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第一次回韶山,是在父亲毛主席去世一年后,当踏上那片坚实的土地时,一股沉甸甸的凄凉感朝着她扑面而来。

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对韶山从未有过任何记忆,于她而言,此次的归乡不仅是为完成父亲遗愿,更像是一次寻根之旅。

当李敏回到毛主席年少时生活过的老屋子,看到挂在墙上的老照片,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老人如同每个怀念父母的孩童一般,早已泣不成声,她说:

“爸爸曾经给我看过这张照片。”

延安的“小娇娇”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乌云笼罩大地,毛主席同众人来到延安,开启了一段漫长的革命之旅。

在延安的艰苦岁月里,有着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多年感情,他们共有过六个孩子,然而,最终只有瘦小的娇娇存活了下来。

“娇娇”是李敏的小名,她刚出生那会儿,邓颖超特地前来探望,见她瘦弱得可怜,心疼地喊她“小娇娇”。

毛主席还未想好给女儿取什么名字,一听到“娇娇”二字,便高兴地说:

“‘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那就叫‘毛娇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娇娇只在父母身边待了几个月,就被寄养到延安老乡家里,那时延安物资匮乏,没有奶水,她便从小跟着老百姓喝汤水,住在不同的百姓家里。

娇娇还未满一岁时,她的母亲贺子珍就离开她,离开延安,去往莫斯科。

贺子珍离开是有原因的,那时延安来了两位热情洋溢的女子,一位是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一位是其贴身女翻译吴莉莉,她们衣着鲜丽,个性前卫大方。

毛主席向来性格开朗,喜欢以文会友,经常和她们一起聊天,这让贺子珍一时间难以接受。

从井冈山到延安,贺子珍陪伴毛主席近十年,在这十年里,她为毛主席作出了太多的个人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长征路上留在身体里的弹片,以及过密的生育,让她的身体常年忍受着痛苦。

与此同时,有时候和毛主席吵架,毛主席就会说她“政治落后”,让她一度委屈不已,当两位光彩照人的女子来到后,这种委屈也越来越深。

贺子珍很不甘心,她一直想学习更多的革命知识,想取出那折磨人弹片,当一次直接冲突后,她便产生离开这里的决心。

毛主席不舍得让她走,他说:

“我这个人平时不爱掉眼泪,但在贵州时,听说你要不行了,我难过得直掉眼泪。”

贺子珍跟着他受了许多的苦,毛主席心里非常清楚,他想要将她留下来,好好地弥补她。

只可惜,贺子珍性格一向倔强,不愿意低头,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段时期毛主席很痛苦,但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一直在避免想起这件事。

有时候,毛主席就去看望娇娇,看着年幼的女儿,他的内心备受抚慰。

不过,娇娇那时很小,根本不清楚毛主席是谁,也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是谁,直到她四岁那年,被人送往莫斯科,才终于回到母亲贺子珍身边。

俄罗斯的艰苦生活

贺子珍是怀着身孕去往莫斯科的,彼时莫斯科还有毛主席和前妻杨开慧的孩子,毛岸英与毛岸青。

贺子珍找到他们,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兄弟二人也逐渐打开心扉,亲切地喊她为“贺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贺子珍生下毛主席的儿子柳瓦,只可惜,小柳瓦还未来得及开口说话,就不幸患上肺炎去世了。

贺子珍为此伤心了很久,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一直很不好,却不承想,这西伯利亚的寒流会伤人,冰冷空气中传来的消息也会伤人。

毛主席再婚的消息传到了莫斯科,也传到她的耳朵里,与此同时,她还收到了来自毛主席的信件,信中,他提到:

“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即便贺子珍的内心再坚强再倔强,但也不得不说这次被彻底击垮了,不久之后,她生了一场大病。

毛主席得知之后,感到十分震惊,他知道贺子珍是因为自己病倒的,为了给她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他决定将娇娇送去苏联陪伴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随着娇娇的到来,贺子珍的精神终于有了很大好转。

不过,莫斯科的生活比延安要艰苦得多,她们母女二人每天的食物少得可怜,有时候食物不够,贺子珍就自己饿着,将食物都留给女儿吃。

除了照顾娇娇之外,贺子珍每个月还要省吃俭用接济毛岸英和毛岸青,那些日子里为了孩子,贺子珍从未说过一句苦。

后来苏德战争爆发,战时的苏联交通阻塞,物资极其匮乏,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寒冷,她们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

贺子珍不得不每日为别人缝补衣裤,织毛衣来维持生活。

由于时不时挨冻挨饿,娇娇病倒了,在送去医院之后,娇娇的病不仅没有得到一丝好转,反而还发展成了肺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院里的医生觉得她无法治好,不愿意救治,就把娇娇直接送进了太平间。

贺子珍听到这一消息,精神几近崩溃,她连忙跑到医院,想要带走女儿,却遭到院长的阻拦。

贺子珍再也顾不得任何素养,如同疯子一样,和院长大吵大闹,最终强硬地推开院长,跑到太平间将奄奄一息的娇娇抱回家。

看着昏迷不醒的女儿,贺子珍忍痛将家中仅剩无几的衣物卖掉,换取一些白糖和奶粉喂给娇娇,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娇娇最终竟奇迹般地恢复了过来。

回忆起这段往事,李敏内心始终难以平复,她说,无法想象母亲是如何一个人度过那些日子的,自己只是参与过那些特殊时期,而母亲贺子珍却是真真正正经受着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的贺子珍,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倾尽了许多心血,或许是因为莫斯科的艰苦生活,或许是难以释怀毛主席的诀别,使得她的心情格外的沉闷苦涩。

有时候,她的行为会有些偏激,比如娇娇回家晚了,她便出手打骂娇娇,一度让周围的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甚至后来还被人送去精神病院。

直到1947年,王稼祥和妻子赶赴苏联看病,期间听说了贺子珍母女的许多事,他和贺子珍相识已久,见她们受了这么多苦,便连忙将贺子珍从精神病院里接出来。

同时他特地通知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将她们母女二人接回国,电报发出去不久,他就收到毛主席同意的答复。

就这样,贺子珍和娇娇二人,终于离开了莫斯科,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的娇娇和母亲贺子珍在哈尔滨生活,她并不清楚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有一天,她的哥哥毛岸英告诉她,毛主席就是他们的父亲。

娇娇这才发现,原来学校里曾宣传过的中国领导人的画像,便是她的亲生父亲。

不过,娇娇依然不敢相信,由于不懂汉语,她便用俄语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她问道:

“毛主席,别人都告诉我你是我爸爸,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你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呢?”

毛主席得知信的内容后,被娇娇可爱的问候逗笑了,由于担心回信太慢,他便让人传了一封电报过去。

1949年的夏天,毛主席搬进香山,他和女儿娇娇还未见过面,贺子珍很清楚毛主席想念娇娇,便让人将娇娇接到毛主席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到毛主席身边,娇娇根本听不懂他们讲话,每次毛主席一说话,她都是一副懵懂的样子盯着他,惹得毛主席开怀大笑,甚至到后来逢人便讲:

“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哩!”

为了让娇娇继续接受教育,毛主席给娇娇取了个新名字“李敏”,之所以姓李,是因为毛主席曾在革命时期化名“李德胜”。

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很快乐,但同时,李敏也始终挂念着孤苦无依的母亲贺子珍,每逢节假日,她就会回到母亲贺子珍那里,在她身边待上一段时间。

李敏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候,知道父亲放不下母亲,便小心翼翼地提起过母亲,每次毛主席的表情都充满悲伤和无奈,他说,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法相见的遗憾

从1949年到1959年,李敏在父亲毛主席身边待了十年之久,毛主席一有时间,便教她读书写字,吃饭时,也总是希望她能多吃一些,养好身体。

不过,尽管毛主席心疼她,但对她也相当严格,他不止一次地教育过李敏,要过普通人的生活,生活要简朴,不要因为他的身份就心存优越感。

一直以来,李敏谨遵着父亲的教诲,生活上极其低调,如果上街,也根本没有人会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孩子。

后来,长大后的李敏,在大学中和孔令华自由恋爱,不久之后就结婚了。

结婚一年后,李敏生下了一个孩子,毛主席非常高兴,经常抱着这个孩子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李敏一家人搬离了中南海,生活过得很简单,平日里所吃的饭菜,往往都是菜市场上便宜的蔬菜。

有时候,李敏很想去看望一下父亲,但她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父亲。

晚年的毛主席身体不好,经常住院,李敏得知之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望他,最终才得以见到父亲。

那时毛主席见李敏来看他,握着她的手,神情有些难过,他说:“娇娇啊,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呀,你要常来看看我啊!”他已经很久没有和女儿见过面了。

李敏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心中既委屈又心疼,想要跟父亲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然而,令李敏更加痛苦的是,那一次成了她和父亲的最后一面,父亲临终前,她没有机会陪伴身边,就连母亲贺子珍去世,她也未能及时赶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事情成为李敏永远的心结,她曾痛心地说道

“他们那么需要人陪,我真的好后悔啊。”

在父亲去世一年后,李敏和丈夫从家中为数不多的积蓄中拿出一笔钱,踏上回韶山的路程,她从未去过父亲的老家,这次回去让她的内心五味杂陈。

在韶山,李敏来到父亲的老房子,看到墙上悬挂的毛主席少年时期的全家福,忍不住直掉眼泪,她记得,那张照片,父亲曾给她看过。

那照片里的人,本是她最亲近的人,可她的一生却难以触碰到,甚至连最终一面也无法见到。

不得不说,身为伟人的女儿,李敏是幸运的,却又是那么的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作为毛主席的孩子,李敏半生漂泊,充满了坎坷,不仅无法拥有完整的家庭,甚至连父母去世都未能见上一面,这成了李敏人生最灰暗的记忆。

她的一生过得相当朴素,从未将自己视为领导人的后人,真真正正做到父亲要求的“普通民众”,这是她的人生格言,也是她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