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天游戏界有个大新闻,说《黑神话:悟空》被美国著名政治正确组织SBI威胁,说必须要给他们700万美金,不然就等着被黑。

主要的威胁点是“不尊重女性”,因为游戏里面的蜘蛛精、美女蛇等妖怪,太漂亮了,不够“政治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实说,这个事儿,属于游戏界,不该我说,但我看到某社论大V也评价了,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公司如果要出海,未来肯定也要搞这套政治正确,说白了就是也得往电影、游戏里加“黑人”、“LGBT”元素。

真的吗?

老实说,这位大V虽然是个天天反美、天天看美国笑话的人,但是他言论里有一个很深的内核,那就是“美国的状态就是我们的最终版本”。

比如说,美国今天的军事霸权、金融霸权,以及言论霸权,就是中国明天要夺得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就是世界的“皇帝轮流做”,只不过把招牌从“美”换成了“中”。

这个理论其实有来源,就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美苏冷战快要结束的80年代末期,福山作为美国在舆论场上的扛旗人,说美国的制度、思想,就是所有制度的最终形态,美国的社会、制度就是所有人类社会的模板

当时苏联确实败的很惨,“历史终结论”自然大有市场,在全世界掀起了好一波“向美国看齐”的新社会运动/革命,虽然这些运动最后也没结出什么好果子——实际上,活到今天的福山,看到美国现在的这副样子,也收回了自己的话,觉得美国现在不是全人类的模板了。

当然,我这里说远了,有点掉书袋,回到“政治正确”的话题。

现在的状况,会像该大V说的那样,美国的“政治正确”,也就是“黑人”、“LGBT”元素强行插入到所有影视文化作品的吗?会蔓延到中国产的文化产品里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现在的“政治正确”,太美国了,有点强行自嗨的意思,你要学这个,那你算是武功练废了。

什么意思呢?

“政治正确”,从定义上看,是尊重文化、种族的多样性,以“平等”为宗旨,让各个民族、肤色的人构建大同,反对歧视。比如说近些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基本上都包含“黑人”、“同性恋”、“女性”、“残疾人”等多元化元素。

老实说,这个宗旨没什么毛病,关爱弱者,确实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德性。

但可惜的是,执行起来,却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第一个,就是“政治正确”,在文化领域,已经变成了一种“招牌”,或者说“核心叙事”,没这些元素,你连被提名都没机会,最后你会发现,近些年的美国文艺作品,越来越难看,全变成了按照套路出牌的“八股文”

我的评价就是,政治正确,直接把欧美影视作品拉到了“样板戏”的历史阶段

这种全面占据舆论场的压倒性,又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就是遮蔽了现实问题

什么现实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就说过,在今天,美国的黑人间暴力,远比白人对黑人暴力要严重的多,今天被杀死的美国黑人,起码8成以上都是黑人们自己杀的;

其次是女性间的暴力,包括中国在内,女性间的霸凌其实很普遍,女性受到的伤害,比如在职场、学校里,大部分都来自女性而不是舆论场里高呼的男性。

这些问题,难道不才是主要矛盾吗?不才更应该得到关注而被制止吗?

可惜,“政治正确”现在霸占了大部分舆论场,说这些种族内、性别内的问题,没有流量,还会被怀疑是唱反调的反贼。

于是我们也看到了:美国黑人间的暴力持续,更多的黑人死在黑人们自己的枪口下

没人关注,无人知晓。

而除了这两大问题以外,“政治正确”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它内含的“美式文化霸权”的问题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一部美剧,一部完全为了政治正确而拍的美剧:《超感猎杀》,导演是《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姐妹——她们原来是“沃卓斯基兄弟”,之后变性为姐妹,正宗的“LGB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剧的主线剧情很简单,就是全世界各地的“LGBT”,是可以共享感受的,都在躲避某神秘组织的追杀。显然,它的主旨也就很明确了,全世界LGBT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对他们的迫害。

但是你看着看着,就会发现有个问题,这些分布在全世界的“LGBT”们,他们怎么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了服装有当地特色之外,他们的长相、表情、说话的方式,都像是在纽约的“精英白领”们那样表达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是他们虽然在世界各地,但每个人都太“美国人”了,而且是“纽约人”那种典型精英思维美国人。

当然,我这么说,各位没看过多少美剧、美国电影的还不好理解。

其实你看多一点,你就会发现,在“政治正确”主导的美国电影里,哪怕是一个原始人、非人生物,只要他/她是正面角色,他/她说话的语气,都像是给你做“身心灵治疗”、穿着亚麻衣服的美国导师;嘴里说的伟光正的话,也非常American,你会感觉这个人“根本不像是本地的”,就像是一个美国精英空降在了本地

这个“空降的美国精英”,他/她虽然不会像90年代美国搞文化霸权那样,是一个“白人大帅哥”、“白人英雄”,但是那个美国精英空降的“味儿”还在,只不过说的话变了。

显然,这还是换了汤药的新“美式文化霸权”,就是:我“纽约的美国精英”来告诉你,什么叫正义。

所以你会发现,美国人拍全球各地的片子,比如俄罗斯人、伊朗人、中国人,基本上都会被本地人吐槽,说这是美国人想象中的当地人,其实还是美国人

这种傲慢、居高临下地替本地人想问题,有时候很搞笑,比如安吉丽娜·朱莉在伊拉克那句经典的:虽然他们失去了一切,但是获得了自由。

朱莉作为一个美国人,在美国挑起的伊拉克战争(并连锁反应导致ISIS出现)的废墟上,说伊拉克人“失去了一切但获得了自由”,太奇怪了,太高高在上了。

问问伊拉克本地人,这美国带来的“自由”,价格划算吗?

说了这么多,其实分析下来很简单,就是“政治正确”这个东西,不是我们所有人类的最终答案。

而是美国人自己搞出来的“美式政治正确”。

他们在自己的游戏里塞黑人、LGBT元素,是因为美国的现状就是如此,他们的文化产品,首先是卖给他们美国人自己看的,而我们再看美国人种的变化,白人从80年代的绝对多数(80%)下降到今天的大多数(55%)。

所以,他们在文化产品里呈现的“黑人”、“亚洲人”,仔细一看全是美国版的美国本地人而已,根本不是对应族裔在人家本国、本族的样子、说话方式、行为习惯。

说到底,这不就还是为了取悦他们美国人自己吗?为了赚美国人自己的钱吗?

如果你要学这一套,说白了你还是为了赚美国人的钱,就像贾樟柯这一代导演一样,他的电影里面,呈现的就是欧美人看中国人的那种“刻板印象”,就是为了满足对方的猎奇感,制造的“中国社会”而已。

我以前也好奇,为啥贾樟柯们要刻意去满足欧美人的口味与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呢?

直到有一次我听业内做电影的人科普,才知道,在中国还没几个人看电影的年代(90年代),这种“文艺电影”,最主流的市场,还真就是在各大欧洲电影节。

然后只要在欧洲电影节打出了名声,再在法国、德国某些电影院拿下几块屏幕,这个“文艺电影”,就能扭亏为盈,甚至小赚一笔。

在当年,这个钱真不少的。

说白了,什么文艺,都是生意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是:不是反“政治正确”,而是反“美式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其实没毛病,为弱者发声、讲平等,原则上没问题,但照搬美国的模板,那只是谄媚欧美市场而已。

中国人也该自信一点,不要跟我前文说的大V一样,觉得美国就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

我们自己的文艺作品,也可以讲政治正确,但完全可以展现出另外一种包容性:也就是真的展现全球各地民族、肤色的人本来的样子,让他们自己为自己说话,而不要套个“美国人”或者“中国人”的壳子,帮人家说话、帮人家“政确”

你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真实的样子嘛,这才是自信,别人也才会尊重你。

别像最近育碧的《刺客信条:影》那样,一个日本武士的游戏,非要强行弄个黑人主角当日本武士,十分刻意且傻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说到底,育碧的作品,最终买方还是美国人自己、主要市场还是欧美市场。基本不玩儿美式3A游戏的日本人,基本不是人家消费者,所以日本人的声音算个屁呢?

这种傲慢,咱们最好就别学了,先服务好中国人自己吧

作者:罗文益

来源:罗文益

分享:毒鸡汤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 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

往期推荐(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毒语

悟空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说明他是无性别者,属于LGBT;与一般妖怪不同(仙石孕育),属于极少数族裔;且受动物保护法保护;信仰佛教,斗战胜佛约等于护教者;素食主义者;受到天庭迫害的被压迫者;扑灭火焰山,减少碳排放,所以也是环保主义者;对师弟们的爱护和七十二变证明,他也是平权主义者和反种族歧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