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一战可以说是兼具外交、政治、军事等多重意义的一场伟大战役。

所以至今史学界对这场从1958年开始,至1979年才结束的长达20多年的战役仍旧保持着相当高的评价。

但事实上,这场战役命令下达之初,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尤其是作为利益攸关方的美国和苏联,更是对毛主席的意图感到疑惑不已,甚至用“滑稽”、“奇怪”等词汇来形容。

那么,炮击金门战役中,毛主席的意图究竟为何?这样的决策又为今后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门局势紧急

1949年,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失利后,国民党以为抓住了反攻大陆的机会,于是死守加大兵力死守在该处,蒋介石也一度将此处作为反攻大陆的平台。

其实也难怪蒋介石会有此等痴心妄想,毕竟当时的美国可是力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的。

而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干脆堂而皇之进入台海。明面上说是为了应对朝鲜战争各种突发情况,实际上也给当时的“台湾当局”输送了大量军火援助。如此一来,中国解放台湾的步伐再一次被美帝粗暴地阻碍了。

有了美国的参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美梦似乎又一次接近了。

但毛主席深知我国与朝鲜“唇亡齿寒”的关系,于是只能暂时将台湾问题放在一边,转而派出支援军支援朝鲜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很快在1954年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如此一来,蒋介石更是肆无忌惮起来,在美国的默许下,多次在金门马祖等岛屿附近对内陆进行轰炸以及情报刺探。

国民党的系列行为,严重干扰了大陆地区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令新中国迟迟不能摆脱战争的阴霾,而无法安心投入生产建设工作。在多重因素的干扰下,毛主席想尽快收复台湾的想法也更加强烈了。

对此,我国多次对美帝发出警告“切莫干预中国内政”,但美国却对我国的警告熟视无睹,反而继续加大了对台湾的各类军火援助。眼看台海局势愈发紧张起来,我国也意识到,必须采取些强硬的措施,才能制止美方继续祸害中国收复台湾的进程了。于是炮击金门就在这样的历史局势下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炮击金门,仅仅依靠我军剩余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一方面我国也才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脱身,尚且没有恢复绝对的军事实力。而当下国民党又得到美帝国主义的支持,防御力量不可小觑。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让蒋介石反扑大陆计划实现。

所以,毛主席很快想到“既然国民党有美国支持,我们也找个人支持!”在这样的思维下,毛主席将合作的目光对准了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力量——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