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军“北方战役集群”于6月17日发布的公告称,第二批俄罗斯增援部队抵达沃尔昌斯克城北后,俄军向盘踞在砂石骨料厂外侧的乌军发动了猛烈进攻,乌克兰第71猎兵旅的部队被迫从骨料厂和其附近的工厂区域向东撤退,俄军随后冲入工厂区并解救出了被堵截围困的300多名俄军士兵。目前,砂石骨料厂和附近所有工业区大型建筑群均被俄军占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撤退)

我们看到,俄罗斯军队增员部队抵达城内后,俄军继续对城北乌军控制区以及城南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炮火打击,其中俄军使用新一代TOS-3“龙”式喷火坦克,对城内乌军火力点和地下掩体进行了密集打击,射程达到15公里的新型温压弹对疑似乌军据点和临时观察哨进行了狂轰滥炸,与此同时,乌军则使用小直径炸弹对俄军藏身处进行反击。一系列俄军战场视频证明,目前沃尔昌斯克城内的乌军兵力依旧不少,双方在该城东部和远郊区的战斗依旧十分激烈。

总体上来看,沃尔昌斯克方向的战斗表现出以下三个重要变化:

首先,乌军在最近三天的战斗中已经不再继续通过强渡沃夫恰河,向城北持续输送轻步兵分队,因为俄军对沃夫恰河沿岸的乌军浮桥进行了重点打击后,俄军通过“半渡而击”的操作,让乌克兰军队继续强渡沃夫恰河变得极为被动,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已经不足以支撑乌军继续强攻沃尔昌斯克城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无人机操作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沃尔昌斯克的战斗越来越像乌军在克林基登陆战上遭遇的困境一样,那就是乌克兰军队始终未能找到一种可以安全渡河的手段,这导致乌军在河对岸扩大桥头堡的战术想定无法实现

一个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缺乏有效渡河手段的情况下,已经抵达城北的乌军补给只能依靠无人机来输送,这大大降低了乌军进行持久对抗的潜在能力,数百人的部队也许可以依靠无人机投送补给来短暂维持战线,但上千人的部队怎么可能将物资补给的宝押在无人机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发射“柳叶刀”无人机)

其次,由于乌军在沃夫恰河始终无法将大量重型装备送到城北战场,这导致乌军的所有步兵突击行动都是徒劳无功的,只能持续增加乌军的伤亡。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6月17日对外发布每日例行战报,该报告中指出俄军在过去的一个昼夜内杀伤多达1775人,其中“北方战役集群”所在的哈尔科夫战区合计打死、打伤至少一个营的乌军。

为此,乌克兰军队只能另辟蹊径,于6月15日开始在沃尔昌斯克以东的季赫村发动猛烈攻势,6月16日以来,乌军正在从沃夫恰河以南的沃夫昌西基胡托里(以下简称沃夫昌西基)向季赫方向输送大量坦克和步兵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步兵训练)

从地理环境上看,沃夫昌西基以北的沃夫恰河河段平均宽度只有6至10米,这里是沃尔昌斯克城附近唯一可以快速通过重型装备的区域,与此同时,这里距离俄乌两军激烈交火的接触线较远,有大量没有被损毁的桥梁,以及可以隐蔽重型装备的林区,乌军在这个地区架设浮桥在成本和安全性上相对最优。

所以,总体上来看,乌克兰军队已经放弃了继续从沃尔昌斯克正南方向城北发起渡河强攻的方案,他们正在将注意力放在沃尔昌斯克以东的季赫村,其目标是聚集一支规模较大的突击力量,然后对俄军在沃尔昌斯克身后的补给线发动突袭,意图逼迫俄军从沃尔昌斯克方向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失败的瑞士和平峰会,泽连斯基一筹莫展)

当然,这一动向也在俄军的掌握范围内,实际上自5月底开始,俄军就开始在沃尔昌斯克和季赫村构建大型防御工事群,乌军无人机不止一次在该方向炸毁用于挖掘防御工事的工程车辆,证明双方都是在抢时间,争取在对方没有完成军事部署之前占得先机。

所以,俄军也是有备而来的,如果这轮乌军反攻依旧无法撼动俄军在沃尔昌斯克以东的大型防线,那么沃尔昌斯克战役将朝着有利于俄军的方向发展,双方攻守形势将再次易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士兵)

但是对于泽连斯基当局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7月北约国家峰会即将召开,泽连斯基当局如果还不能拿出“成绩”以此来证明自己,那么西方国家在新一轮政治周期内势必将进一步减少实际军事援助,乌军将面临更加凶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