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70后的互联网资深创业者,我亲眼见证了数个时代的更迭,亲身体验了从奔腾处理器到16核处理器的跨越。我有两个孩子,他们的成长过程,我始终秉承着哈佛大学《幸福课》与积极心理学的原则与实践来指导。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我时时刻刻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真正的分水岭是什么?是高考吗?还是高考之后的人生选择?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理解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同样是高考过后,有的孩子选择了与学习毫不相关的实习,而有的则继续在学术的路上深耕?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能力以及不同的人生规划。作为一名经历了无数风浪的创业者,我深知,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比盲目跟随更重要。

举个例子,我的大侄子,在高考结束后选择了进厂实习。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或许令人费解,但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探索。在工厂里,他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生产流程,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如何在压力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经历,在他后来创立自己的初创公司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的外甥女则完全不同,她选择了做家教。通过教书,她不仅复习了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更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

自我认知:成长的起点

高考之后,孩子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职业选择,更是自我认知的开始。他们需要通过各种经历来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这种自我认知是成长的起点,也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我的外甥女在选择做家教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对教育的热情。他不仅在教学中找到了乐趣,更在学生的进步中感受到了成就感。这种自我发现,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角色:引导而非决定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是替孩子做决定,还是引导他们去做出选择?我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后者。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提供信息,帮助孩子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但最终的决定应该掌握在孩子们自己手中。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的人生也应该由他们自己来主导。

在孩子们探索自我、规划未来的过程中,社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社会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无论是实习岗位的提供,还是创业资源的共享,都能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实践与理论:平衡的艺术

在探讨高考后的人生选择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平衡。在我的创业历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是多么重要。对于高三毕业生而言,无论是选择进厂实习还是做家教,都是对这种平衡的一种尝试。

让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在高考后选择了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实习。起初,他只是负责一些基础的数据整理工作,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相反,他利用这个机会深入了解了公司的运营模式,学习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几年后,他凭借这段实习经历,成功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每一步都是成长

高考之后,孩子们的选择多种多样,但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尊重和鼓励。因为每一步都是他们成长的足迹,每一步都在为他们的未来铺路。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人生的某个分水岭,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你的选择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成长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成长。

让我们为2024高考的考生祈福,留言区留下一句:锦鲤附体,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