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川县潮田乡太平村,记者见到了今年103岁的老人秦满干。秦奶奶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衣着朴素而洁净。面对来客,秦奶奶安静而温和,虽然话语不多,但会认真看着对方听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满干与小儿子一家的合照。 记者何月 摄

聊起秦奶奶,不管是她的儿子儿媳,还是熟悉她的村委干部,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秦奶奶“人如其名”,满干,满干,干起活来满心满意。

“20世纪计划经济那些年代,村里干活流行记工分。男的满分10分,女的满分9.5分,老人作为女性,经常拿到9.5分的满分,足以见她年轻时的勤劳、诚恳。”太平村副支书秦燕文说道,秦奶奶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优秀工人。

记者观察到秦奶奶的双手,指骨粗壮、骨节膨大,是一双扎扎实实经农活锻炼、饱经沧桑的手。

“我妈80多岁的时候还能挑上百斤的谷子,力气是真的大。”秦奶奶小儿子秦连付说。

也就是用这身力气和勤快,秦奶奶才得以和丈夫将4个子女拉扯长大。秦奶奶三子一女,4个孩子都送入了学,其中两位更是读到高中毕业。“我父母支持我们念书,除非我们自己读不得书。那个年代有决心让孩子一直念书的家长很少,但我父母做到了。”秦连付说。

回忆父母教育,秦连付说他最感慨的是父母教导他们兄弟姐妹之间要谦让友爱、互帮互助。在他记忆里,兄弟姐妹之间极少吵架、打架,甚至秦连付读书期间的学费,都是工作后的大哥在承担。“我们家很友爱,这一点不少人挺羡慕。”秦连付面露自豪。

“主要得互相体谅、互相迁就。”对于家庭关系的维系,儿媳秦社秀表示。在她看来,秦奶奶是个相当独立且要强的长辈。“她2022年才和我们住在一起,之前都是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屋,自己做饭、洗衣、种地。”

1983年,秦奶奶丈夫去世,秦奶奶与小儿子一家住在老屋,2014年秦连付新房建好,喜迁新居。当时秦连付便希望母亲跟自己一起住新房,但秦奶奶拒绝了。

“妈说孙子的终身大事没解决,她不想占用新房房间。”秦连付感慨,直到秦连付的孩子们成家立业,秦奶奶才松了态度。

“我们想着她一个老人家不容易,就把冰箱留在了老屋,这样我们就有理由经常去老屋里看她,给她做点家务。”秦社秀说,冰箱留给了秦奶奶,他们新家就没得冰箱可用,就这么来来往往2年,秦连付才重新买了新冰箱。

秦奶奶自己在老屋的菜地种菜,秦连付就去给她迁水管。“免得她一把岁数了还去挑水,多累。我妈种的菜好,水灵灵的,我们自家人爱吃,其他同村的还想买。”秦连付说。

2022年,念及新冠疫情影响,秦连付一家还是决定将秦奶奶接进新家里。“我儿子可开心了,觉得奶奶到了,我们一家子才算是齐全了。”秦社秀说。自己两个儿子和老人关系好,好到什么程度呢?秦社秀大儿子是厨师,经常去村里买菜做饭,后来秦家人谁去买猪肉,只需跟杀猪匠说一句“二刀肉”,杀猪匠就懂了:二刀肉,一刀肉给秦家人吃,另一刀肉给秦奶奶吃,而给秦奶奶的那刀肉,必是最好的梅花肉。

尽管住进了儿子家,但秦奶奶仍然保持独立习惯,饭菜帮忙做,衣服自己洗、自己收。“你别看我妈走路颤巍巍的,她还不肯让人扶,性格可要强。”就在秦奶奶下楼梯的时候,记者去扶奶奶,结果被奶奶推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满干个照。 记者何月 摄

要强、独立是秦奶奶性格里的标签,不仅塑造了她自己的人生,也深深影响了她的家庭。她的儿女子孙受惠于她的付出,形成了团结友善的家风家教,而这样的家风家教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将沉淀为更永久的精神财富。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张沛然)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