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晓聪 彭亮霞 黄星

1272米,凿穿又厚又坚固的岩石层,怎么实现?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解答这道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风兼安全洞施工。 通讯员供图

6月13日,雨季特有的闷热,充斥在攸县皇图岭镇山关村,层层拥覆的绿,让绵延的群山更显臃肿。车七拐八拐,停在半山腰一处飞瀑倾泻的平地上,迎面便是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通风兼安全洞施工现场。

作为湖南省“十四五”规划能源建设重点项目,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主要承担湖南电力系统调峰、填谷、调频、储能和紧急事故备用等功能。该项目枢纽工程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总投资和装机规模均列湖南省第二。

抽水蓄能电站的“心脏”,是地下厂房,一般藏在山体里,要先打通通风兼安全洞,才能启动地下厂房开挖等主体工程。从去年11月取得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可行性审查意见开始,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便紧锣密鼓凿洞。

口罩、手电、安全帽,工程部管理人员魏泰鸣给记者递上“三件套”,引着记者朝洞口走去。洞内已是豁然开朗,电线和通风管道顺着石壁向里头延伸,经过修整的洞壁平整又光滑,工程车循着亮光沿着轨迹缓慢进出,将清理好的碎石运往洞外。

按照宽7.5米、高7米的断面,通风兼安全洞以5%的坡度向地下推进,走着走着就出现了钢拱架。“这里属断层破碎带,爆破过程中容易造成岩石层松动,须用钢拱架加强支护。”魏泰鸣介绍,电站的通风兼安全洞末端距离地面近百米,复杂的地质环境需要施工团队上紧安全阀,越往里头走越要做好支护措施,将锚杆牢牢钉在石壁上。

其实,越是稳定的岩石层越受施工人员欢迎,一方面可以节省加强支护所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启用大型设备开展连续作业,提高施工效率。但洞内围岩有较大一部分属于微风化的变质砂岩,抗压强度小,不利于大型设备连续开挖作业。

为此,攸县抽蓄公司工程部不得不调整思路,联合各参加单位共同研究措施,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方式保障洞室开挖度过地质断层区域,日进尺数由6米调整到3米。

在洞室掌子面处,记者看到搭建好的钢结构作业平台顶在洞壁四周,明亮的灯光映射出一道圆形拱门,工作人员站在施工平台上用力进行支护工程中的注浆、插杆工序。

“目前主洞室已开挖539米,剩余的733米预计年底前完成,接下来就可以启动地下厂房主体工程开挖。”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驻现场建设管理负责人郝国鹏说,“在地下洞室里安全高效完成施工,打造优质工程,突出三峡建工质量品牌是我们的坚定目标”。

事实上,为障施工安全和环保,攸县抽蓄公司工程部在洞口附近安装了环境检测设备,对空气中的PM2.5、PM10及现场噪声情况进行监测,每天对洞内施工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指标进行检测和公布。

“一氧化碳、氧气、可燃气体等,在洞口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只有指标正常、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允许施工人员进洞施工。”郝国鹏拿着图纸,又开始谋划攸县抽蓄项目施工总布置。

编辑:青琪

二审:戴萍、唐剑华

三审:叶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