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亚洲之际,香港的经济一度陷入低迷,急需振兴的契机。中国政府果断决策,通过建设港珠澳大桥这一宏大工程,旨在振兴香港经济,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联通,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鸣,这位被任命为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的卓越人物,肩负起了这一史无前例的重任。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其中包括一段6.7公里的外海沉管隧道,这在当时对中国的桥梁建设技术而言,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项目伊始,中国深海沉管隧道技术方面尚属空白,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项关键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6年,林鸣带领团队前往韩国釜山考察学习,希望能借鉴其经验。然而,韩国方面并未给予施工机会,这无疑是一次挫败。

在韩国未能如愿后,林鸣将目光投向了欧洲,特别是荷兰。荷兰在深海沉管隧道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林鸣希望能够达成合作。然而,荷兰公司狮子大开口,报价高达一亿五千万欧元,令谈判陷入僵局。面对这样的高昂费用和苛刻条件,林鸣毅然决然地决定: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鸣的霸气回应不仅是对天价报价的不屑,更是对中国技术自立自强的宣言。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林鸣带领团队展开了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他们夜以继日,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最终在无数次失败和讨论中,成功解决了深海沉管隧道的技术难题,完成了第一节沉管的安装。

林鸣的坚持和团队的努力换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连续96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他和他的团队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奇迹。这不仅为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更为中国桥梁建设者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中国科研力量和制造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进步,更是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生动诠释。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中国科技实力和国家实力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工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便捷性,更为中国在国际桥梁建设领域赢得了崇高声誉。它象征着中国人民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见证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港珠澳大桥的每一个构件、每一寸钢筋混凝土,都是中国人智慧和努力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