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享有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期盼。蓬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蓬江区建区4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增强人民对蓬江教育的了解,凝聚人民对蓬江教育的信心,近期特在“蓬江发布”公众号推出“探校蓬江”系列报道。“探校蓬江”第二期走进江门市陈白沙中学,品文化,探密码。

陈白沙中学为何能实现华丽转身?

江门市环市中学创办于1982年9月,于2013年7月更名为江门市陈白沙中学。这是江门擦亮白沙文化品牌、建设江门文化名市、打造岭南儒城的重大举措。陈白沙中学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走出了发展特色品牌名校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是陈白沙先生诞辰596周年,也是该校更名的十一周年。十一年来,陈白沙中学以白沙文化为核心文化,推动特色德育、高效课堂、品牌艺术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上升,学生培养能力水平持续提高,连续多年获得蓬江区初中教学质量增量一等奖,真正实现低进高出,提质增效。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中华诗教示范校、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粤派教育实验基地、江门市劳动教育示范校、江门古琴培训基地、蓬江区首批文明校园、蓬江区教育先进集体。

陈月是市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区名班主任。她给我们展示了谢靖嘉爸爸发过来的一段话:“靖嘉这三年在陈白沙中学的成长,您对他的影响是关键,靖嘉的改变让家长也跟着进步了。”

陈月说:“当年谢靖嘉到陈白沙中学注册入学,家长对学校还是心存疑虑。入学后的靖嘉在积极的“磐石班”班级文化熏陶下,学业成绩步步攀升,课余更是多次斩获国家、省、市级无人机比赛大奖。”陈月的回忆充满了自豪。

到底是什么力量

推动着这所学校发生如此大的蜕变,

实现华丽转身?

我们走进校园,试图探索其密码。

密码一:教学改革打造课堂新常态

2023年11月,江门市“五邑名师大讲堂”第23期活动在陈白沙中学举行。

活动中,陈白沙中学戴小云老师执教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她采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方式,以净化学校门前的天沙河水为例,通过生命吸管净水情景驱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潘蔚老师为主的陈白沙中学教师团队则以剧本形式,以诗书礼乐为主线呈现《强国少年志,白沙学子心》特色课程,充分展现了学校近年来的课程建设成果和全体白沙人的精神风貌。

据统计,当天,这项活动全国线上点播量4万多次,再次擦亮了白沙文化品牌。

基于得天独厚的白沙文化和粤派教育实验基地资源优势,陈白沙中学开展了以“合作探究,知疑自得”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任务驱动—自学知疑—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感悟自得”五步教学模式,致力打造白沙特色课堂。

近五年,学校办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中考学科获奖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7个科目获奖,被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录取的学生比例从10%提升至35%,连续三年获评江门市义务教育阶段协同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二等奖。

一支独秀不是春。已成为陈白沙教育集团核心校的陈白沙中学,带领集团先后获评“广东省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江门市优质教育集团”“江门市协同教育质量教研联盟先进集体”,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白沙中学戴小云老师执教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白沙中学教师团队以剧本形式呈现《强国少年志,白沙学子心》特色课程。

密码二:白沙文化助推办学大跨越

2017年10月,陈白沙中学的教学楼和综合楼落成。两幢大楼的设计均融合了白沙文化,青灰色的古朴外观独具特色,为校园增添了人文气息和底蕴内涵。

《中国教育报》刊发的《本土文化生长出的育人智慧》一文提到,陈白沙中学校园内外都建设了白沙文化墙,进行白沙诗文展,让师生和家长时刻感受陈白沙先生“自然、自由、自乐”之理、“鸢飞鱼跃”之生命境界以及传统文化经典之精髓。

我们留意了陈白沙中学的校徽,它以白沙茅龙笔字体的学校名字、学校门楼和学校开办年份为主要要素。

对于这一点小心思,吴俭开校长颇为自豪。在她看来,从环市中学到陈白沙中学,42年办学历史,既要创新,也要传承。

白沙文化发端于江门,根植于岭南,并随南粤侨胞的创业足迹远播海外。在十一年的摸索前行中,陈白沙中学构建了“学白沙精神--育家国情怀—做白沙君子”三级德育教育体系。学校与五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共同推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白沙君子。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每年有400多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

“作为根植于一方土地上的学校,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对于学校以文化人的发展道路,吴俭开校长无比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沙文化渗透陈白沙中学校园每一处。

密码三:特色课程贯穿育人全过程

在吴俭开校长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校园。白沙书院古朴典雅,校训砖墙底蕴深厚,彰显着学校“激扬生命,鸢飞鱼跃”的办学理念。墨香飘逸的书法室里,陈列着独具白沙特色的茅龙笔,小小讲解员们详细的解说、古琴社同学们精彩的演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是陈白沙中学致力营造的育人环境,在“让每一个生命怀揣梦想,自由飞翔,自然成长”的课程理念引念下,陈白沙中学建构起“鸢飞鱼跃”课程体系,以诗教特色课程为主,开设了白沙古琴、茅龙书法、茅龙笔制作、无人机项目、3D打印、蔡李佛拳等50多个特色课程,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发展需要。

近几年,学校获得蓬江区模拟法庭比赛第一名、区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一等奖、区科普知识大赛一等奖、江门市“国学经典•白沙诗文”诵读比赛活动一等奖,全国无人机比赛团体项目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白沙中学设置一系列具有白沙文化特色的拓展课程。

密码四:优秀师资助力学校再发展

潘蔚,广东省特级教师,初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学生亲切地称之为“潘潘”。2019 年她到陈白沙中学交流,2020年正式调入该校任教,现在是该校课程建设与研训中心负责人。

见到潘蔚时,她刚连续上了两节课。瘦削的身躯,散发着与白沙文化融为一体的儒雅气质。谈起在陈白沙中学这些年的最大感触,她说:“白沙文化孕育了眼中有爱、心中有光的白沙教师,‘鸢飞鱼跃’课程培育了明礼勤学、超卓笃实的白沙君子,学校的美誉度不断提升,作为陈白沙中学的一粒‘沙子’,我为学校的高速发展而骄傲,也为自己能贡献一份力量感到自豪。”

对教育事业而言,教师是强校之本、兴教之源。近几年,陈白沙中学优质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目前拥有正高级教师1人、广东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市、区级名师15人。学校因勇于改革而获得重生,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吴俭开校长是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办学经验形成个人专著《白沙教育实践研究》。说到学校的师资队伍,她如数家珍:

“张永玲,省优秀地理教师,市地理兼职教研员;
周洁,硕士研究生,区名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
戴小云,区名教师,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梁宇凌,区学科带头人,区物理兼职教研员;
罗军义,区学科带头人,区数学兼职教研员;
梁结杏,区名班主任;
蒋海燕,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区名教师,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在江门市纪念陈白沙诞辰595周年系列活动中,演唱活动主题歌、原创歌曲《白沙先生》;
……”

潘蔚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寄予厚望。她说:“年轻教师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踏地而行。以修行的姿态扎根教育,以知行合一对待教学,以融合态度对待学问,以敬畏之心对待学生,你会发觉,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教育的春天也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白沙中学优质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陈白沙中学的华丽转身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2021届的郝泽宇爸爸带领全级家委,无怨无悔地做着家校共育的联络员,陈白沙中学新风貌、新成绩的社会义务宣传员。

住在学校附近的老街坊陈伯常在天沙河畔散步,他也是陈白沙中学这些年华丽转身的见证者之一。

“环市中学原来是郊区一所农村学校,我儿子在这读过,说实话,真不好。后来改名陈白沙中学,校园更漂亮了,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孙子现在也在这读。总得办好啊,不能对不起‘陈白沙’这个名头。”陈伯的话语重心长。

改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全体白沙人将坚定目标,担起责任,利用集团优势持续擦亮‘白沙文化’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吴俭开说。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蓬江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