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这辈子做大事的最后机会,我感觉青春正在渐渐离我而去,所以我要赌一把”,说完这句话,陶冶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告别老同事后,悄悄离开了工作8年的大疆。

2020年11月,陶冶和4位同样出自大疆的伙伴,成立了拓竹科技Bambu Lab——一家桌面级3D打印机企业,他们希望通过3D打印来释放人们的创造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彼时大概没人想到,这家公司只用不到两年时间,就为整个3D打印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花了22个月,经过7次产品迭代后,拓竹发布了自己第一款产品——Bambu Lab X1系列高速多色3D打印机。这款产品一开始就瞄准最强性能,在诸多关键参数上,比普通3D打印机实现了数量级上的进步,并支持多色彩、高性能工程塑料等打印技术,把消费级3D打印产品拉到了准工业级的层次,在此之前,消费级与专业级的3D打印机之间差距巨大。

Bambu Lab X1的优异性能震撼了海外的极客用户,上线Kickstarter一个月,就获得了5575名支持者,众筹金额达5497万港币(约5106万人民币),是平台上3D打印机众筹最成功的项目之一,拓竹由此一跃成为3D打印行业的黑马。

2023年,在推出首款产品后的第二年,据估算拓竹该年营收有望达到15亿元。每日经济新闻最新发布的《跨境电商3D打印机品牌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3D打印机品牌影响力排行中,拓竹已位列第三,3年多时间,走完了其他品牌10年的路程。

拓竹也成为跨境的明星项目,被不少VC疯抢。

革新产品,占领市场

拓竹最初的团队成员有五名,包括陶冶在内,都是出自大疆的高管及工程师,涉及机械/力学设计、运动控制、机器视觉、AI、计算力学、嵌入式软件、云端系统等尖端技术,这奠定了拓竹以技术创新改革桌面级3D打印行业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冶在大疆时,担任开创性无人机Mavic Pro的产品经理,后来又成为消费级无人机部门负责人,除了管理职位之外,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空气动力学和电机设计工程师,热爱模型飞机的创客,曾在德国获得了流体动力学博士学位。

陶冶下定决心赌一把,但在什么领域创业,还需要仔细思量,于是几个人梳理市场,列了计划A、B 、C,却总感觉差点什么,直到离职前休假“毕业旅行”的最后一天,陶冶开车行驶在沙漠笔直的道路上,忽然顿悟般确定了“3D打印是前进的方向”,令人惊讶的是,团队成员都直接同意了这个决定。

他们认为3D打印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借助3D打印,用户可以启动苦于没有工具,而无法执行的小规模项目;可以按需生产商品,降低库存;可以修复损坏的物品,而不是只能扔掉。有了制造实物的能力,每个人都可能迸发意想不到的灵感,去解决世界上现有和未来的问题。

2020年,也恰好是消费级3D打印机逐渐成熟,迎来爆发契机的时候。由于新冠疫情,许多人困于家中,3D打印成为人们创作、消遣的方式,同时,3D打印能为工程师、设计师等在疫情期间的打样需求提供便利,由此各类群体对3D打印机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

意大利一家设计室,就在新冠疫情导致医疗物资奇缺的时候,利用3D打印机,在24小时内设计并打印了100个呼吸机阀门,及时送到布雷西亚医院守护了许多人的健康,这次事件被纽约时报广泛报道。

国内消费级3D打印机头部企业创想三维,也在2020年实现业绩大爆发,3月至4月的海外销量同比翻了6倍,前5个月就完成了2019年50万台的销量,年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确定要做3D打印机,于是陶冶在一栋普通大楼里租了一间办公室,招募一群老同志,筹集种子资金,很快打造出一个“惨不忍睹的”原型V1,然后,随着“不那么糟糕的”V2、V3 和V4的推出,事情进展开始变得顺利,一直持续到V7。

2022年5月,经过22个月的努力,完成量产前最后一代产品V7的验证后,拓竹终于推出第一款量产机型Bambu Lab X1。此前,拓竹一直在秘密推进项目,初创企业很脆弱,对于他们这样由一群稍显天真的极客创立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所以陶冶选择了保持低调并一直处于隐身模式,没有路演、没有公关,甚至办公室前都没有铭牌,直到这款产品的横空出世。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刚刚诞生的Bambu Lab X1有着堪称业内最强的性能,各方面关键参数几乎都领先了当时普通3D打印机一个版本,很多原本属于工业级打印机的技术都被带入消费级产品中,拉开了业界期待多年的桌面3D打印革命的序幕。

在线3D打印杂志All3DP的高级编辑Matthew Mensley为此激动表示,从各方面来看,Bambu Lab X1都具有前所未有的稳定质量和便利性。Mensley在All3DP Magazine工作的七年间,亲手使用过数百台桌面3D打印机。

打印速度上,Bambu Lab X1最高达500mm/s,虽然实际默认为250mm/s左右,但比起此前50mm/s的速度,已然提高了好几倍;在色彩方面,X1可以同时实现最多16色打印,让3D打印告别了单色时代;振动补偿和压力促进补偿算法更新,保证高速打印下的模型质量不变;AI驱动、自动调平让小白不用经历复杂调试也能快速上手打印机。

Bambu Lab X1对行业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降低了使用门槛,让客群持续扩大,推动了市场总规模的增长。在3D打印过程中,耗材的化学及物理特性,会随着腔体温度发生变化,导致送料管压力不同,容易把喷头堵塞,因此以往每次打印前都需要压力矫正和流量校正,而X1通过两个雷达监测控制腔内,可以自动记录调节,不再需要手动操作,仅此一点就让一众极客们惊喜不已。

2022年11月11日,《时代》杂志将Bambu Lab X1系列人工智能3D打印机列入其年度“2022年最佳发明”榜单。

X1获得了3D打印爱好者们的追捧,在拓竹独立站的社区中,“不用费力摆弄,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印,就像过圣诞节一样轻松”“及其的精确与快速,在各方面都令人难以置信”“是真正创新的产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竞争对手的水平,它震撼了整个行业”,类似赞美的评论并不少见。

陶冶认为,谁能最先把新的技术融入3D打印的应用场景中,谁就能让产品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体验提升,也会由此实现对市场的统治性占领。Bambu Lab X1的成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首款产品众筹卖了超5000万人民币,第二年,每月销售额超过一亿元,这是3D打印企业从未有过的发展速度。

拓竹能有此成绩,来源于他们对技术创新与产品打磨的执着。一位拓竹员工告诉品牌工厂,拓竹有着浓厚的研发氛围,成员们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有着做出最牛逼产品的梦想,而不是带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心态混日子,“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是3D打印的用户,真的是想一步步把机器做到心目中最完美的状态”。

不做亚马逊,专注独立站

拓竹团队的理工男们,对产品营销也有相当深刻的见解,正如其所说,“技术可能有困难,营销却很容易”,他们是一群极客,非常懂得如何把东西卖给另一群极客。

首款产品Bambu Lab X1在Kickstarter上进行众筹推广,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通过众筹,可以高效触达海外市场目标消费人群,快速打响品牌知名度,并且能通过用户评论了解产品是否受市场欢迎,从而不断迭代优化,打造出更完善的产品。Kickstarter本身也是倾向于极客众筹的社区,有着庞大且足够精准的自然流量,非常适合基础扎实的新品牌。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拓竹还在毫无名气的情况下,并未追随大流入驻亚马逊,而是直接打造自己的DTC独立站,直至如今,依然坚持如此。亚马逊整体环境对高客单价产品不是很友好,成本高昂且容易出现低价竞争,或许也是看到此情况,拓竹才在一开始就放弃了亚马逊。

事实上这个决定同样相当正确,消费级3D打印机天然就适合独立站运营。3D打印机这类小众而垂直的产品,非常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因为它们不是高频需求、快速消耗的产品,单价高、复购率低,所以需要通过品牌让更多的消费者记住。而打造和培育自主品牌,独立站必不可少。

同时3D打印机的用户也更愿意在独立站消费。这个品类的客群以欧美国家理工科背景的男性为主,年龄段在18岁到45岁之间,他们可能来自建筑、工业、游戏、手办等各个领域,但共同特点都是动手能力和意愿强烈。人群高度集中又有超高的粘性和互动意愿,所以很适合社区运营,天然适合独立站。

从结果来看,拓竹的独立站运营也足够成功。Similarweb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Bambu Lab独立站数据表现强势,以2191万的总访问量,在全球消费级3D打印企业中位列第一,超过第二名(Prusa为1057万)和第三名(Creality为792.6万)的总和。

在用户画像上,Bambu Lab独立站用户75.2%为男性,女性用户占比仅为24.8%,其中年龄在18到24岁占比20.58%,25到34岁占比最高,为37.77%,35到44岁的也有19.11%,合计占比达77.46%。

从地理分布上看,Bambu Lab的受众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其中,美国占比最高,达35.1%,其次为德国(13.74%)、加拿大(5.66%)、法国(3.58%)、西班牙(3.51%),不过德国、法国、西班牙增长迅速,分别增长了57.83%、32.48%、107.51%。

在流量来源渠道方面,Bambu Lab的主要流量来源为直接流量(54.92%)和自然搜索流量(30.00%),其次还有付费搜索(6.21%)、社交(5.20%)和外链(1.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接流量是用户直接输入网址访问,该数据占比过半,意味着拓竹Bambu Lab品牌的知名度非常高;自然搜索流量占比达30.00%,反映出在SEO(搜索引擎优化)上权重高且搜索相当精准;值得注意的是付费搜索仅占6.21%。

拓竹能有如此健康的流量结构,重视社区运营是一大原因。Bambu Lab独立站顶部设置了一个神来之笔的栏目板块“MakerWorld”,专门用来给3D打印用户进行交流探讨,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竞赛项目,并配有奖励机制,用户参与度很高。

更重要是MakerWorld中,还有许多免费模型提供下载,可以说是吸引新手玩家的大杀器。3D打印之所以一直小众,除了产品不够成熟外,本身还有用户需要学会建模的门槛,而MakerWorld里面有大量免费模型可供选择,涵盖玩具雕塑、首饰配饰、家用工具等各种各样的物体,让新手下载后也可一键打印出精美的产品。

对于3D打印,即使是科技数码爱好者,也大多处于“大概知道做什么的,但不觉得自己需要”的状态,只有让消费者切实体会到,3D打印可以为他带来什么,才能消除陌生感,产生兴趣。当用户在几个小时内,亲手打印出一个喜欢的奥特曼玩具时,那种及时满足的快感足以让人深陷其中。

此外,拓竹也非常重视对各大社交平台的运营,在Facebook Group有8.8万的会员,类似贴吧的Reddit里有超10万人关注,知名交流软件Discord上每日在线人数超5000,加之MakerWorld、博客等自有平台,某种程度上,拓竹在短时间内已建立了一个专属自己的用户交流生态圈,这不仅能加强用户的粘性,还能让拓竹及时收集足够的反馈,以此优化产品,保持创新优势。

拓竹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未来产品如何更新,很大程度上依赖用户的反馈,用户喜欢创造什么,以及不能创造什么,都是自己想象未来产品时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们的理念是几乎不投资于营销,而是使用所有的资源来制造值得谈论的产品”。

3D打印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依然在飞速发展。来自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3D打印市场收入规模已达到15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有望扩大至3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1%;无独有偶,尚普咨询集团的数据更为乐观,认为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在2023年-2026年期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到2026年,该市场规模将会突破370亿美元大关。

近期市场情报公司CONTEXT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 年第四季度,全球工业3D打印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中端和专业机型出货量分别下降7%和 32%,而入门级3D打印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却逆势增长35%,出货量接近100万台,创下了新的季度纪录。

有业内人士表示,入门级3D打印机逐渐具备与更昂贵的设备相媲美的功能,同时通货膨胀也在改变客户的购买习惯,更多人开始转向实惠的入门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