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化工50强万华化学集团布局深圳宝安。

6月15日,全球化工50强之一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宝安连落两子——揭牌成立万华深圳研究院、与深圳先进电子材料院签订万华—电子材料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万华化学集团是全球聚氨酯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位居“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榜单第18位。

当天揭牌成立的万华深圳研究院,定位为集团重点研发创新基地,落户位于宝安福永街道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园区,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主要聚焦电子材料、合成生物、电池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开展有关研究。万华化学—电子材料院联合实验室将充分依托万华化学集团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及人才优势,结合深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养、产业布局等优势,打造万华化学集团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中心和人才聚集地。

全球首架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发商德国Lilium亚太总部落户深圳宝安。

6月10日,欧洲eVTOL制造商Lilium与深圳宝安区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Lilium已通过在今年4月成立的中国子公司——力翎(深圳)航空有限公司,在宝安建立亚太地区总部。据悉,Lilium亚太地区总部位于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是首家在宝安设立区域办事处的欧洲eVTOL制造商。

01/

产业招商供地周报

好企业去哪?

1、国有产业用地最新一周供应、出让情况

深圳都市圈(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最新一周工商产业用地出让2宗,新增公告1宗,合计供应6.7万㎡产业用地,出让产业用地产业监管效益合计年产值/营收≥15.7亿元,年税收/财政贡献≥0.7亿元。

1、深圳出让0宗,新增公告0宗。

2、东莞出让0宗,新增公告0宗。

3、惠州出让2宗,新增公告1宗。

出让地块信息如下:

出让地块1惠州仲恺高新区ZKD-009-07-01地块

用地性质:工业用地

用地面积:40,063㎡

容积率:2.5

建筑面积:100,158㎡

成交4,173万元

地面价:69万元/亩

准入产业: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自主系统,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语音语义图像识别、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产业监管:项目投资强度≥938万元/亩;年产值/营收≥8亿元,地均年产值/营收≥1,332万元/亩;年税收≥0.49亿元,地均年税收≥82万元/亩

竞得人:惠州市兴利嘉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出让地块2惠州惠城区LG02-02-06-01-01地块

用地性质:一类工业用地

用地面积:14,265㎡

容积率:2.5

建筑面积:35,662㎡

成交1,445万元

地面价:68万元/亩

准入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产业监管:项目投资强度≥783万元/亩;年产值/营收≥2.84亿元,地均年产值/营收≥1,330万元/亩;年税收≥0.13亿元,地均年税收≥61万元/亩

竞得人:惠州市鑫晖源科技有限公司

2、集体产业用房最新一周租赁成交情况

深圳最新一周集体产业用房租赁成交0宗。

02/

产业融资周报

好企业在哪?

1、深圳最新一周20+8战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新获股权投资企业汇总表

深圳最新一周(0610-0616)“20+8”战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有5大产业领域共5家企业新获股权投资,其中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和量子信息产业各1家。

2、按深圳“20+8”战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分类的国内最新一周新获股权投资企业汇总表

最新一周(0610-0616)国内统计口径内共发生45起投融资事件,已披露的股权投资总额合计约40.71亿元。其中按深圳“20+8”战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分类统计口径,过去一周国内共有45家企业新获股权投资,已披露的股权投资总额合计约40.7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按深圳“20+8”战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分类的国内最新一周IPO及已披露并购汇总表

睿兽Pro投融资周报,最新一周(0610-0616)国内重点监测到国内IPO公司共3家,分别位于港交所和上交所;国内披露已完成的并购事件5起,其中按深圳“20+8”战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分类统计口径,过去一周国内共有3家IPO公司和3起并购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注:本表格中仅统 计符合深圳“20+8”产业集群类型的企业;统计口径上,最新一周(0610-0616)对应财联社创投通数据周报(0608-0614)、私募通数据周报(0608-0614)、睿兽Pro投融资周报(0608-0614)和36氪创投平台(0608-0614)。

4、私募通数据周报

最新一周(0610-0616)投资、上市和并购共60起事件,涉及总 金额180.37 亿人民币,事件数量按行业排列,前三位是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生产制造。

5、总规模50亿元!深汕参投首支“20+8”产业基金正式成立。

近日,广东深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汕投控集团公司”)全资设立的深汕首家政府引导基金平台——深汕引导基金,参投的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车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顺利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备案。这是深圳市首支正式备案用以支持深圳“20+8”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性子基金,同时也是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参投的首支“20+8”产业基金,这支产业基金将围绕可导入到深圳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全产业链进行投资。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备案规模15亿元,由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汕引导基金等8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深汕引导基金出资1.25亿元。

03/

工改工及工业上楼项目动态

ONE INDUSTRY

1、深圳:权利人核实公示1个。

2、东莞:“1+N”总体实施方案公示1项、“1+N”总体实施方案公告1项。

3、惠州:无。

04/

城市产业动态

ONE INDUSTRY

1、深圳:全球化工50强万华化学集团布局宝安。

6月15日,全球化工50强之一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宝安连落两子——揭牌成立万华深圳研究院、与深圳先进电子材料院签订万华—电子材料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万华化学集团是全球聚氨酯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位居“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榜单第18位。

当天揭牌成立的万华深圳研究院,定位为集团重点研发创新基地,落户位于宝安福永街道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园区,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主要聚焦电子材料、合成生物、电池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开展有关研究。万华化学—电子材料院联合实验室将充分依托万华化学集团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及人才优势,结合深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养、产业布局等优势,打造万华化学集团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中心和人才聚集地。

2、深圳:全球首架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发商德国Lilium亚太总部落户宝安。

6月10日,欧洲eVTOL制造商Lilium与深圳宝安区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Lilium已通过在今年4月成立的中国子公司——力翎(深圳)航空有限公司,在宝安建立亚太地区总部。据悉,Lilium亚太地区总部位于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是首家在宝安设立区域办事处的欧洲eVTOL制造商。

3、深圳:全国第2!深圳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创新高。

近日,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最终版”名单出炉。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此次共有60家企业上榜,同比增长29.80%。深圳入选29家企业,新增入选数量再创新高。广东19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聚焦于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激光与增材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粤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29家、东莞10家、广州7家、佛山4家、珠海3家、惠州1家、江门1家、中山1家、肇庆1家。

截至目前,深圳累计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达95家,排名全国城市第二。在最新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高端装备制造占32.70%、新材料占26.50%,还涉及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4、深圳:深圳耀石锂电科技正式投产高密度固态锂离子电池中试线。

近日,坪山区的深圳耀石锂电科技正式投产高密度固态锂离子电池中试线。耀石锂电是专注于新型消费类电池电芯研发生产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将各类原创技术应用到消费类电池领域,推动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改进。本次投产的高密度固态锂离子电池中试线,是国内先进的消费类固态电池生产线,从企业入驻到产线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关键设备由耀石锂电与供应商共同研发,产品研发路线延续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在电池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实践中所形成的路径,实现了锂离子电芯体系从液态到固态的突破,促进电池性能高能量、超快超、高安全、耐高温、耐低温的革命性提升。

5、深圳: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实现达产。

近日,据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消息,该工业园二期整车项目已达产,每天产量达到750辆。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明确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定位,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以比亚迪为龙头链主企业,京西重工、东风李尔、佛吉亚、壁虎科技等超过2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深汕正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强磁场”。

05/

产业政策规划

ONE INDUSTRY

1、深圳:最高支持1500万,深圳鼓励虚拟电厂关键设备规模化量产。

近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印发《深圳市支持虚拟电厂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围绕4个维度提出12条具体措施推动虚拟电厂加快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市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能力的虚拟电厂,逐步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在强化关键设备产品有效供给方面,《若干措施》提出,鼓励虚拟电厂关键设备规模化量产,对于计量通信芯片模组、计算芯片等虚拟电厂关键核心设备产业化项目,经评审后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支持。

若干措施重要内容如下:

一、强化关键设备产品有效供给

1.支持虚拟电厂关键技术研发。针对基于先进感知、计量、定位的智能控制终端,基于通用大模型的负荷功率预测,面向资源聚合商的规模化分布式资源实时感知与协同调控系统等重点研发方向支持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经评审后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市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2.鼓励虚拟电厂关键设备规模化量产。鼓励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开放车端V2G功能。对于V2G充电桩、分布式资源智能控制终端、分布式资源协同运行管理软件、计量通信芯片模组、计算芯片等虚拟电厂关键核心设备产业化项目,经评审后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提升充换电设施车网互动水平

3.提升充电设施智能有序充电能力。新建充电基础设施应具备有序充电能力,符合相关地方标准。加快直流公共快充站升级改造,提升快充桩功率调节能力,经评审后对存量直流公共快充站智能化改造部分给予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含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下同)负责]

4.强化换电基础设施响应能力。新建换电基础设施响应能力应具备有序充电能力,符合相关地方标准。鼓励存量换电站开展功率拓扑改造,将原有单向的整流电路升级为双向的储能变流器(PCS)模块,并同步升级换电站站端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功率控制系统。(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负责)

5.提升车网双向互动能力。针对公交、物流、环卫、港口拖车等典型车型,面向工业园区、社会停车场等停充一体场景,加大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和持续升级,推动全市超充、快充以及交流充电设施等全部实现车网互动功能,经评审后对于具备V2G功能的充电设施给予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负责)

三、推动建筑及园区智能化改造

6.提升分布式光伏应用水平。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统一接入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加快推进光伏项目以虚拟电厂模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探索建立绿电交易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各区政府、深圳供电局负责)

7.提升建筑楼宇响应能力。梳理形成大型公共建筑资源库,推动公共机构建筑开展智能化改造,探索建筑楼宇智能化解决方案。对于开展虚拟电厂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的国有企业,由市国资主管部门纳入业绩考核。鼓励其他建筑楼宇结合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积极接入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建设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国资委、深圳供电局负责)

8.创新工商业园区智慧用电方式。推动工业园区用电用能智能化改造提升,接入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支持主要园区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老旧电能表更新替换和配电设备智能化更新;鼓励园区建设可视化综合能源和环境监测系统,明确园区现有可调节资源总量。(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负责)

9.加快新型储能智慧化改造。支持本地燃煤燃气电厂灵活配储,提高电源侧系统调节能力和容量支撑能力。鼓励电力企业在关键节点合理布局储能项目,提升电力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探索大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充电设施(含多功能智能杆)、工业园区等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依法依规对特色场景先进储能智慧化改造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负责)

四、加快分布式资源有效集聚和精准响应

10.支持加装智能控制终端。支持充电场站、建筑空调、冷站、通信基站、大数据中心、专用配电房等加装分布式资源智能控制终端,扩大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接入规模,打造梯队化分布式资源调度序列。(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

11.鼓励建设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鼓励资源聚合商建设资源聚合平台,提高资源聚合响应速度和精度,并接入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参与电网调控。支持资源聚合商立足本地精准响应实施效果,利用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优化资源实时调控策略。(市发展改革委、深圳供电局负责)

12.组织实施虚拟电厂精准响应。推动分布式资源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明确用户参与机制、设备接入要求、准入门槛、应用场景、组织模式和交易结算规则。在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基础上,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可启动针对日内、实时阶段的局部性电力供应紧张问题的精准响应,参与精准响应用户的补贴标准不高于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支持力度。(市发展改革委、深圳供电局负责)

2、深圳:出台推动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6月12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推动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能级,促进行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助力深圳打造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行动计划》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四链”融合、集聚发展,提出产业集聚、产业动能、产业生态三个维度发展目标。

行动计划重要内容如下: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发展现代工程管理模式

1.推行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设计牵头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和运营等各阶段工作深度融合,率先在能源工程、工业工程、市政交通工程、模块化建筑等项目中实施。积极推广“项目建设联合管理团队(IPMT)+工程总承包(EPC)+监理”模式。

2.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鼓励投资策划、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监理、项目管理等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机构转型,全面落实设计意图,把控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政府投资和国企投资项目带头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鼓励社会投资项目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升项目投资效能和全生命周期效益。在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推广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或“双总师”制度,技术复杂项目可聘请施工组织技术统筹服务机构,提供全专业、全要素、全过程技术咨询服务。

(二)培育壮大现代工程服务业市场主体

3.大力发展工程设计服务企业。创新建筑设计方案优选制度,鼓励设计创作更多彰显中国气派、岭南特色、深圳元素。完善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认定制度,充分发挥院士、大师、鹏城工匠等在带团队、做项目、做科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企业新增资质种类、提升资质等级,对首次晋升为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工程监理综合资质、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的,企业所在区政府可给予一定奖励。全市年均新增行业甲级设计企业不少于1家,力争到2025年孵化全市首家综合甲级设计企业。

4.培育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抢抓汽车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平台化发展新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汽车检验检测及认证机构,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数字化集散中心,打造与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建设相匹配的产业创新和服务应用高地。竞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新赛道,推动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培育新能源产业新动能,着力孵化新型储能、数字电网、充换电设施、风光水电、核能、天然气、氢能等新能源领域装备制造及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助推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抢抓生物医药等产业新风口,布局和提升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检验计量检测平台等市级重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5.打造高能级工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工程管理、监理、勘察、招标代理等工程专业技术服务,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头部企业。积极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服务,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重点产业布局、科技发展需求以及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服务头部企业。积极发展新技术推广服务,聚焦新材料、低碳节能、三维打印等领域,培育覆盖技术开发、咨询、转让、评估、鉴证等高端科技的推广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检测检验、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等工程质检技术服务,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能力提升。支持发展家居工程服务,全力推进全屋智能应用,孵化基于产业互联网的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一站式服务龙头企业。

(三)推动实现现代工程服务产业空间集聚

6.加快建设深圳国际工程设计总部集聚区。依托深圳北站国际商务片区和华南物流园,全方位整合产业空间资源,高标准打造集设计、咨询、研发、运营为一体,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园区,片区总规划用地规模不少于15公顷。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构建“数字研发设计+工程服务+信息服务”一体化配套服务体系,促进工程总承包、工程设计、工程服务和高水平工程咨询机构集聚发展。高标准建设龙华现代工程服务设计产业园,鼓励园区规划设计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装配式建筑国家“AA级”及以上标准。

7.高水平打造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聚焦智能建造、智慧建筑、低碳节能三大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领域,吸引一批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全过程工程咨询、检验检测、材料采购平台、科技服务企业集聚发展。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加快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一期、智能建造产业园建成投产,依托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二期、坂田片区现有产业空间,打造东、西双核协同的龙岗现代工程服务业产业园,形成“1个总部基地+1个产业园区+N个产业集聚区”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格局。

8.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工程服务重点产业集群。抢抓深港深化科技合作重大契机,支持前海合作区打造规划设计集聚区,支持河套等重点区域建设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依托光明中心区科学与科技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南山西丽高铁新城新一代信息技术总部经济集聚区、华侨城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集聚区等,加快发展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网络与通信、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集群。

四、工作举措

(一)深入实施“双招双引”

9.精准高效招引目标企业。围绕《工程新闻记录》(ENR)等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权威榜单,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布局以及集中连片区域开发等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引进综合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持续面向全球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所在区政府可按规定给予一定奖励。

10.凝聚招商引资强大合力。制定现代工程服务业招商手册,整合区位优势、营商环境、落户激励、用地政策、办公用房等方面奖励扶持措施,形成招商引资一揽子政策包,集中、精准推介惠企政策。坚持“心诚”“行程”相结合,全力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落地保障。

(二)提升行业科技创新“硬核力”

1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行业发展。按照“三化三性一力”要求,积极引导现代工程服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行业发展能级。抢抓全球信息通信等行业发展机遇,发展配套现代工程服务业务。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现代工程服务企业,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光储直柔、直流微网、近零能耗建筑、智能建造等新业态,拓展现代工程服务发展新空间。鼓励申报国家和省、市级创新载体,加快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全屋智能重点实验室、质量评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2.以数字化为重点推进行业转型。推动BIM技术在新建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应用,加快实施设计企业牵头的BIM正向设计,支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软件和平台,夯实以BIM/CIM为核心的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和数字孪生底座。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建设国际领先、自主可控、深圳特色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联通和业务互动。

13.以模块化为抓手提升行业质效。加快高集成度的模块化建筑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拓宽模块化建筑应用场景。对学校、医院、“工业上楼”、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智慧立体停车设施、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采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积极组织实施模块化建筑项目,市、区发改部门在项目投资中纳入相关费用。鼓励模块化建筑项目积极实施基于BIM的全过程数字化交付(IDD),打造一批模块化建筑标杆项目,力争到2026年全市模块化建筑累计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14.以城市建设为依托拓展行业空间。支持优质现代工程服务企业与城市建设发展同频共振,对接服务好“三大工程”、“百千万工程”、“新城建”、“新基建”、“工业上楼”、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第六立面提升、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发展等重点工作。培育一批轨道交通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维修保养、检测认证、智慧运营等制造服务业,完善我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系统输出“产品+技术+服务+标准”解决方案,构建深圳轨道交通建设新模式。

(三)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

15.积极推进深港合作试点。深化深港建筑业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资格互认机制,选取试点项目创新探索深港工程建设管理规则衔接。做优做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支持香港企业、高校或研发中心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鼓励相关规划设计学会组织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人才交流活动,加强深港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行业企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重大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6.推动行业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管理规则、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重点推动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对外工程承包与工程服务头部企业,以工程承包与工程服务带动设计、咨询、劳务等出口,提升总承包等附加值较高的项目比例。持续扩大海外工程承包服务和设计服务输出,擦亮“深圳建造”品牌,扩大深圳“设计之都”国际影响。

(四)高标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17.扎实做好企业跟踪服务。对头部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上门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实力较强、创新优势突出、对产业链具有资源统筹和配置能力的高成长型企业,加强指导服务,助力其成长为龙头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有潜力达产升级为规模以上的现代工程服务企业,加强动态运行监测和入库培育。

18.提供高效便捷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项目审批环节。持续完善工程总承包等工程服务招标投标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工程服务项目计价方式,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倡导优质优价,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重点资源配置

19.落实税收和金融支持措施。对落户前海合作区的现代工程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提供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企业委托或合作开发先进技术的相关费用,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微现代工程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贷款利息、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费用和担保费用资助。鼓励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加大对现代工程服务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提供各类保险服务,持续拓展行业产业链融资渠道。

20.加大产业空间保障力度。通过整治提升、回购、配套建设等方式筹集创新型产业用房,保障现代工程服务领域科研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用房需求。充分利用商业办公用地用房资源,按规定加大现代工程服务企业租购商业办公用房补贴补助力度。

企业如有深圳、东莞、惠州产业拿地需求,或者如需了解产业更新运营全流程服务以及更多的投资机会,欢迎垂询。(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职务和姓名,中介勿扰!

合一城市更新集团,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城市更新开发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房地产租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合一城市更新集团创始于2013年,致力于成为专业领先的策略型城市更新全流程服务商。集团业务聚焦于将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以及资产管理进行高度融合发展。

集团旗下的深圳市合一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全过程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实操经验及案例,致力于通过“旧改+运营”、“园区+基金”双引擎驱动模式,整合资源打造产业要素闭环流通的生态圈,为中国房地产下半场从增量开发转型存量改造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正深度服务深圳全市 十个区超过50个工改工项目的产业规划策划、产业资源导入、产业申报与全程申报等,为深圳、惠州、中山、成都等城市的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提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规划、产业用地政策以及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政策等专业咨询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均根据现行有效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城市更新政策规定,按照行业专业标准原创而成,所用数据基于合一城市更新集团的市场监测以及对公开信息进行的综合整理与分析,力求公正客观的反映城市更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因数据统计时间与统计口径的差异,合一城市更新集团不保证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完全准确性与完整性,如后续发布内容与前期内容存在差异,合一城市更新集团可随时更改且不予特别通知。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均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建议,仅供大家决策参考,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请自行判断是否符合特定事实与前提。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合一城市更新集团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翻版、复制、转发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未经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合一城市更新集团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