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1日,正值渡江战役前夕。彼时的国民党军,与斗志昂扬的解放军形成鲜明对比,已成溃败之势,小股溃军四处可见。

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88师在为渡江做准备期间,发现一股国民党溃军正沿着宁杭公路行进。

经过一番准备后,向该股国民党溃军发起了进攻,这股溃军虽然人数不少,但战斗力极弱,似乎并没有什么斗志。与解放军交战几枪后,便全员投降,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这股溃军属于国民党第四十五军三一二师,被解放军全部俘获后,就要被押送到战俘营。

三一二师副师长李长亨知道后,急忙站出来解释道:“同志,我是自己人,董必武同志知道我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解放军军官听了他的话,讥讽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谁,你叫李长亨,不仅是三一二师的副师长,还是党通局的大特务。”彼时,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很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隐瞒身份,企图蒙混过关的人也很多。

李长亨的身份被识破后,他的举动显然也是被当成了企图蒙混过关的手段。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他被送进战俘营不久,中央军委就发来了电报,让人火速送他到北平去。

这个三一二师副师长李长亨真实身份是什么?

难道他真的另有隐蔽的身份,只有董必武才知道吗?即便他真的有隐藏身份,为什么不早点回归队伍,反而是在逃往台湾的途中被俘了,才亮明自己的身份呢?这一切,还要从李长亨的另一个名字黎强说起。

李长亨还有一个名字,叫黎强。但这个“黎强”也不是他的原名,他的原名叫李碧光,只不过他一生中使用最久,意义最大的名字是黎强,以至于“李碧光”这个原名,反而鲜有人知了。

黎强是四川省安岳县人,出生于1915年。黎强年幼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进步思想,直到读高小的时候,遇到了他的表哥姚仲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仲蜀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党员,有学识、有见识,忠于革命,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对革命有着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在他看来,革命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文化,这是他对表弟黎强经常说的话。

黎强与表哥的关系密切,深受他的进步思想影响,很小的时候就心中向往革命。1927年,姚仲蜀返回老家开展工作后,还在读高小的黎强,就迫不及待地参与到革命工作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诸如替表哥放哨之类。

黎强虽然表现得很积极,但他没有忘记表哥的那句“革命需要文化”,高小毕业后,黎强顺利考入安岳中学,继续深入学习文化知识。

1935年,黎强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的求学生涯一路走来,不忘初心,在师范学校内仍然十分活跃,经常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阅读进步书籍,参加进步团体。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的黎强,在校期间还经常组织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

在校期间长期表现出爱国举动的黎强,逐渐进入了成都共产党人的视野。周俊烈当时正好在四川搞情报工作,又与黎强是同乡,很快与黎强结识,并建立了紧密的关系。通过观察和考验后,周俊烈逐渐开始给黎强安排一些秘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俊烈是一名老党员,又曾经在上海的中央特科任过职,对于情报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他见多识广,阅历很深,看人也很准。周俊烈之所以给黎强安排秘密工作,是对他颇为看重,有意培养。

黎强也没让他失望,善于交际的黎强,很快就与学生生活社、复兴社、三青团的成员建立了关系,又通过这些关系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情报。

但学生生活社、复兴社、三青团都是在那段时期被蒋介石控制的思想反动的团体,黎强与他们走得近,令许多不知内情的同学误会,认为他是一个“多边形”的人物。这其实已经是很客气的说法,就差没有直言,称他为立场不坚定的分子了。

黎强接近他们是为了获取情报,是为了完成周俊烈交给他的秘密工作,但这些事情他必须保密,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同学对他的误解。

在革命事业中的隐蔽战线工作的人,就必须要学会承担这样的误解,这也算是他对潜伏生涯的一个初体验了。

1938年,黎强顺利完成学业,也凭借一直以来的忠诚与干练,通过了组织对他的考验,得到了组织对他的认可。在这一年,他获得了前往延安的宝贵机会。

黎强对延安非常向往,得知消息后,恨不得立刻奔赴延安。但黎强是未来要在隐蔽战线工作的人,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能按捺下激动的心情,等待时机。

复兴社有一个成员名叫孙怒潮,是学校的国文教员,黎强与他相识。孙怒潮当时正好在汉口组织学生剧团,经常因为演出的事情,会到城郊演出。黎强便借口前往汉口找孙怒潮,参加他组织的剧团,达到了掩人耳目的目的。

找到外出理由的黎强,立刻在组织的安排下,获得了去延安的机会,与他同去的还有一人,是川大经济系学生张越吾。为了防止泄露身份,黎强在前往延安途中,改用李唯平的名字。

黎强抵达延安后,被送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得到董必武亲自给起的一个化名——“黎强”,此后在潜伏期间,一直使用这个名字。在延安学习期间,黎强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的革命热情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满腔热血的黎强,一心向往着学成后奔赴抗日前线,真刀真枪地和敌人拼杀,亲手驱逐日本侵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半年有余,黎强终于接到命令,让他前往山西八路军总部。黎强以为上前线杀敌的梦想得以实现,立刻启程赶赴山西。踌躇满志的黎强抵达山西后,休息一晚,次日却接到上级命令,让他返回四川。

四川和山西不同,处于抗战的大后方,返回四川也就意味着,他不能上阵杀敌了。但命令不可违,黎强只好又踏上返回四川的旅途,来到了重庆。

彼时的重庆,属于战时首都,是国民政府的权力中心,如果有人能打入敌人内部,取得一定的地位,将会掌握敌人重要的情报。若是能够进入敌人情报枢纽机构,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巨大。当然了,与巨大好处相对应的将是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暴露身份,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