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中央社会联络部结合前期“两企三新”团建专项调研,集中挖掘了一批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机制做法和工作案例,编制了《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团的建设和工作案例选编》,选取24个示范效应突出、具有较强参考意义的工作案例。其中,我市《善用“加减乘除”法提升“两企三新”共青团组织活力》工作案例入选。

近年来,随着我市县域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新业态、新组织的蓬勃发展,出现了青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青年素质逐渐提升、青年需求日趋多样等现状。基于此,团市委善用“加减乘除”法,构建“团组织+青年社团”的组织形式,提高对“两企三新”青年的服务质效,引领广大青年团员立足岗位、挺膺担当,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取得了良好成效。

团市委积极发布“招募令”,广泛挖掘“主理人”,建立“社团报到”机制,同步对“两企三新”组织进行大规模摸排,并在前期招募的200余名青年社团主理人基础上,精选30余名覆盖不同类别的青年社团主理人参加见面会,通过“关键人”带动“广泛人”的方式,培育思政类、公益类、文学艺术类、服务实践类、体育竞技类等5类青年社团,形成“团组织+青年社团”的新形态,助力“两企三新”共青团组织活力提升。

团市委积极适应青年圈层特点,建立多渠道广泛收集诉求机制,通过“青春滕州”小程序、“滕州共青团”公众号,线上收集诉求2500余个,组建“两企三新”青年微信塔群,实现线上交流“零距离”;通过召开“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团干部大走访等形式,汇总诉求150余个;在团属阵地设置意见箱,开通服务电话,建立诉求台账,实现清单管理。在阵地支持方面,依托各级青年之家、优徕社区、青春社区等场所50余处,打造“两企三新”青年的“凤凰巢”“避风港”,实现场地共享、资源共用、活动联办,打造“青春驿站”5处,让快递、外卖小哥“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在服务支持方面,联合行业综合党委制定关心关爱“两企三新”青年20项措施,提供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素质提升、项目推介、资源对接、培训指导等服务。在资金支持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向青年社团组织输送资源,进一步拓宽青年社团组织的资源汇聚渠道,盘活组织活力。目前,累计为“两企三新”青年办理“鲁青惠企贷”等贷款6000余万元。

团市委设立“人才举荐”激励机制,搭建“两企三新”青年成长阶梯。通过“队、号、手、岗、赛”等青字号荣誉、“两红两优”“青年五四奖章”等典型示范的评选,激励广大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先后推荐2名“两企三新”青年任共青团滕州市委兼职副书记,35名“两企三新”青年加入各级青联、团的委员会,畅通其政治成长通道,评选命名青年岗位能手80余人,增强从业人员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朱婷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