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17岁中专女生超越一众名校生,全球排名 12 闯入 2024 阿里全球数赛决赛的新闻冲上各大平台的头条,在网上掀起了极大的讨论热潮。

网友观点常规性上两级分化。

一边认为是假的,表示中专生基本上代表的就是学习差的那群人。这群人里面还能出个数学天才?大学大家可能没上过,但初中谁没上过?骗谁呢?

一边表示有可能,毕竟女孩在江苏涟水。苏北那边的教育能有多卷,没在江苏待过,没在苏北待过的人是真没概念。然后找出了这个小女孩当初的中考分数,750分满分的试卷,她考了621分。

然后这个话题,

群里也聊了起来。

也才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最表层的东西

这件事要表达出来的信息特别明显,和今年高考预冷,以及各大传媒大V都在给高考泼冷水是强相关的。毕竟如今的职场环境,短时间内不太会有反转,如果继续强调高考改变命运,大量家庭继续在高考上投入太多的金钱与期待,一旦孩子避免后求职受挫,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这点,前置文章《写在高考前:牛马阶层的“底层困境”》讲过,就不赘述了。)

所以这次事件强调的中专女生,其实和高考是连贯事件。也就是给大家问的那个问题,给了个答案:既然高考的路堵死了,总得给条道吧?

这次的事件其实就是给了这条道,告诉你高考不能改变命运了,所以孩子如果不是卷王,就不要读高中了,上个中专挺好的,至少有门手艺。而且中专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也不同了,不是以前那种混混精神小妹集中地,而是真正有好老师因材施教了。

就比如在新闻中出现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王闰秋老师,在中专一眼就发现了这位17岁少女的天赋,并且还能给出明确的指导,让她从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开始学习,(懂得都懂,为什么是同济大学的高数教科书)然后是Lawrence C. Evans编写的《偏微分方程》,直到王闰秋老师觉得她已经具有了数学系本科生的水平才让她自己开始钻研。

所以这是这条新闻要说的第一个点,也就是关上了高考的门,但是打开了职教的窗户。脱下长衫和五五分流的说法过于直接,大家不能接受。那么换个委婉点的说法,说中专好就业,也能出人才,好像确实网民就平和多了。

就像这个事件下面,很多做职业教育的(张雪峰:我职业培训学校还没开业呢!)都在说:如今的中专已经好多了,不是以前那种混混学校了。设施新、老师好,毕业工作还有保障,比上二本双非好多了。

至于说这个引导的目的是什么,前置文章写过,大家可以挨个看,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高考、考研、考编那点事》

往期文章链接:

1、《农村孩子想“改命”,还有可能吗?》

2、《大学不在安排宿舍,意味着什么?》

3、《考公的,要注意了(微观版)》

4、《考公的,要注意了(宏观版)》

5、《阶级时代——职业化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说稍微深一点

这个事件中不管是选角还是宣发,说实话做的是真不错。因为他不是选定了某个全能选手,因为那样太假。要真的特别优秀,又怎么会沦落到中专去呢?这点过于反逻辑,就算是真有什么原因,也会被网络嘲讽“一眼丁真”。

所以这次事件的主角是个明显的偏科生,虽然网友找出了这个小女孩中考的分数表,但终归就是个E表格,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是否是这样,以及每门课具体的考学情况。

但以偏科作为理由,

这个人物就一下立住了。

毕竟大家读书的时候,谁没见过几个偏才?某门课,或者某几门课好到变态,考试满分不说,基本上都能做到超前学习,能跳出本年级好几个层次去学东西。甚至家庭条件好一些,能做指引一些的,孩子早就和我们这些普通人走的不是一个方向了。

因此这个17岁偏科小女生的人物树立是特别明确的,偏科的偏才遇到了优秀的老师,完成了一段嘉华,让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能够在一众世界名校中展露头条。

不过之所以这么选,倒也不是说真的多相信网民判断力,仅仅是因此这次事件所需要传达的信息需要如此罢了。这次事件要传达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现在对于人才的认定不再是以往的综合性人才,而开始转向专业性人才的方向。

综合素质代表的学历,在广大职业层面已经开始让位给专业性所代表的技能证书。以后得职业技能认定证书,要比学历学位证来的重要一些。(划重点:在职业层面,职业,职业)

不过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前置文章也都是说过的,就是《大学不在安排宿舍,意味着什么?》中关于人才的认定方式,也是《解析:2023,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中转型之下的必然(本质上仅仅是2023年给大家讲过东西的细致化落地,以及具体化的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独特别好的一点,就是看来真有人下基层调研了,明白大多数人的天赋和精力都顶多是个专才,而不是个全才。所以偏科的本质,其实就是专业性的体现,也是专业人士诞生的土壤。

以往我们的大学叫做综合院校,那会能上大学的也不是普通人,期望培养出来的也不是普通人。所以那会大学生毕业是干部身份,所从事的工作也都是需要面面俱到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但这些年大学的扩招,能上大学的倒都是普通人了,但是期望培养出来的还是那些“综合性管理人才”。且不说有没有那么多人需要这些综合性管理人才去管理了,如今大学学阀的事,也决定了基本上培养不出以前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所以教育与现实的下端错位,导致于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所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其实谈不上什么人才,与他们的前辈根本不能比。也才有了这些年一直以来的嘲讽:一代不如一代,现在大学生不值钱。

同时教育与现实的上端错位,导致了大学选拔人才的方式却没有转变,考核与考评都是按照综合素质去要求。而考核和考评的方式又受限于现实的情况,放开那就是各种加分搞特殊,不公平。抓紧,那就是应试教育,一刀切。

所以上下端的错位,

结果就是现在的教育畸形:

培养出来的人,没什么用。

有用的人,这套模式反而是限制。

所以这次事件传递出来的信息,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其实也是对教育体制的一种改变。也就是从中端开始,既不动大学圈,也不动应试圈,而是做了一个妥协,也就是给这些偏才一个出路。告诉他们,中专院校,也有不错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偏才,应试教育实在拉胯,干脆就去这些学校了吧,也是个出路。

好好学习,有了一手技术,与自己有了谋生的出路,与国家也有了可用的人才。毕竟无论怎么给生产力做注解,生产力的基础依旧是需要依靠人才的攻坚与创新,去打破技术的天花板,才能让全要素的生产力爆发出来。

这才是这个事件为什么可以上热搜,以及会得到广泛宣传的原因。因为,这不是一个17岁小女孩的事,甚至不是教育层面的事,而是真正要影响后面5-10年,甚至更久时间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聊最后一层。

最后一层就比较具体了,新闻中提到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王闰秋老师,其实包涵了两重信息。一重信息是王闰秋是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硕士(但很有趣,找不到任何相关的信息,没去找论文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找找),师从卢殿臣教授。

这位卢殿臣教授,目前是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退休教师。但是却一直活跃在江苏大学各类课程设计与竞赛的第一线,任学院督导组组长。负责学校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以及学校内部课程设计与教学考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

这位卢殿臣教授,

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骨。

而这位的履历也很有意思,1996年就已经在江苏大学任人事处副处长,而后又任江苏大学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自德国科特布斯大学访问学者归来后,任江苏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数学会数理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监事.

在其任期内,数学学科201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21年获批数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数学学科获批“十四五”江苏省A类重点学科,2023年获批设立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十四五”江苏省A类重点学科,获批成立江苏省工业碳系统分析工程研究中心、江苏能源碳中和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优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江苏省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课题2项。邀请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30余人次外籍专家进行线上线下讲学。

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招收海外博士后17名。2011年起与美国阿卡迪亚大学合作,招收中外合作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7年该项目获批“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2020年通过验收,获批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省级1项。他的奖项和论文太多,我就不一一放上来了。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上,他有不少的课题。

所以这明晰的升级路线,以及如今所任的位置与工作,足以证明其能力与影响力,可以说完美的切合在了如今中外合作,以及技术立身的点上,而数学又恰好是所有技术的基础。

这点上,其实能反映出的东西很多。真顺着这条逻辑线往下走,其实某种层面上,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倒是绕开了国内的“大学圈”,想要走的其实是南方科技大的那条路。

而目前这条路,也是确实算得上是“学院如大学”的理念落地,也是上面说的第二层战略落地,所需要第三层去做承接的部分。

不然光把偏才收到中专学校,没有人去做培训,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难道真的让偏才都去当产业工人?那这样的偏才还有什么意义?整个第二层的逻辑就是蹦的。

因此从涟水中学王闰秋,到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卢殿臣,再到中外合作办学,最后留学归国,就成了一条龙的双线铺垫体系。

这才是从战略到战术的全部落地。

而另一重则是战略到战术落地过程中的实操部分,也就是到底有多少个王闰秋,以及有没有这个王闰秋的问题。其实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除了对外,其实对内的拓展也很多,比如不同于王闰秋的查不到信息,沈春雨的报道就多了很多。

作为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应用系统分析研究室办公室主任,从说是就读到留校任教,也是如卢殿臣一般,一条线下来,所从事的研究,也基本都是在非线性理论方向。

而这位报道最多的是任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立新村驻村第一书记,从事扶贫工作。其实关于第一书记的事,很早之前我就聊过。这个位置很特殊,特殊到可以单个独立出来的一条线。

而沈春雨提出来的振兴乡村理念,则很有意思。他提出来的是要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而这个理念,其实往下走一层很有趣,就是他引导学生从理论扎根土地,先后有上千名学生到立新村参加课程。

当然这个理念其实没什么,大体上还是用学校资源去供血乡村的逻辑,所以里面提到了很多校友会及连带资源的内容。但是这件事比较有意思的是,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对于乡村是有概念的。

那么,

问题也就回到了第二层。

王闰秋在涟水中学发现了17岁的小女孩,那么其他人呢?有没有其他人,以及其他人在干什么?其实这就是第三层的实操部,是有人在广泛的分布在整个区域的不同地区的,并且从事着不同方向与目标的工作。还是说王闰秋只是一个幌子,或者是一个开始?

而这些工作,也就决定了第一层的大战略落地的情况。如果做得好,那么就可以在现有的利益体系之外,硬切出一条通路,重新打造以往的尖刀打的是精锐,全民就是生产力的模式。

当然,至于说问题是什么。

其实江苏的朋友应该是最有概念的,苏南苏北,江苏十三兄弟,江南江北,墙内墙外,海内海外,包括这次有点感觉被架上去的阿里以及本该没有了声音的达摩院。

如此之多的因素夹杂在一起,

考验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时候也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插播一条消息

周六的游戏,目前还差一半的人数。

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找我报名。

说明文件如下:

【预购贴】:辰星的游戏⑩·中世纪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