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桥村,是鄞州区姜山镇下辖村,辖王伯桥、石浮桥、寺后、横河等6个自然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村,民国三十五年(1946)9月属茅山乡,1950年5月属西林乡;1953年建立协丰(寺后)、联丰(石浮桥)和五丰(茅家)3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合并为民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与东林寺合并建立东风耕作队,1961年6月与东林寺分开,改为茅山公社民丰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茅山乡(镇)王伯桥村;2003年6月改属姜山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村村委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自然村,村中王姓,明时迁入定居发族,以桥得名。上为王伯桥,现已改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官堂,始建年代不详,现建筑为清代,曾于民国时期维修。主体坐北朝南,由门楼和正殿组成,门楼面阔三开间,前廊为凉亭,檐柱均石质,上有亭联。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亭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亭柱上刻有民国十四年(1925)的后修时间和2008年维修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官堂正殿,面阔三开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自然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伯桥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后自然村,村中吕姓,北宋末年从奉化方门迁入定居。地处东林寺后,故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建筑好像是祠堂,坐北朝南,由门楼、正殿和厢房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后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门楼和正房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后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后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自然村,村中吕姓,北宋末年从奉化方门迁入定居。村里有座石桥,多年来任何洪水都没有漫上过,好像桥板会浮起来一样,所以当时人们称这座桥为“石浮桥”,以桥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祠堂,坐北朝南,原建筑由门楼、正殿和厢房组成,现只剩门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门楼、正房和厢房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门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正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由门楼、正房和厢房组成的四合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正房后院,从这里看,原来后面好像还有房子,可能是后堂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墙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浮桥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河自然村,村中朱姓,明末从鄞江迁入居住。因村落前有一条横河,以河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河自然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村民介绍,原来这里有一座老桥,现已拆除。桥虽已拆除,但原桥前的一块“泰山石敢当”石碑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泰山石敢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河古民居,坐北朝南,现存建筑由堂前和东西厢房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河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三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