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台市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把辅具适配作为残疾人精准康复的重要内容,先后将“共享辅具服务驿站”建设和残疾人辅具常态化适配服务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优化残疾人康复服务,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主动服务,合力构建辅具适配“新机制”

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精准摸排,科学施策,规范推进,不断提升辅具适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常态化进行需求调查,组织镇村工作者通过残疾人系统信息比对筛查和入户访视等方式,结合残疾人证办理工作,实时、动态对辅具需求进行调查,分门别类收集相关信息,形成需求数据库,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及时知晓政策、申领辅具,为及时、高效、优质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化制定补贴办法,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东台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暂行办法》,将所有残疾人纳入补助范围,实现残疾人通用型辅具适配服务全覆盖。同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评估、适配环节,为残疾人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服务。

规范化保障服务质效,加强多方协调联动,多措并举提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审计和绩效评价,促进辅具适配服务质效和资金使用效益“双提升”。

精准服务,全力跑出辅具适配“加速度”

在全面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残联智能化系统、邮政快捷化配送和机构专业化服务,实现残疾人、残联组织、服务机构之间“点对点”服务供需对接,为残疾人提供线上申请、线下评估、物流定点配送、指导回访保修一站式辅助器具常态化适配服务。

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转变线下申请模式,邀请省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专家专题辅导,较早启用省“智慧残联”辅具适配补贴系统,发动村居干部登门指导残疾人在手机或电脑上申请,镇(区、场)初审、服务机构评估、市残联审批,即时网上流转、现场核查,真正做到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申请适合自己的辅具产品,实现残疾人“点单”、政府“买单”。

实施快捷化定点配送,为彻底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米”,在对东台市物流企业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配送条件最优的邮政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江苏省残疾人辅具定点供应商对接,共同建立市残疾人辅具配送中心,依托覆盖城乡的邮政快递服务网络,通过“爱心助残邮路”直接将辅具送到残疾人家中,最快当日即可送达,辅具配送效率大大提高。

提供专业化适配服务,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实现辅具适配“上门”服务,通过面对面演示,指导残疾人使用辅具,保障辅具适配服务精准化、个性化,形成了评估、适配、回访专业化运作模式,做到精准适配、精准服务。

拓展服务,着力提升辅具适配“附加值”

从未持证残疾人、失能老人及其他有辅具需求人群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推进共享辅具服务作为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的重要补充。目前东台市已建成25个“共享辅具服务驿站”,投放辅具近300件,累计服务2000多人次,同时对口支持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建成5个“共享辅具服务驿站”。

优化服务点位,在前期项目选址上,综合考虑到人口居住密度、人员流动性和方便管理等因素,服务站点大多设置在人员密集区域和公共服务场所,如市民广场、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西溪景区、金水湾小区以及各镇为民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辐射社区、高效便捷的共享辅具服务网络。

创新服务模式,市残联建立共享辅具服务运营中心,协同第三方机构负责所有服务站点的日常管理、大数据收集、线上后台支持等。各服务站点结合区域实际配置一定数量的轮椅、腋拐、助行器、四脚拐、手杖凳等辅具,通过“互联网+”和归位桩控制技术,市民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免费租借,各服务站点可互借互还,初步形成“1个中心+N个服务站点”共享辅具服务模式。

共享辅具服务惠及全体有辅具需求的人群,而且部分站点全天候开放,满足了特需群体就近就便租借辅具“最急之需”,同时提高了辅具循环利用效率,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真正实现了“小切口、大民生,小辅具、大关爱”。

(来源:东台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