小猪。

分家以后,我爸妈就没有在村里继续住了。

爸爸力气大,到了城里的建筑队给人家干小工,而我妈则在食堂里给人帮厨。

姑姑别看人不大,但是也一刻钟都闲不下来。

我爸找熟人帮她介绍进了城里的学校读初中。

姑姑白天在学校读书,放学后自己走路回家。

到家就帮忙带孩子,做饭,把我和弟弟哄睡了,她还得拿着课本读书。

还真如她自己所说,我爸妈分到她一点儿都不吃亏。

除了上学要正常花钱外,姑姑从来不用我爸妈多费心。

我和弟弟打小就是她带大的,不管什么时候,姑姑永远是背着大的,手上再牵着小的,嘴里经常嘟嘟囔囔地默念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姑姑学习成绩好,我爸妈就一直坚持供她读书。

爸爸的工资发了,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姑姑的学费和书本费另外给放出来。

有好多次爷爷过来劝我爸,说∶“二啊!你小妹年龄也不小了,别人家像她那么大的闺女都有婆家了,遇到合适的,你也赶紧给她找个嫁出去吧!总不能老住在你们家帮你们带孩子吧!”

但是只要姑姑不说退学,我爸就打算一直供下去。

初中毕业好多女孩子都报师范,考中专,家里人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早早参加工作,为家庭减轻些经济负担。

大伯也找过我爸,希望他能让姑姑报一所好一些的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家乡的单位工作。

但是爸爸还是说了那句老话∶“小妹的事要看她自己的,她愿意考中专,我就供她读中专,她自己如果不愿意,那我也没办法。”

为此大伯母和小叔对我父母颇有微词。

大家都认为是我父母不愿意让姑姑出去,毕竟姑姑可比普通的劳动力强太多了,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带孩子,她都称得上是一把好手。

就这样,姑姑在我爸妈的一力支持下,成为我们村唯一的一位女大学生。

高中毕业,竟然应届生考上了政法大学。

领通知书那天,我们整个小村子都沸腾起来,大家都以能请到姑姑吃饭为荣,村里干部和镇上的领导都出面邀请她去家里做客。

但是姑姑一一谢绝。

和往常一样,呆在家里做家务,干活,帮我和弟弟辅导作业。

临开学的时候,我爸妈送她去上学,坐在火车上,姑姑问我爸:“二哥,当年把我和小猪一起分给你们,现在后悔不后悔啊?”

我爸哈哈大笑,说∶“不后悔,我妹子可比那头老黄牛金贵多了。”

姑姑一本正经地说∶“你等着,我是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

后来姑姑大学毕业分配到外地工作,她和姑父同在一个单位。

两个人结婚后的第二年,姑姑就把我爸妈接过去一起生活,担心我爸妈闲不住,姑姑自己花钱在他们家属院内开了家小卖部,晚上他们住在姑姑家,白天就在小卖部里工作。

自从姑姑开始上班赚钱,我和弟弟的衣服自己没有买过,都是姑姑买的,一年四季 她根本都不会过问我们。

只要是她觉着合适,好看的衣服,直接就会买下来,然后打电话喊我们去取就行了。

姑姑永远都是那么霸气,有个性。

我上学时成绩不好。

高中毕业就开始待业了。

后来姑姑没办法,只好送我和媳妇一起去学习烹饪技术,然后在她所在的城市开了家连锁饭店,干了十几年,现在也算是能勉强顾住自己,车和房都买了,开了两家分店。

我弟弟大学毕业后也考了姑姑这边的事业编,目前已经结婚成家,生活稳定。

兜兜转转几十年,现在姑姑成了我们的主心骨,大家仿佛就是一个圆,以姑姑为圆心,团结有序的排列在她身边。

对于我们家的现状,大伯和叔叔都极其羡慕,我爸这傻老二还真是挺有福气,当年分家,要不是分到了姑姑,又哪里会有他如今几代人的好日子呢?

人这一辈子,谁也没长前后眼,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吃亏是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