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巷社区燕子岭公园改造后。受访单位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巷社区燕子岭公园改造前。受访单位供图

30年老旧社区,如何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无人管”到“专人管”,从“一头热”到“齐发力”,从“火药桶”到“一家亲”,从“老大难”到“金招牌”的“逆龄”蝶变?

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成立于1989年9月,辖区面积0.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改制老旧小区。曾经这里是房屋老旧、企业破产、无物业,无志愿队伍,无资金来源等“乱源”集中地。

近年来,井巷社区党委聚焦城市基层党建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党建聚合力”为工程,以强化“三个引领”、坚持“三个突出”、落实“三张清单”为抓手,创新打造有担当、有韧性、有温度的社区共同体,实现30年老旧社区“逆龄”蝶变。

强化“三个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

政治引领“铸魂”。井巷社区党委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不少12次学习交流,坚定政治立场,夯实思想根基。创新“周五微党课”“庭院宣讲”等形式,将课堂搬到公园、议事亭、社区广场等场所,打通社区党员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

抓实“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组织生活,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组织引领“塑形”。 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扛牢党建“第一责任”,充分发挥“火车头”示范带动作用。选优配强6名下属支部书记,定期开展书记培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激励社区“两委”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围。先锋引领“赋能”。深化全国党员分类管理试点经验,区分社工党员、居家党员、从业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和流动党员等五类党员,因类施策、因类设岗、因地制宜地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

聚焦消防安全、项目征拆、禁毒反诈、文明护学等中心工作,12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先锋岗、责任田,带动4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涌现了吴固根、谭珍香、朱建和、李迪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志愿者。

坚持“三个突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井巷社区坚持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以治理新成效检验“党建聚合力”工程实效。突出上下联动。紧盯民生需求,上下联动,共解难题。市委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先后5次深入井巷社区联点指导,雨花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领办、实地督导,街道社区联合职能部门协同发力,推进解决支路九提质、棚户区征拆、地下管网改造等重点民生实事,改善周边5个小区、3万余名居民出行环境美化等难题。

突出模式创新。聚焦治理堵点、服务难点,创新实施社区治理“3313”模式,通过打造三个“阳光议事亭”,组建志愿红、事务蓝、环保绿“三色马甲”志愿服务队,建强“邻帮一号通”24小时社区服务平台,凝心聚力共建“居民零上访、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的“三零”社区,连续六年达成“三零”目标,实现服务提标、精神提振。突出党建联盟。集结“红色盟友”,不断释放党建聚合力。

织密“红色三零网格”,将社区按6个片区划分为120个基础单元网格,配齐“一长四员”。扎实推进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提升联系服务群众实效,推选63名邻长进楼栋、入网格,联系服务群众761户。

联动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研究解决油烟排放、管网堵塞等各类问题14项;联合民政学院、环保学院、女子学院开展知识讲座、家政驿站等便民服务10余场;联手四有公益、邻帮公益等10个辖内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先后提供医疗服务、健康宣讲等服务120余次。

落实“三张清单”,强化基层治理保障

井巷社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找准需求清单。推动二十三冶棚改地块150天内完成568户拆除清零工作,2栋D级危房、22栋C级危房实现倒地,腾出新空间,展现新形象。

培育“俭·美”井巷社区文化,以传统佳节和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二十大里的井巷风采”“文明楼道”等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升华和谐温馨邻里情,引领群众向善向好。拆除楼道违章、楼栋乱搭260余处,规范停车位460个,新增规范公共厕位4个,新增梯位2个,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梳理问题清单。开展“零点行动”“利剑护蕾”等专项行动68次,“敲门入户”摸排宣传,梳理汇总问题清单,持续巡查整治,构建区街指导、社区统筹、网格化平台监控、专职巡查员巡查、志愿者检查、邻长上报处理的六方协作模式,闭环整改消防隐患29处。66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得到处置,无一起安全事故。

提炼建筑安全“8833”工作法,推动莲湖村35个违建门面10天内完成清租退租、门面腾房及安全拆除。深入开展反电信诈骗、防养老诈骗等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建立幸福清单。

聚焦“一老一小”,让治理有力度更显温度。突出适老化改造,增设出入口和通道无障碍设施,加强路面、地面防滑处理。引进康和医院,升级打造康雅养护中心,新增床位80个,建成“长者食堂”,推动实现家门口养老。扩建升级万境第二小学,扩增学位1200个,社区、学校共建共享篮球场,开设家长学院,携手爱苗护苗等。(贺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