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喜欢听故事,不妨就此分享一二,方便大家熟悉(术数)相关学科知识。
以前凡重要术数著作问世,背后都有些不同寻常的故事。但作为生长在新中国的学者,我自认无甚特殊处,只是多年来生活学习一直围绕佛道医命,术业有专攻而已。但回头想来,如今写成此书,似乎也确有些环环相扣的因缘。人们都喜欢听故事,不妨就此分享一二,方便大家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我先因幼时母亲突患重疾又侥幸治愈,于中亲睹世人病死之苦而立志学医。顺利考人北大医学部后,很快志趣便转向超越肉体生死的哲学问题。机缘巧合下,考入陕师大宗教所攻读佛教史专业硕士,师从中国首屈一指的唐密专家吕建福先生。在西安,一面接受严苛的佛教学术研究训练,一面多次赴大雁塔、大兴善寺、草堂寺等佛教祖庭学习,又随家人同学漫游华山、终南山、药王山等千古名山。因我们的师爷任继愈先生担任国家编纂《中华大典》的重任,吕老师负责佛教唐密部分的一些工作,我们便共同参与点校。正是在那些唐代佛经中,我首次见到域外星占学的内容,顿时产生浓厚兴趣,从此开始深人研究。之后被学校派往德国学习,由于懂得星占和佛教,在留学生里大受欢迎。作为回报,他们带我去各种博物馆、音乐会,又到其他城市和欧洲国家游玩,度过非常快乐的一年。回国后,恰逢佛教大盛,很多出版社都需要有佛教学术背景的编辑,遂顺利进人出版业工作。后来又赶上人工智能兴起,我因为有医学和理科背景,能够轻松看懂英文书中的相关知识,于是又脱颖而出,连续策划编辑几种现象级畅销书,迅速靠绩效实现了初步财务自由。之后便激流勇退,于京郊寻一山清水秀处租套房子,过起闲散的隐居生活。每日自然吃睡,弹琴写字,逛公园,读闲书,剩下便继续精研佛教术数。
那时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几种紫微斗数讲义,从此正式在中国大陆盛行。我和很多西占爱好者都敏锐察觉到两者间暗藏的联系,却难寻头绪,便趁此专心琢磨。2018年夏,我随父母去海边避暑,有天傍晚荡秋千,目睹北斗七星在眼前逐渐明亮起来,突然想到斗数之“斗”应该是指北斗,所以要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寻找答案。粗略读过卢央老师的《中国古代星占学》,发现不仅是术数,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包括哲学、医学、道教、艺术、古代工程技术等所有领域的根源都与古代天文密切相关。正因为现代人普遍缺乏很多古代习以为常的基础天文知识,诸多研究才处处受阻。由此,我便想进入古代天文学领域深造。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得知上海交大科学史系的钮卫星老师专门研究佛教天文学,与我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计划完全契合。并且他和吕老师都是研究僧一行的专家, 只是从天文学史和佛教史两个角度进行,我预感大概有这重缘分,便写信询问考博事宜。得到肯定答复后,便迅速准备几个月后的人学考试并顺利考取。
但我还没到上海,钮老师就突然调去中科大。我便归入数学史萨日娜老师门下,学习科学史通识课程和中国古代数学史。后来出于多种考虑,决定以比较熟悉的佛教医学作为博士课题,暂时放弃原先计划。说起来,硕士时吕老师就想让我专精佛医,倒是遂了他的愿。有天刷文献,读到天台宗《摩诃止观》中的医学思想,里边有道教《太乙金华宗旨》对它的引用,才知道道教内丹学与佛教医学的一些思想是相互借鉴并相通的。于是便专门拿出一年时间来自学道教史,由此了解到金丹派南宗这一重要内丹派别,且尤其喜欢五祖白玉蟾。除去学术研究,便在江南到处游历。春天去苏州吃杨梅,重阳去徽州喝菊花酒,冬至到西湖看星星。还因为喜欢书法,特地去湖州、宣城参观古代制笔造纸工艺。想到张伯端、白玉蟾、赵孟類、文徵明等人也都行过这片土地,望过同样的天空,也曾诸多烦恼,也经荣辱得失,但终于在山水笔墨、天地大道中寻得自在解脱,便逐渐涤荡尘虑,心性愈发明朗清澄。
2022年春,我们因公卫事件集体被困上海,心情极苦闷。我又反复参读白玉蟾《修道真言》,每次拿起都顿觉神清气爽,浑然忘却那些艰苦,便开公众号写些白话解读,希望能帮助上海网友振奋精神,一起渡过难关。没想到刚写几篇,就五千多人关注。我立刻紧张起来,对一些重要问题仔细考据,生怕写错。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发现紫微斗数还有一种少为人知的版本,即题白玉蟾补辑的明刊本《新刻纂集紫微斗数捷览》。我买到一本寄回家中。几个月后,上海解禁,我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此书。惊讶地发现,清代以来所有人依据的底本即清刻《紫微斗数全书(集)》并不完整,所以才会在一些关键处无法深入研究,而《捷览》可能才是最早最完整的版本。为寻找更多线索,我到国图古籍部查阅所有紫微斗数相关著作,又发现一部《紫微斗数命理宣微》的题字非常漂亮,一看题名者,竟是罗振玉。2019年我刚到上海,恰逢吕老师在绍兴召开一场大规模学术会议,我中途跑去与同门叙旧。席间很多人都拉着我旁边的老者合影,得知是北京故宫研究院的老师,罗振玉的后人。那时便知道了这样一位术数研究泰斗,没想到几年后会在紫微斗数的书上看到。我之前曾屡次想放弃这项研究,觉得这么多年都无人取得重要成果,也许就是江湖术土随便创作的命术。但看到罗振玉的亲笔题名,确定绝非如此。加上刚发现《捷览》这一重要版本,我非常肯定地预感到,即将迎来自己追索多年的关键性突破。于是立刻搁置所有事务,闭门专注研究。此后便飞速突破一个又一个问题,直至能构成一部专著。不过当中最惊喜的还是首次发现邱维屏那篇《紫微斗数五行日局解》。因为南派斗数中最独特神秘处就在于五行局数和紫微星的排布规则,数百年来都无人对其进行完整清晰、有说服力的阐释,这篇文章非常精彩地做到了。文末同为易堂九子的彭士望评注说“吾不知其所云而心识其妙,世儒固难望其项背”,而我只花两天就完全弄懂了——它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逻辑和写法,我博一在数学史课学习过。顿时仰天慨叹,人生就没有白走的路,自己这些年到处播种子,看着别人都开花,就我一朵没有,谁想它们在地下暗自纠缠连结,直接拱出个超级大果子。
之后的出版工作亦出乎意料地顺利。我想起以前工作时,认识位董老师是这个领域的编辑,但八年没联系,不知道还做不做。一问,不涉及封建迷信、纯学术类的可以视内容出版。便发去几万字,迅速敲定。又想着读懂此书需要较多中西古代天文知识,不如先在网上开门通识课,把要点串讲一下,正好当作前置营销。发出课程大纲不到三天,就报名两千人,阵仗实在吓人,赶紧截止。不过托大家的福,除去初始状况有些混乱,后面讲课非常开心。这两千人从教授到厨师,从音乐老师到科研人员,从本科生到退休职工,来自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和一些海外国家,大部分都学得非常认真并能够从此掌握应用,我也颇感意外。在此过程中,我看到如此多的人无论身份年龄性别,皆同样怀揣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向往以及对丰富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深感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人类文明与希望的光亮才一直延续 。(《紫微斗数源流探微》作者关静潇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