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复领取《1000份电商运营干货案例》

作者 | 张逸 报道 | TOP电商

电商不再是遍地是黄金的时代了!

今年,618大促很多平台取消了“预售制”,这也被解读为回归用户,而低价则成为了抓住用户的一个“王牌”,随着平台的变革大部分中小商家陷入了“增收增利”的泥潭中。

近日,有媒体新闻报道称:有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年流水1800万元,却只能赚55万元。无奈之下只能发出“我们到底是在创业,还是在给平台打工?”的质问。

随着报道的曝光,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有商家直言:“不亏钱你就偷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价策略迫使商家

降低产品质量

电商平台似乎已经认定了低价就是最好的拥抱用户方式,但这种“内卷”使得商家利润达到了冰点,甚至出现了成本高于售价的情况。

6月14日,一篇题为《困在电商平台里的商家:一年卖1800万,只挣55万!质问“我是给平台打工吗?”》的报道刷爆全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里面的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中小商家为了应对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不得不通过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从而抵抗平台的相应机制。

有商家透露他在电商平台上卖了五年灯具,但今年的价格战尤其打得凶猛。为此,他不得不将原先散热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铝合金更换为成本更低的塑料,这一调整也使得产品成本降低。

他更是直言,每一次当商家不断卷价格时,他的灯具盈利能力就被吃掉一部分,直到价格低过成本,他就只能想方设法调整材料成本,抬升盈利能力。

调整过后成本降低了,产品售价也相应的降低,订单由原本的每天1-2单,跃升至每天70单。

对此,上述商家也无奈的表示到,利润本来就不高,再降价,基本上就是赔钱。而不降价就不给流量,这不是逼着商家降低用料成本吗?

此外,还有商家透漏,今年她更换了供货商,虽然拿货成本有所降低,售价也降低,但相应地,水枪的壁管质量也随之下降,变得更薄了。

即便如此,在今年的618大促时,平台依然提醒她,降价力度不够,将失去资源位的免费流量。

实际上,她已经将售价压到了极限——25支水枪打包价75元。但平台给出的建议售价是45元,这个价格已经远远的低于进货成本价60元。

对此,有网友评论到:“电商平台消灭了中间商,然后自己成为了最大的中间商。正如屠龙者终成恶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好事“对广大消费者是好事,竞争更激烈,服务更周到,价格更透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也让很多商家,感觉是在给平台打工,甚至有些商家更是以帮游戏商家推广来维持利润。

5月14日,财经博主@风中的厂长在微博上发文称,一位商家去年在拼多多卖了2亿元,但利润却只有55万元,而这55万元还是因为他的包裹量大,游戏公司在他包裹里塞游戏卡,达到推广目的,靠这个一个月赚十几万,再减掉卖货的亏损,最后利润5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风中的厂长

这个说法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有网友直言:“赚55万干两亿的活 骗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

但也有网友现身说法“去年我朋友亏损50万出局。我今年算了下做下来也是亏损,也想不干了,但是想到两百万的库存还是要咬牙做。做下来应该也是亏几十万。不做的话是200万砸手里呀,身边全部是做电商的,京东和天猫前几的也都有,去年做拼多多的没有一个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平台的低价策略下商家为了生存只能降低产品质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局面,最后代价间接的转移到了消费者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费险、高额推广费

“压垮”中小商家

近期,众多品牌商家选择避开618大促的风头,但这一现象背后的真相更为复杂。

未被广泛报道的是,大量中小商家正默默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公开讨论的挑战,更有隐匿在水面之下的重重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有商家透露,“类似618这样的大促活动会强制要求开启所有商品的运费险和满减活动,导致退货率大幅上升。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影响了其日常经营。”

另一个主营手工定制产品的商家也称:“一般运费险额外是收费2-3块一单,而小商家运费3-5块,算在一起,每单成本就在6-8块了,像我们这种手作或者本身定价就低的,压根做就是亏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专家分析,中小商家在激烈竞争中,已承受着高额的运营成本和流量获取成本,大型促销活动的额外负担使其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实际上,运费成本只是商家面临困境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深水炸弹”是推广成本。

对于那些不愿参加大促或通过降价吸引流量的商家,电商平台也提供了付费推广的途径。

商家可选择不同的推广工具,如单品推广服务,通过设定目标投产比或按成交额出价来优化推广效率。

然而,商家们发现,推广成本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淘宝直通车

一位商家分享道,去年他的投产比设定为1:8,即每投入1元推广费期望获得8元销售额。但系统频繁提醒其设定过高。

如今,他已将投产比调整至1:5,意味着每月30万元的销售额需承担6万元的推广成本,这一项支出几乎相当于平台从他那里赚取的利润的六倍。

另一位商家选择了按成交出价的模式,却发现推广费用上涨了3-4倍,近三十天内,她的推广费用高达1.14万元,几乎吞噬了她70%的利润。

中小商家在电商大促的狂欢背后,正默默承受着沉重的成本压力。

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运费险、高额推广费正悄然成为压垮中小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业陷入恶性竞争,

头部商家“逃离”电商平台

6月18日,东方神兽公众号一篇名为《拼多多盗版书的温床正在竭泽而渔》的文章,揭开了电商平台低价策略下的一角。

文章中,东方神兽明确指出,未授权拼多多平台任何店铺销售其图书,然而拼多多平台上却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盗版图书。

面对东方神兽的投诉,拼多多仅以“计入店铺考核”作为回应,但盗版商品依旧公然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东方神兽

低价策略的滥用,不仅让正版产品难以生存,更促使众多头部商家开始“逃离”电商平台。

5月30日,拥有500多万粉丝的抖音品牌“罗拉密码”宣布退出,创始人罗拉直言,成本问题使得品牌难以为继,即使在直播高峰期间一场销售量接近100万件,也无法平衡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天平。

欧莱雅集团旗下的NYXPROMAKEUP天猫官方海外旗舰店也发布声明,宣布将于2024年6月21日正式结束店铺运营,不再接受新订单,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4日,淘宝女装店“少女凯拉”疑似跑路,留下高达3500万元的未付货款,令众多供货商陷入困境。

4月21日,知名家居品牌优梵艺术的淘宝店铺发布公告,宣布因资金链断裂,加上银行停止续贷,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团队已解散,店铺进入停业状态,即将面临破产清算的命运。

这一连串的事件,不仅仅是个别商家的经营难题,更是整个电商行业恶性竞争的缩影。

这些头部商家的逃离,反映了电商行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低价策略虽然短期内提升了平台的流量和市场份额,但却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空间,降低了产品质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最终导致行业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困境,电商平台需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优化竞争环境,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否则,头部商家的逃离将成为电商行业的常态,而消费者也将成为这场恶性竞争的最大受害者。

红包、福利、干货,精彩不停

最新电商行业资讯,尽在【Top电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