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结婚礼物紧扣在我颈间,一条两英寸宽的红宝石项链,像一道价值连城的割喉伤口。”

作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在《染血之室》中写下这样一句独白。在这个以十七世纪欧洲民间故事《蓝胡子》为蓝本的再创作的故事里,她将蓝胡子丈夫送给“我”的项链比喻为一道脖颈上鲜血淋漓的伤口,以此展现她对哥特式暗黑浪漫主义的迷恋。她又提及,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之后(十八世纪晚期),逃过断头台的贵族女人间流传着一种日常装扮:她们在脖子原本可能会被刀锋砍断的位置系上红色丝带,“像伤口的记忆。他祖母很喜欢这个主意,便命人以红宝石串成她的缎带,多么奢华的叛逆!……白洋装、穿白洋装的纤弱少女,以及环绕少女喉头的猩红闪亮宝石,色彩夺目犹如鲜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exander McQueen “Brush Stroke”西装细节

就像Elizabeth Wilson 说过的,“服装常被看作享乐主义和消费文化的崇拜、强调了年轻、健康和公开性取向的价值,创造出人能战胜年龄甚至死亡的幻觉。”这些劫后余生的贵族女人们以红丝带庆祝新生的打扮方式,可能是历史上首次以书面形式记录的“血色浪漫”。时尚,似乎拥有着一种消解事物原意的魔力,又像是将原本深远的意义在此番轻拿轻放中显得意味深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ristian Dior 2006春夏高订系列

鲜血、血痕或伤口被当作美学元素歌颂时,令人不由得联想起意大利诗人贾科莫·莱奥帕尔迪(Giacomo Leopardi)写就的诗歌《时尚与死亡之间的对话》。在诗歌中,他让时尚呼唤死亡姊妹,称呼她们“都是衰老的女儿”,让她们彼此相依,热切地追寻着两者的相似之处,“今后我们不该分开,可以携手同行,以作出最佳决策并实施之。”这种对于衰老和死亡的美学化,恰恰揭示了时尚与死亡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时尚界的创作者如痴如醉地迷恋着死亡的魅力,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让一切美好事物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同时也正因为死亡的不可扭转,任何一种濒死的体验都会被视为刺激的冒险,激发我们的想象。同时,时尚设计本身即想象的化身,更是将抽象概念落回具象视觉景象的最佳媒介。于是,那些在寻常人眼中血迹斑斑的场面,在时尚创作者的手中,成为了既暴力又绚烂的灵感之源,也代表着与危险并存的浪漫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遥想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并流行于十六世纪欧洲的确的“裂口装”(Slashed Clothing),是在危险中诞生的设计元素。其灵感源自战士在战场上战斗时不慎被敌方的剑刃隔开的伤口。裂口装正是模仿了这种外观,象征勇敢和战斗经验。从灵感的共通之处来看,“裂口”原指身体上的切伤,而在服装上则变成了一种设计手法,就如同是暗示“衣服即人体第二层皮肤”,唯有皮肤才会出现切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ris Van Assche在1998年设计的“血衣”

在Alexander McQueen 1996春夏系列“千年血后”(The Hunger)中,出现了数个在女性胸腔部分做出“裂口”设计的造型。在这个以吸血鬼、死亡和贪婪的故事为背景的秀场叙事中,现场的血腥视觉效果,强化了服装作为人体第二层皮肤的隐喻,其中前胸的裂口如同血液喷涌的伤口,染红了肉身,形成血色斑斑的视觉冲击。是将这一系列与McQueen 1992年的毕业系列“开膛手杰克与受害者”相联系,此处的血污与彼处大衣被侵染的暗红色,几乎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主题:McQueen对生命、死亡、暴力和美的持续讨论,以及对女性形象中主动与被动地位的深入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exander McQueen 1996春夏系列

事实上,鲜血的意象在设计师 McQueen的系列中频繁出现,与他的美学中与死亡、哥特式暗黑美学有着相联系之处,他痴迷于所有和死亡有关的主题。在表达战争的残酷或个体抗争等主题时,鲜血亦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象征工具。以1998秋冬“贞德”(Joan)为例,从妆面至秀场造型,如鲜血般的猩红色几乎无处不在,更是在闭秀时分,一位身穿红色蕾丝的覆面模特站在舞台中央,形似贞德,她的周围是熊熊烈火,喻示向死而生。而在该系列中的一条红色串珠高领连衣裙,更是如同一件血衣,裙身上以薄纱制成的露肤部分,是被利刃划开的伤口,于是鲜血淋漓、喷涌而出,旋即顺着身体流淌而下——这一部分被McQueen以串珠流苏的方式进行演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exander McQueen 1998秋冬系列

这种对血腥视觉的追求在时尚界并不是孤立现象,Thierry Mugler的作品也表达了类似的主题。在1992秋冬高定秀场上同样的浴血铠甲造型体现了类似的视觉对比。该作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中世纪铠甲,采用串珠、刺绣、水晶等材料制作成链甲帽和胸衣,又以黑红两种颜色构成层次鲜明的视觉对比,呈现出不同时间段血迹的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hierry Mugler 1992秋冬高定系列

铠甲所象征着的是古典主义的身体,旨在描绘英雄般的身体轮廓,它代表的是克制的理性思想模式。与Mugler 的作品有着相似之处,Vivienne Westwood 1996秋冬男装“爱情殉道者”(Martyr to Love)中,使用了珍珠来构造出一件“珍珠胸甲”,灵感来源于男性的身体肌肉,体现了从古典主义男装获取的灵感。这件作品的廓形设计标志性的收腰和下摆设计,使用大小不一的珍珠串链而成,其中粉色珍珠构成了主体,黑色珍珠则用来勾勒身体的曲线,同时也仿佛是为了描绘“殉道者”死后肌肉的腐败。为了契合“殉道者”的主题,彼时的Westwood 故意在珍珠胸衣的左心脏的位置“割”出了一道伤口,任由“鲜血”流出——鲜血是由红色的串珠制成。这一设计不仅彰显了Westwood对主题的深刻把握,也体现了其对材质与象征意义的巧妙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vienne Westwood 1996秋冬男装

重回开篇时提到的贵族女人的红丝带,时任Christian Dior时装屋创意总监的John Galliano曾以1789年的大国大革命为灵感,推出了Dior 2006春夏高订系列。法国大革命是由市民掀起的暴力革命,旨在向当时的波旁王朝、传统贵族领主阶级发起冲击,他们砍下贵族们的头颅,血染断头台。Galliano 从中获得灵感,他以刺绣的手法让衣服仿佛“染”上血迹,又以染色和红色串珠的装饰方式,效仿鲜血从脖颈处流出,染红了白色的珍珠项链,这不仅是对那一时期贵族女性佩戴红丝带的一种呼应,也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艺术再现。有意思的是,Galliano 在入驻 Maison Margiela 之后,重新引用过这一概念,在 Margiela 2019春夏男装系列中,这抹艳丽的血色项链,出现在了男孩的脖间。这一切都显示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相互影响的深刻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aison Margiela 2019春夏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季中有一个以PVC材质与珠绣、红色丝线构成的“滴血的心脏”装饰,令人不由得联想起Hedi Slimane的设计。彼时他正担任Dior 男装创意总监,在Dior 2002春夏男装中推出“枪伤血溅”的衬衫造型,利用了珠管绣,将不同形态的红珠子串连起来,并以珠管和红色丝线营造出血液喷溅的效果。它们在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唤起关于生与死的深层思考,尤其是Dior中的鲜血元素,在一定程度上, Slimane也可能通过这种强烈的象征表达对社会暴力、冲突的所思所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ior Homme 2002春夏男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Tanith Lee的哥特小说《Dark Dance》中,出现了一件猩红色的礼服,其设计细节如此描述:“腰身尖锐如箭头,直至肚脐的位置排列着红宝石钮扣。裙摆流畅,用闪亮的血红色线绣着葡萄、花朵和叶片。从肩膀垂至地面的荷叶边袖子下是紧身的红色蕾丝袖子。”这条裙子在Lee的笔下代表着三重象征:青春期的转变、性的觉醒以及恐惧与暴力,其红色裙身和血红色的丝线成为承载这些深刻意义的关键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exander McQueen2021秋冬系列

红色在哥特文学中常象征激情、危险或权力,这些主题反映了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血与暴力,增强了某些场景的情感和象征意义。Robert Wun 将2024春夏高定言简意赅地指向了恐怖美学,以红色珠绣表现被鲜血溅染的婚纱,又仿佛向《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使用人脑的血腥场景致敬,在洁白的礼帽上用红到刺眼的水钻堆积成血腥的去皮人脑。这位从2023春夏开始就始终致力于从恐怖电影中获得灵感的设计师,几乎是从直觉感官出发,打造让人印象深刻的第一冲击。值得一提的是,Tanith Lee的哥特小说中也反复出现了婚纱的意象。Lee认为婚纱是一个充满恐怖的文化产物,象征着压迫性、重男轻女的做法,她曾将穿着婚纱的女孩比做“一个被包装成礼物的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obert Wun 2024春夏高定系列

Robert Wun曾在媒体采访中提起喜欢恐怖电影的原因:“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时生活在一个乌托邦中,或试图生活在一个乌托邦中,让自己保持乐观向前,忘记那些不想记住的事情,这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生活方式。恐怖电影会告诉我们,从人的角度来看世界有多黑暗,但也是为了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最终都没有希望。它会让我们学会什么如何从不好的事情中学到经验,学习如何处理它们,从中提升自我,也决定了我们作为人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obert Wun 2024春夏高定系列细节图

此类的恐怖美学在高桥盾的设计中同样频繁出现。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Undercover 2018春夏。他以《闪灵》电影中的双胞胎女孩为灵感,设计了两个身穿蓝色连衣裙的女孩形象,衣服上仿佛渗出的鲜血,那是结合了衣服本身织物的纹理再加上红色水钻点缀实现的。再往前推移,Undercover 1995秋冬中的单鞋,被设计了像是由血液滴溅上去的红色图案;2014秋冬秀场上的血泪妆,喻示着他将皇后与女巫的双重身份融为一体,令人不禁怀疑究竟是女巫变成了皇后,还是皇后变成了女巫?这种设计不仅创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深刻地反映了生与死、美与恐怖的交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ndercover 2018春夏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中,鲜血常与痛苦、牺牲、激情或生命力联系在一起。艺术家塩田千春以红丝线作为创作媒介,深刻地探问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她经常以某个中心物品作为“宿主”,通过从这个“宿主”向外发散出的无数红丝线充满整个空间,强调存在感和生命的紧密联系。她的作品“对话缺席”中,一件高悬的超大尺寸白色婚纱从裙身上绵延出无数条红线,婚纱代表着女性,红线象征着生命力与血脉。“我在讲故事的时候,也很喜欢使用红色,”她曾在采访中说道,“红线作为血液的象征。白色纯净,与生命的开始或终结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的作品「对话缺席」

在时尚界,设计师们也通过红色探索力量与脆弱的对比。与创始人Alexander McQueen 以猩红作为暗黑美学的主张有所不同,继任者Sarah Burton 在男装与女装中使用红色,体现了不同的的意图。2019春夏男装系列中的“Brush Stroke”,在黑色的脖领西装上像是划下醒目的巨大伤口,以红色棉线进行刺绣,又恰好让其从袖管顺流而下,仿佛鲜血正从袖管中流淌,展现了一种哥特的现代美学。相比之下,她在女装设计中的运用则显得更为深重,以她离任前的最后一季2024春夏为例,多个设计使用红色线绳进行点缀,装饰效果仿佛血液的喷溅或流淌,既回应了McQueen的设计档案,也强调了Burton对女性坚韧形象的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exander McQueen “Brush Stroke” 西装

有意思的是,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张图片,将Alexander McQueen 2021秋冬扎染的红裙与艺术家Tracey Emin 的作品“I was too young to be carrying your Ashes”并置。Tracey Emin 是一位专注于女性题材的艺术创作者,通过作品展示个人的创伤。图上血淋淋的女人是她自己的化身,捧着的是母亲的骨灰,红色是她丰沛浓烈的情绪指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racey Emin 的作品“I was too young to be carrying your Ashes”

同样是密布的丝线。日本设计师荒川真一郎在 Shinichiro Arakawa 1998春夏推出的猩红色针织衫,灵感源自九十年代日本大学生以及上班族的着装风格,特征在其不对称的服装设计和略显凌乱的多层次穿搭方式,如同是经历了混乱恶斗的学生状态,被认为是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大学生的反抗运动有关。在一张视觉形象片中,这件针织衫如同是被体内拉扯出来的线条织成的网所困住,如同是因分彼时崩离析的社会而陷入混乱中的肉身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hinichiro Arakawa 1998春夏系列

如此千丝万缕的红色丝线容易让人联想到喷溅时候的形态。荒川对红色的偏爱在他的设计哲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他表示:“红色是是一种有两面性的颜色。它既充满力量,也有弱点。所以它和人类很像。有时候我们充满力量,有时候我们也很柔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aison Margiela 1999春夏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