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在综艺节目《奇葩说》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终将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确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间会冲淡许多痕迹,包括对方曾经给予的伤害。但在爱情的世界里,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即便分开很久,心中仍难以忘怀彼此。

爱情这种东西是最真实的感受,它无法欺骗,也无法伪装。如果有人在心里存活很长时间,那么很难忘记他/她。

心中的情绪波动,男女皆有之,虽不言语,却在日常生活中显露无疑。

所以啊,在感情里,男生最忘不掉的女孩子时,就会有这种迹象,肯定没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会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你的生活

在恋爱时,喜欢一个人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要了解对方的冲动,想要知道对方的喜好和择偶标准,例如对方钟爱什么食物、喜欢什么样的礼物...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可以更快地了解对方,让自己处于掌握主动的位置,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生命中并非所有的付出都能换来完美的结果。世上有些爱情注定无法得到,让人陷入其中的人很难忘记对方。

生活中遇到一些情景,就会有不由自主的想起TA,会默默通过各种途径打听TA的生活,即使概率很小也会尽力争取。

一旦了解对方生活得很好,心情就会变得愉悦;若得知对方生活不如意,心情也会变得黯淡,并且自责不能早日陪伴对方。

这样一个男人,如果不是因为曾经太过爱着对方,投入了全部感情,他是不可能在分手后还保持着对她的牵挂,关心着她的生活状态,打听着她的近况。

虽然我们之间已经没有未来,不再有交集,但是我仍然珍藏着我们在一起时的美好回忆,徘徊在这段记忆中,不愿忘记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会很难开始新的感情生活

听说过这样的话:"当一个女孩错过了她最想嫁的人,她会变得越来越挑剔;而当一个男孩错过了他最想娶的人,他会变得越来越放荡不羁。挑剔是因为没有人能及得上你,放荡不羁是因为你就不是那个人。"

在感情的世界里,最令人害怕的是迫于压力而将就。明明并不喜欢对方,却为了不被社会所斥责而强迫自己与其相处,这样的选择终究会让自己感到遗憾。

这样的决定,最后只会让自己身陷痛苦的情感中,浪费宝贵的时间,也给对方留下了伤害。

有时候,当你全心全意地付出在一段感情中,却无法接受最终的结果,会感到不甘心,更多的却是心生遗憾。

或许曾经在这段关系中被对方伤到过,但与其纠结于那些伤害,我宁愿选择忽略它们,沉浸在相处中的甜蜜。即便对方已不在身旁,我也难以忘怀,难以为自己打开一扇新的情感之门。

说得直白一点,当一个男人失去了他最心疼的人,就会很难再次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他会担心自己的真心再次受伤,同时也还没有从旧的感情中走出来。

就算他公开表示很期待一段新感情的开始,但在他的心底,他还是会抵触爱情,因为他无法真正把一个人忘记,他只是假装坚强,假装追求真爱。

那些仍然独自生活的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开始经营两个人的生活,而是其中许多人心中怀有难以舍弃的人,因此很难开始新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会逐渐把生活过成对方喜欢的模样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当你真的喜欢、在乎一个人时,你会不自觉地为对方放弃一些东西,比如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与此同时,你也会学到新的东西,学习对方喜欢的事物。

换句话说,因为内心深处的喜欢,你会自愿地进行一些改变,让自己更符合对方的喜好,虽然这个过程不容易,但因为是出于对对方的情感,所以也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变成对方钟爱的模样,也许自己都没察觉到这变化,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就算分手后,这变化可能也会继续存在。

因为在这段感情里真的动了感情,所以很难忘记这段经历,记得对方不喜欢辣,还会随身携带纸巾,出门还是要带伞。

总之,大多数时候,他会倾向于你的喜好,因为他习惯了和你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也许只有这样做,才能减轻内心对你的思念。我感觉,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喜欢你,才会在分开后无法释怀,慢慢地调整生活,让它变成你所喜欢的样子。

总结:

在感情的世界里,常常会听到有人说“一生一世”的承诺,可惜这些话语往往没有真正的诚意。而另一方面,也会听到有人说“不再联系”,但这些话语却常常深深地伤害了旁听者的心。

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如果一个男人真正忘不掉一个女人,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关心对方的消息,关注对方的生活,逐渐在生活中变得更符合对方的喜好。另一方面,他也会很难开始新的感情。

在爱情方面,我一直觉得,无论你做出了什么决定,只要你已经做好了选择,就不要后悔。对于过去的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善待对方。

你有你的甜酸苦辣,她有她的喜怒哀乐,既然命运交汇,不得不再分离,那就不必再沉浸在往事里,珍惜当下,好好经营自我,让时光慢慢淡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给它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