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新中国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史诗巨作——《血战台儿庄》上映了。这是抗日影片在题材领域的一个巨大突破,其以史诗般的主题、油画般的色彩和纪实性的风格,让这部电影享誉两岸三地,创下了惊人的票房。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部电影在获得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在无意中成为了两岸关系的纽带,甚至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

拍摄台儿庄战役,一直是周恩来的夙愿。1938年1月,徐州战役爆发,李宗仁指挥12个集团共60万人驻守徐州,展开了抗日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其中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这次闻名中外的大会战的关键环节,这就是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此战之中,李宗仁沉着指挥,歼灭日寇2万多人,创下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歼敌最多的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这场史诗大捷,周恩来也有自己的贡献。当时周恩来受中央指派,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徐州,参与了战前例会。在会议上,周恩来给白崇禧献策:

“日军现在是调集精锐部队分进合击,这就需要我们避其锋芒,机动灵活地消灭它。我建议,在津浦线南段,由张云逸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协同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实施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牢牢地钳制住敌人,使它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军。而在徐州以北,又必须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这样,便可达到各个击破、出奇制胜的目的。”

对于周恩来的判断,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不禁击节赞叹:“周将军言之有理”。后来在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的过程中,白崇禧基本遵循了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归来,周恩来不仅亲自到机场迎接,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有一桌嘉宾是周恩来专门请来的新中国电影界人士。宴会中,周总理特地向电影工作同志们敬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见故人李宗仁,似乎勾起了周恩来对台儿庄战役的回忆。于是他对著名导演成荫说:

“成荫同志,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可以拍电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成荫始终牢记周总理的嘱托,但是由于政治原因,这些想法不得不束之高阁。1982年,成荫对来自广西电影制片厂正在电影学院进修的陈敦德说起此事。成荫认为李宗仁是桂系指挥官,因此他希望陈敦德所在的广西电影制片厂能够接过这个重担。不久后,成荫离开了人世,他没能亲眼看到电影杀青的一天。

1985年,陈敦德就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他在得到上级领导的首肯之后,陈敦德将《血战台儿庄》初步立项。随后他又北上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杨光远来执导。

按照原剧本,该剧的主角本以张自忠将军为原型。但最终,陈敦德和杨光远还是决定还原历史,遵循周总理的嘱托,以李宗仁为主线。这个想法得到了国家电影局局长石方禹等人的鼎力支持。当年参战的国民党军将领郑洞国、郑庭笈、覃异之等人也决定热情协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开拍后,从未拍过大型战争电影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得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全力配合。拍摄工作在台儿庄原地取景,当地人民得知此消息后,纷纷前来支持。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还派出全军都响当当的优秀部队参与拍摄,使电影更具有真实性。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文化部顾问,曾以新闻记者身份亲历台儿庄战役的荷兰著名新闻纪录片电影大师伊文思,也提供了当年战场的《四万万中国人民》作为参考文献,其后《血战台儿庄》中诸如“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许多动人的情景,都取材于这部纪录片。

这部电影还未拍成,就引起了许多争议,甚至还惊动了中央高层。有人提出“国民党的旗帜出现太多了”“看不到共产党抗战的力量”“我们的三大战役还没拍完,怎么国民党的片子却先上映了”等等。但是中央军委的一位首长却豁达地说:“台儿庄这仗是人家打的嘛,不挂国民党的旗,难道挂共产党的旗不成?”

经过真正十多次定稿,《血战台儿庄》终于杀青了。就在这时,定居在美国的李宗仁之子——李幼邻急匆匆地飞回了祖国。他不为别的,就为看看《血战台儿庄》。他就想看看:“共产党真的能正面宣传国民党正面抗战吗?”

飞机刚在机场降落,他就迫不及待地对前来迎接的陈敦德说:“我先不去宾馆,你们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电影的音乐、配乐还没有合成,因此陈敦德对李幼邻说:“您还是先看看剧本吧。”

李幼邻看完剧本后,对电影兴趣反而更浓了:“这个剧本写的太好了,非常符合历史。”他现在迫切要知道,他的父亲是谁演的,和他的父亲像不像。

陈敦德请示有关领导后,得到了许可,于是陪李幼邻观看了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血战台儿庄》。而李幼邻也幸运地成为了该电影的第一位观众。

结果看了不到10分钟,李幼邻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这是他在电影院中第一次看到自己父亲的形象。李宗仁的饰演者是著名话剧演员邵宏来,邵宏来以其精湛的演技,还原了李宗仁指挥若定、举重若轻的英雄形象。李幼邻一边流泪一边说:“太像了,真是太像了”。

后来李幼邻又和邵宏来见了面,他一把握住邵宏来地说,激动地说:“太像我爸了,太像了。”

1986年8月,摄制组在北京完成了台词的录音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制片厂,于九月完成了混录双片。在公映之前,广西电影制片厂专门带着录像带,去了一趟李宗仁的老家,放给李宗仁的原配夫人李秀文看。李秀文是李幼邻母亲,1958年到达美国,1973年回到了老家桂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桂林市的领导和民主党派人士都来到李家,屋子里满满当当都是人,大家都想看看电影中的李宗仁是什么样的形象。电影开始放映后,李秀文仿佛回到了48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李秀文走上桂林街头,号召大家为抗日捐款,她自己也毫不犹豫地将金银首饰投入了捐献箱。李宗仁率部在前线浴血奋战之时,李秀文天天在家烧香拜佛,保佑丈夫平安归来。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戎装的军人突然笑容满面地走到刘秀文老人面前,献出一捧鲜花,轻声问道:“您还认识我吗?”

当时已经96岁却依然耳聪目明的李秀文老人站了起来,眼泪立即盈满了眼眶,这人看起来很面熟,但又有几分生疏,就是想不起来。正在这时,一位随行人员介绍说:“他将就是影片中饰演李宗仁将军的演员邵宏来先生,你看像不像?”

李秀文定睛一看,笑道:“确实像,不过德邻戎马一生,性格豪放,说一口广西方言,乡音未改,而这位现士文质彬彬,比德邻多了一分斯文,又说普通话,还是电影里那个像。”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血战台儿庄》在大陆上映,成为了民众家喻户晓的影片,票房高达2.7亿。在那个票价只有几毛钱的时代,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大陆人民头一次看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中影像。据杨光远导演说,他曾与一群大学生探讨电影拍摄,突然一男一女两位不速之客闯了进来,扑通就给杨光远跪下了。男的哽咽地说:“我是《血战台儿庄》影片中的守城主将池峰城的儿子,我这次和我母亲一起来就是要感谢杨导演。”

池峰城是国军第二集团军第31师师长,奉命防守台儿庄长达半月之久。在这部影片中,池峰城抗日英雄的形象实事求是地得到了战线。因此他的家人倍感光荣和自豪,专门表达了感激之情。

1987年,应香港南方影业公司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兼广西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鸿鹄率领由导演、主要演员以及发行放映公司的人员组成的电影代表团,于6月8日由京赴港。自6月11日开始,《血战台儿庄》在香港、澳门十六家影院举行盛大联映。首映那天,香港万人空巷,轰动一时。此次公映,票房收入达到343万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