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除了目前还未可定论的大秦外,汉唐一直都是中华历史上的巅峰,一个塑造了中华之骨,一个定下了中华之形,也让中华的概念以汉唐二字享誉世界。

提到大唐,很多人最熟悉的除了杨贵妃和李世民之外,大概就应该是藩镇割据。而每当聊到藩镇割据,很多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就一定会提到:香积寺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积寺之战,有个最为形象的说法,说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只军队,以同样的装备、同样的指挥、同样的打法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表演了一场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刀的,铁血硬汉的意志比拼。

10万河北三镇的百战老兵与15万大唐朔方的百战精兵,在香积寺以正面对砍的方式,互相砍了4个时辰。大唐阵斩6万,河朔阵斩7万,双方的伤亡率都超过50%。

为后世所熟知的:人马俱碎与陌刀队

就是出自这场战役的“一人成军”李嗣业。

而这场战役由于伤亡率远远超过正常军队崩溃极限的30%,所以香积寺之战又称为军队意志史上的巅峰。而那场战役中存活下来的士兵,也被称之为人类冷兵器史上意志最坚定的战士。

那么,

大唐的军队

为什么会如此的意志呢?

在教科书和互联网上其实有过很明确的一个表述:唐玄宗时期所启用的募兵制,一改以往兵制非职业的特征。打造了一批由国家供养,长期参与训练的部队,改变了以往兵制的“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问题,使得军队的战斗力与意志力飙升,从而开拓了大唐东突西拓的时代。

但他们都没说:

募兵制是怎么提高的战斗力?

以及怎么提高的军队战斗意志?

毕竟职业士兵的战斗力就一定高吗?

大宋时期也是募兵制,但并没有表现出玄宗时期的那样的战斗力与战斗意志。甚至说在大唐自身,同样是募兵制,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军队战斗意志也差距极大。

其实要说明这个原因,

需要先从募兵制的设计的内核出发。

募兵制设计,其内核的模式应该是,国家供养一群职业士兵,这些士兵因为脱产训练所以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有战斗力所以他们可以保家卫国,也可以开疆拓土,增加国家的国土与资源。

而国家有了国土与资源后,就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以保障这些士兵能有更好的武器装备与训练,拥有更强的战斗力。而士兵有了更强的战斗力之后,自然也就会继续这个循环,国家会变得越发强大,士兵的生活质量也会得以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大唐的军队为什么有战斗力,战斗意志为什么那么强,士兵对于大唐的荣誉感会那么强。因为大唐的士兵并不是单纯只是士兵,他们与国家是共生关系,国家强则士兵生活好,国家弱则士兵生活差,兵国一体化。

而大唐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士兵的战斗力之所以会有差别,在于这些士兵如果不能参与到开疆拓土为国家获取资源的战斗之中,那么他们其实只是批了一层兵甲的普通人而已,并不能参与到兵国一体的循环之中。

而对于真正戍边的士兵来说,这些人其实就相当于趴在自己身上吸血的寄生虫,非但帮不上忙,还要白嫖自己的贡献。也由此解释了,为什么大唐不同地区之间的士兵并非是相亲相爱,其实还具有一套完整的鄙视链。

说完了大唐士兵战斗意志强的原因,

相信看到这老朋友应该反应过来了。

为什么今天文章的标题叫:

募兵制的小小改动,摧毁了整个大唐!

在上述的募兵制表述中,有一个刻意被忽略了的部分,就是关于国家的供养。因为国家并不是只有士兵,士兵在锻炼,在提高战斗力,在打仗,他们是没有时间去从事生产的,所以才说叫做国家供给。

而国家并不会凭空产生商品,所以需要有生产者,而这些从事生产的人就是普通的国民。国民生产商品给国家,国家供给给士兵,士兵打仗保障国民的生产,形成了一个三方的循环。

但是由于国民的生产并不直接展现在士兵的面前,对于士兵来说他交付战利品的对象叫做官员,领取酬劳的对象也是官员。所以在士兵的个人层面来说,国家和国民被具现化成了官员。

因此士兵和官员之间,结合成了紧密的利益团体,而国民与国家则在这个循环中被淡化掉。也因为这个原因,对于士兵来说除了他们这个官兵小团队之外,其他的对象都是可以掠夺的对象。

原本在募兵制的设计之中,所募之兵,都必须最差是中产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家有业,家可以替代被模糊的国民形象,业可以替代被模糊的国家形象。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很清楚的知道,供养自己的是国家与国民,而不是与自己进行财物往来的官员。

由此,这样的士兵他们的视角是不会局限于官兵小团队的,而是能意识到家国的存在,也不会把家国看成可以掠夺的对象。

但是就如同越精密的仪器越经不起改动,也精巧的设计越经不起变化一般,募兵制仅仅是被人小小的改变了一个设计,就彻底走向了原本设计的反面:让家国从士兵需要保护的对象,变成最佳的掠夺对象。

这个小小的改变改变,

就是在募兵对象上进行了调整。

玄宗后期,由于大唐疆域的拓展,军队除了对外开拓之外,还有保护地方安定的工作,这就使得军队内部产生的区分。毕竟对内的维护治安,并不需要那么强的战斗力,所以募兵的对象显然也不适合继续招募中产家庭以上的孩子。当然,也是因为招不来,毕竟那些良家子都期待的是建功立业和杀敌封侯,而不是维护治安。

所以内部的治安兵就变成了地皮流氓和市井无赖,加上这些人的工作本就没什么价值性,所以又延伸了贪污腐败克扣军饷,以及虚报人头的问题,使得内部治安兵的素质一降再降。

而地皮流氓和市井无赖本就是想当兵混口饭吃,在混不到这口饭吃的时候,就必然自己会去找路子。所以治安兵在贪腐严重的地区,反而成为了治安问题的来源,形成了另一种特殊的治安兵循环。

也就是本来招募治安兵是来维护治安的,结果因为贪腐反而导致了治安问题更严重,所以需要招募更多的治安兵。而治安兵多了之后,就必然又会加重贪腐,形成一轮拓张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循环在大唐还在拓张期间的时候,还算不上问题。毕竟地皮流氓再怎么折腾,也就是地皮流氓,真的闹大了,直接安排一个官员带着边军下来彻查一番,“伸手必抓”就行。论战斗力,地皮流氓组成的治安兵虽然也是募兵,但真不够良家子组成的边军募兵打的。

但是随着大唐拓张到了极致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从不是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因为如前面说的,当上层内斗,香积寺之战成为常态的时候,大量的良家子边军募兵被消耗殆尽,真正的募兵急速锐减。

而治安兵由于上层内斗,不管是出于拉拢的需要,还是出于站队的考虑,还是单纯出于贪腐的需求。治安兵的规模都会迎来一波急速的扩张期,迅速做大。加之上层内斗带来的派系牵连,大量良家子家破人亡,沦为在物质层面的流氓阶层,被卷入了治安兵中。

此消彼长之下,良家子的募兵在不断减少,治安兵在不断增加,直到双方的平衡被打破。良家子纵然再能打,在绝对的数量面前,也成了螳臂当车。

要不然加入,要不然被消灭。

良家子被流氓化,流氓却因为良家子的加入,获得了技术与知识。再经过治安战、守城战、攻城战、遭遇战的战火洗礼,完成战斗力的变化,战斗力直逼曾经的大唐募兵。

但是,

仅仅是战斗力直逼大唐募兵,

而不是全方面的素质直逼良家子。

所以回到上文说的,治安兵的组成是地皮流氓,他们没有良家子的家业,也就没有对于家的认知与国的认知。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官兵小集体才是一家人,小集体外的皆可杀!

由此,

席卷全国的藩镇割据开始了。

各路官员与治安军达成一致,成为了藩镇。治安兵负责烧杀抢掠,官员负责安排生产,然后供给治安兵,藩镇形成了微缩版的大唐循环。然后相互之间互相攻伐,互相掠夺,把大唐拖入火海。

而由于治安兵本来就对生产没有概念,地皮流氓的生存逻辑是没有我就抢你的,你的就是我的。至于你说你的东西要生产,那是你的事。到时候没有,就杀你!

所以治安兵对于什么军纪就觉得是笑话,兵过如篦开始,大肆的破坏与毁灭。至于官员那会站出来说,你们不能杀了啊,人杀完了,粮食房子烧完了,不是白打仗了?我拿什么供养你们?

治安兵表示:

有钱你是官,没钱你也可杀!

所以藩镇割据后期,五代十国那种人如禽兽的时代,也就此拉开。藩镇士兵一言不合就杀主帅皇帝,强兵悍将认钱不认人,朝代更换就和玩一样。

之所以那个时代叫五代十国,就是因为朝代太多,皇帝太多,数不过来,造反就是家常便饭。杀子、杀父、杀君、杀臣、无人不可杀,吃人乱搞各种违背人伦纲常的事情,在那个时代都是家常便饭,因此教科书上才会对那近百年极尽省略。

所以看到这,

你会不会也感叹,只是那么小的一个感叹,毁灭了盛世大唐不说,还把中华带入了五代十国那灰暗的小一百年,差点让汉人亡了种。(冉闵杀胡令的事我就不说了,大家自行百度就好。)

所以啊,

期待S3吗?

那你是真不知道二圣有多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系列文章链接:

1、《建国后,有哪七次阶级分化与跃迁?》

2、《太平天国,为什么“必败”!》

3、《华润燃气,怎么了?》

4、《大明帝国,为什么没想过殖民?》

5、《封神之战,背后的真相?》

6、《中国“典妻”文化史?》

7、《别说国人不浪漫—送别先生》

8、《消失的·“九龙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