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今年1-5月份住户部门的存款增加了7.13万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先看看什么是住户部门?指的是常住居民,既包括户籍人口,又包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城乡居民,你在这个城市存钱,那存款就属于这个城市。

7.13万亿存款,多不多?因为网上有很多说自己的贡献为负,但今年才过去5个月时间就存了这么多钱,说明大家都不消费了,特别是买房这样的大宗支出减少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最近5年的住户部门存款数据:

2020年,住户部门存款增加11.3万亿;

2021年,住户部门存款增加9.9万亿;

2022年,住户部门存款增加17.84万亿;

2023年,住户部门存款增加16.67万亿;

按比例算,2020年到2023年1-5月的住户部门存款分别为4.71万亿、4.12万亿、7.43万亿、6.94万亿,与2024年1-5月的7.13万亿一比较就很清楚了:

2020年、2021年1-5月都处于4万亿存款级别,但到了2022年、2023年,新增存款均处于7万亿级别,2024年1-5月不过是又新增一个7万亿级别,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52万亿,由此得出的启示:

最近3年的居民存款相比前两年都有明显增长,近乎翻倍,说明近三年大家的心态都一样,没有好的投资渠道,不买房、不炒股,也不理财。当然,现实中房地产销售数据接连下滑,不买房的影响肯定是最大的。

这显然不是巧合,楼市销售真正开始骨折式下滑正是从2022年开始(2021年销售额18.1万亿),销售额为13.3万亿,一年就降了近5万亿,2023年和2024年1-5月销售额继续下滑,住户部门存款则突然从4万亿级别跳涨到7万亿级别。

当然,现在大量存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不买房的原因,还由于经济发展压力,工作和收入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人们不得不为未来考虑,存钱以应对不时之需。但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经济发展压力增加?

其实还得从房地产上找原因。谁都知道,房地产关联上下游链条大几十个行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20%,所谓“房地产衰,百业衰”:

房子卖不出去,相关行业接不到工程,公司倒闭或者裁员,数千万的从业人员的工作和收入都受其影响。

开发商不敢拿地,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体制内的人员绩效奖金也会受到影响。

房价下跌,家庭财富缩水,纸面上的财富消失,人们只能节衣缩食,原本指望房子给子女上学、留学和养老等等用的,现在只能存更多的钱应对之。

等等......

网上一些人总是喊着房价继续大降,殊不知,为之带来的是房地产市场更加持续的低迷,影响的不仅是房地产,其实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此前说的一些生活必需品涨价,还有现在说的城市“罚没收入”大增,无不与房地产持续调整有关。

一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些可不是个人看法,要不然,前些天高层专门召开房地产会议并说到,房地产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这其实把恢复房地产、恢复楼市提到政治高度,现在的市场显然属于超跌状态,不但要救,而且要救活,扶上马送一程,要让房地产回到健康平稳发展轨道。

在我国要相信,集中力量办一件事,没有办不成的。不要真以为过去的楼市调整完全是因为市场,既然决策层转向要恢复楼市,那也一定会朝着既定的方向走。

所以,接下来再出什么楼市优化支持措施都不奇怪,只要是能促进市场企稳回暖的招能出尽出,更深层次的招应该是箭在弦上。只不过我们要考虑副作用小一些的,因为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下,还要考虑市场回暖后带来不可控因子。这个基调也决定了接下来的市场恢复需要时间,不会暴涨,而是一个筑底—企稳持续回升的过程。

总而言之,楼市最困难的时候就快过去,黎明开始向市场招手,局中人心里要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