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某天,毛主席突然收到一位女演员的来信,她自称是毛主席的女儿。主席看后感慨万千,随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想要见见这个女儿。”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女儿只有李敏和李讷,而她们没有一个人职业是女演员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女演员为何要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李敏

女演员和李敏的关系

这位自称是毛主席女儿的人,还和李敏有着一定的关系。

毛主席借用《论语·里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和李讷。毛主席这样取名是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也是他们两个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李敏1937年出生在陕北保安,虽然那时的条件比较艰苦,但却是李敏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有父母的陪伴。1940年冬,毛主席将李敏送去苏联和贺子珍一起生活,直到1947年才回国。

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客观条件所迫,孩子经历苦难是万不得已的。但革命胜利后,毛主席对子女总该宽松了一点吧,然而毛主席并没有这样做。毛主席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不允许他们凭着自己的身份在外行使任何特权。

李敏和李讷一样跟着警卫战士们吃大食堂,上学后便在学校食堂吃饭。考上大学后,她们和普通百姓家的子女一样,吃相同的伙食,睡上下铺,乘坐公共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有一次散步,毛主席问李银桥:“你觉得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李银桥想了想回答道:“她们两个都很好,对我也很尊重,身上没有其他高干子弟那种容易表现出的优越感,她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很有上进心。”

毛主席听了李银桥的话却摇了摇头,说:“我看她们都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吃的苦要比你们少上许多,能吃苦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

李银桥有些不赞同毛主席的话,便说:“主席,我觉得孩子们吃的苦已经够多了,你还想叫她们怎么吃苦啊?”

毛主席又摇摇头,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你首先想到她们是我的女儿,所以你给她们定的标准和普通百姓家的不一样。她们不就是吃了大食堂吗?可是你要知道,大食堂的饭菜要比很多农民家庭的都要好。”

李银桥说:“主席,您不能总找低得比,这是不公平的。城里人家大多数未必比学校的伙食差,我家里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笑着说:“你这是为革命做了贡献,吃点好的人民没有意见的。但她们还没有为国家做贡献,人啊,在生活上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有出息了。”

毛主席虽然有严厉的时候,但他也有关爱子女的时候。

李敏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有了喜欢的人,他是李敏在八一学校时的同学孔令华。李敏将心中的事情告诉了父亲,毛主席很是高兴,说:“只要你喜欢就行了,我不会干涉你的感情问题。”

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当时毛主席正在外地开会,一时间赶不回来。毛主席很担心李敏举办婚礼,他又是写信又是打电话,让李敏一定要等自己回去,主持她的婚礼。

不久后毛主席从外地赶回,亲自在中南海主持了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这天毛主席格外高兴,不仅喝了酒,还祝愿李敏和孔令华这对年轻夫妇能够互相学习、互帮互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李敏

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还住在中南海,毛主席十分关心他们的成长,一有时间就和他们谈话。孔令华根据毛主席的建议,钻研了政治经济学,还写了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这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好评。

一年后,李敏生下了一个男孩,毛主席经常抱抱、亲亲这个外孙,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李敏和这位女演员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毛主席对李敏的宠爱。

1961年8月,江南大地仍然酷热似火,不过庐山却是一片清凉。从8月23日起,中共中央将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晚上9点,“芦林一号”别墅内灯火通明,时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华尔兹的伴奏,原来首长们正在和各自的舞伴跳舞。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已步入舞池,随后跳起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

刘少奇的舞步虽然优雅,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严肃;朱老总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舞伴,一旦跳起舞来就完全沉浸进去,连鞋带松了也浑然不知;周恩来总理和每位舞伴都不会跳太久的时间,因为想和他跳舞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当毛主席走进舞厅的时候已经晚上11点多了,他穿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黑色大头鞋,手中夹着自己最爱的香烟,悠闲地走进舞池。当时有四名年轻女演员被选为毛主席的舞伴,她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都跃跃欲试。

大家能从毛主席的舞姿中看出他的心情很不错,而他的舞姿正如他的个性,从容,潇洒,豪放。虽然毛主席的舞伴都是能歌善舞的专业演员,但她们总是被毛主席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一位名叫邢韵声的女演员正坐在角落,默默地看向热闹的舞池。这位名叫邢韵声的是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的女演员,她也是毛主席的舞伴之一,能被选中成为毛主席的舞伴,她感到十分幸福。

邢韵声几次起身想要和毛主席跳舞,但都被其他人给抢先一步,只要毛主席坐下,身边就围满了人。

毛主席正在和青年舞伴讨论自己的旧皮鞋该不该换、美庐别墅的蚊子咬人的话题,突然间他看见远处的邢韵声正在盯着自己,心中有些触动,因为她长得很像自己的女儿李敏。

于是毛主席朝邢韵声招了招手,让她过来。邢韵声见毛主席朝自己招手,一时间有些愣在原地,随后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鼻子,意思是:“真是在叫我吗?”

毛主席点点头,邢韵声高兴地快步走到毛主席的身边,紧张的心里砰砰直跳,两只手也不停地扭着胸前的辫子。好半天,邢韵声才红着脸喊了一声:“主席,主席,您,您好!”

毛主席和蔼地看着邢韵声,问她:“你是哪个团来的?”“省农垦厅文工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是汪东兴创办的,这一文工团凭借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不但在江西红火起来,还在中南海受到不少关注和赞扬。

毛主席笑着说:“你们汪部长和我说过农垦厅文工团。”随后站起来,朝邢韵声伸出手说:“咱们来跳个舞吧。”

邢韵声喜出望外,连忙将手放进毛主席温暖的大手里,随后跟随毛主席进入舞池。两人跳舞配合得十分默契,毛主席一边跳一边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啊?”

邢韵声回答道:“我叫邢韵声……”为了让毛主席能够记住自己的名字,她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说:“这个名字很不错,那你是什么地方的人?”

“上海人。”“哦,原来是阿拉上海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跳舞

毛主席这句话一出,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当毛主席的手触碰到邢韵声手上的老茧时,有些心疼地说:“你手上怎么有这么多老茧啊?”邢韵声回答道:“我们这个文工团,是一边垦荒种地,一边演出的。”

毛主席慈爱地说:“你还算能吃苦的孩子,不过劳动是能克服娇气的。我有个女儿叫‘娇娇’,就是怕她太娇气了,你和她长得很像,看着你就像看到了我的女儿……”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这位名叫邢韵声的女演员和李敏的渊源了吧。

毛主席和邢韵声互送手表

邢韵声在庐山的这段时光,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早年丧父的她第一次感受到父爱的温馨和幸福。毛主席仿佛也将邢韵声当做女儿,不但经常和邢韵声跳舞,还带她在芦林湖里游泳、书房中聊天、陪毛主席吃饭。

毛主席十分喜欢邢韵声,还准备将自己身边的警卫员介绍给她当对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邢韵声告诉毛主席自己已经有男朋友了,毛主席很是高兴,还想见见她的男友,替她把把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邢韵声是少有的能够得到毛主席召见的客人,这不仅令邢韵声感到十分荣幸,也让省各剧团来的同行们无比羡慕。

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庐山会议一结束,毛主席就要离开庐山。邢韵声一想到这里心头就涌上阵阵难受,她好几次在毛主席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徘徊,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

其实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也在关心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主席下山的那天早晨,剧团的姑娘们还在睡梦中,毛主席的警卫员就将邢韵声叫起来,说:“快起来快起来,主席今天就要走了,他临走前想要见见你。”

邢韵声听了警卫员的话连忙起床,收拾一番后便跟着警卫员来到“美庐”的二楼。邢韵声刚进门就发现一脸倦意的毛主席坐在椅子上,她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主席”,随后泪水从眼角缓缓流下。

毛主席也轻轻地说:“小邢啊,你来了,坐下吧。”邢韵声坐在毛主席的身边,她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略带哽咽地说:“主席,您,您今天就要走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点点头,说:“是啊,庐山会议结束了,我们也要回北京了。小邢啊,你是我的朋友,我也将你当成女儿对待,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会来送我……”

邢韵声听了毛主席这句话,眼泪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毛主席见状心里也有些难受,紧皱眉头沉默不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毛主席一直看着手腕上的手表。这块手表是当时郭沫若送给主席的,对毛主席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邢韵声之前陪毛主席聊天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她还问过毛主席为什么手表这么旧了还不换?

当时毛主席深情地摸着这块手表,说:“这可不能换啊,这块手表跟了我十几年,为我立下了大功呢!”

邢韵声虽然知道这块手表对毛主席很重要,但她认为主席身为国家的领导人,日理万机,年纪也越来越大,是需要一块好手表的。邢韵声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这是一块英纳格表,是她参加工作时,母亲花200元给自己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邢韵声毅然将手表从手腕上取下,双手递给毛主席说:“主席,我没什么东西能够送给您,这块手表就给您老人家当个纪念吧!”毛主席很是惊讶,但看着邢韵声脸上那真诚、认真的神情,便迟疑地收下了这块手表。

邢韵声见毛主席收下了自己的手表,眼含热泪对主席说:“主席,我还有一个要求,您到了北京,一定不要忘了江西还有我这个老百姓,您也不要忘了给这个表上劲。”

毛主席拍拍邢韵声的手,说:“你放心吧,我不会的,不会的。”随后毛主席拍了拍自己上衣的左口袋,说:“我就把表放在这里,不会忘记上劲的。”

毛主席可不是一个愿意白受人家礼物的人,他对邢韵声说:“小邢啊,你是个大方的人,我也不能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毛主席走到桌子前,从一叠他练笔时写下的诗词墨迹中抽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诗词中,说:“那我就将这几首诗词送给你吧!”随后毛主席又从口袋中拿出一方手帕,将诗词小心地包好交给邢韵声,叮嘱道:

“小邢啊,这些诗词要好好放,千万不能被别人看见了,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但你要知道一件事,这个东西你有,其他人是没有的,如果让别人知道,他们会嫉妒你,这对你是不利的。”

此时毛主席叮嘱邢韵声就像一位老父亲叮嘱要出远门的女儿。邢韵声点点头,她当然知道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人是决不允许将主席的片纸只字带出去的,她也知道毛主席的墨迹是十分珍贵的东西。

邢韵声送给毛主席的表,毛主席当作是一份友谊珍藏着,他平时使用的仍是郭沫若送给他的欧米茄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毛主席到南方巡视,又和邢韵声有过几次的见面,他还自己出钱,让人通过瑞士驻华使馆订购了一块瑞士手表送给邢韵声,说:“小邢啊,你没有手表是有些影响工作的,这块手表送给你。不过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这块手表是我送的,不然别人会嫉妒你的,你就说是你母亲送的。”

邢韵声点点头,一直珍藏着毛主席送给自己的诗词和手表……

毛主席:我女儿来看我了

毛主席在离开庐山之前,还曾将自己的通讯地址留给邢韵声,并告诉她:“如果有事的话,可以给我写信,寄到中南海保健院。”

邢韵声回到南昌后,十分想念毛主席,于是在1961年10月10日给毛主席寄去一封信。不久后,也就是10月21日,邢韵声收到了毛主席以“父亲”的名义的回信:

小邢,我的好孩子,对于你来信中的想法我是十分赞同的。你立即开始入学考试准备,温习功课,祝你获得一个好成绩。

早年丧父的邢韵声看到毛主席的落款是“父亲”,她再也忍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心中也轻轻呼喊:毛主席,我伟大的父亲!邢韵声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都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毛主席告诉邢韵声,因为她寄去的那封信,自己受到了吴护士长的批评。原来毛主席的地址是不能被其他人得知的,避免毛主席受到危险。

吴旭君护士长指着这封信对毛主席说:“主席,您是不能告诉小邢地址的,这可是泄密啊……”

毛主席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说:“就是这个地方没错啊,怎么是泄密呢?”

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道:“这就是泄密,等于说将中央首长的住址给公布出去了。”

毛主席这才恍然大悟,说:“哎呀,我之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就会注意了,以后注意就是。”

吴旭君点点头,说:“以后外来的信就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主席您要记住这个地址,最重要的是不能您收,而是我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年5月,毛主席和邢韵声在上海市委书记的家中又见面了。当时邢韵声怀有身孕,本来毛主席是想劝她上大学的,但看她怀孕了,也就没有开口。

尽管如此,但毛主席对邢韵声的关心还是只增不减的,他说:“大学读不成是没有关系的,你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才是头等大事。更何况,你在家也是可以学习的嘛!”

主人家中有一台高级落地收音机,邢韵声身为一位文艺工作者,她对这些是非常有兴趣的。邢韵声蹲在收音机的旁边,左看看右摸摸,一脸兴奋的表情。不过非常可惜的是邢韵声不管怎么动,也没能将收音机打开。

毛主席见状便问她:“你用过收音机吗?”邢韵声摇了摇头,说:“没用过。”毛主席说:“那就不要动人家的东西了,搞坏了人家不高兴,你交不了差,我也不好交差。”

邢韵声点点头,听话的坐在毛主席的身边。紧接着毛主席给她拿了一颗苹果,说:“你现在怀着孕,多吃点水果对孩子有好处。”

邢韵声接过苹果,准备削皮吃,没想到这一举动却被毛主席给阻止了,他说:“吃苹果就应该带着皮吃,皮才是最有营养的,削皮就是浪费,多可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邢韵声第一次连皮带肉的吃苹果,还说:“主席,这苹果真甜,我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苹果!”毛主席笑着说:“你喜欢的话就多吃点!”邢韵声看着盘子里的苹果,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好的苹果在南昌是看不到的,如果有,我们也买不起……”

这句话令毛主席愣在原地,要知道当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看了看手中的苹果,又想起还在受灾的百姓们,一时间紧皱眉头沉默不语。

邢韵声第一次见毛主席这样,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于是也沉默着不说话。不久后毛主席开口说话:“小邢啊,现在国家很困难,百姓们都受苦了,这些中央是有责任的,我个人更有责任……”

邢韵声离开上海前,吴旭君亲自送她上车,并递给她一个包裹,说:“这里是1000元,是毛主席的一点心意。他说,再困难也要将孩子给养好。”

邢韵声看着手中的包裹,又回头看了看,哽咽地说:“谢谢主席,谢谢您,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吴旭君拍了拍邢韵声的手,让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邢韵声离开后,她再也没有见到毛主席,因此心中对主席的思念之情也是非常多的。直到1973年,邢韵声再也忍不住对毛主席的思想,给他写了一封信,最后的称谓是“您的女儿”。

毛主席收到邢韵声的信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他和邢韵声认识以及相处的点点滴滴。毛主席当即产生了想和邢韵声见面的想法,随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我想见见这个女儿。”

不久后邢韵声来到中南海,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毛主席,毛主席见到邢韵声也是非常高兴的,说:“我的女儿来看我了!”

这次毛主席和邢韵声聊了许多,先是问她最近的生活怎么样,随后又问她有没有好好学习,就像是一个父亲在问女儿成绩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当这一噩耗被传出后,邢韵声伤心不已,更是不停地呼喊着:“主席,主席……”

时代变了,但邢韵声对毛主席的深情没有改变。每逢毛主席诞辰的时候,邢韵声都会拿出毛主席留下的珍品——瑞士手表、包裹诗词的手绢、一封封毛主席的亲笔信,陷入无尽的回忆和怀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