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21日,华野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战斗,在莱芜城成功包围了李仙洲的两个军5个师。

然而,北部吐丝口镇的争夺战却悬念丛生,让这场战役高潮迭起。

吐丝口,在莱芜城北28里,位于明水与博山通往莱芜城的Y字形道路交汇处的中心,西接泰山,东接博山,北接章丘,是从胶济路进入鲁中的咽喉要道。

吐丝口东西长约三里,南北宽约两里。该镇房屋密集,地形狭窄复杂。

国民党统治时期,吐丝口是蒋军后方防御补给站,粮食弹药都囤积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莱芜口镇航拍

正因为如此,蒋军不仅在那里修筑了战壕和路障,还设置了许多碉堡,将街道打造成立体防御工事。

吐丝口城墙上有很多明碉暗堡,有地下通道连接。上面能打,下面能防,地下能调兵遣将,防御功能极强。

王耀武虽然对蒋介石调遣兵力参加“鲁南会战”深感不满,但对吐丝口的战略地位十分清楚。

1946年春节刚过,他利用华野部队南下临沂的空隙,指挥自己的一个师占领了吐丝口,并将其作为南下途中的重要补给站,储存了数百吨弹药和数十万斤粮食。

莱芜战役前夕,王耀武又动了心思,安排驻防经验丰富的新36师接手防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编36师原为伪军。当年曾长期给鬼子把守据点和炮楼,打防御战还是有一套的,而且对付八路军也有一定的经验。

整编中,该师吸收了一批与共产党敌对的地主还乡团成员,他们和解放军有深仇大恨,打死不投降。

第36师有3个团。师部率108团和辎重营、炮兵营驻守吐丝口,106团驻守吐丝口以北约7公里处的青石桥,107团驻守吐丝口以北20公里处的上游村。

仅从王耀武撤换驻军的举动就可以判断,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坚守丝口。

在这里,蒋军进可攻,退可守。而且粮食弹药充足,连解放军对此也没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粟裕等华野领导也深知吐丝口位置的重要性。如果能攻克吐丝口,就能切断对手的南北联系,既能在南面切断李仙洲集团的退路,又能在北面阻击济南的援军。

如果把此时此刻的包围圈比作一个装满东西的麻袋,吐丝口就是扎得紧紧的麻袋嘴。

为保险起见,华野前委命令攻坚经验丰富的第六纵队三个师,鲁中军区警察第四团,全力进攻歼灭吐丝口的新三十六师,进攻时间定于20日21时。

20日晚,陆续进入攻击阵地的华野官兵,大概很少有人想到,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准备充分的顽固对手,一个凶险的盘丝阵。

夜幕降临,北风劲吹,寒气袭人,吐丝口周围一片漆黑。担任主攻的突击连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一条深约2米的水沟秘密向口镇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接近栅栏外的壕沟时,突击连被敌哨兵发现,偷袭瞬间转为强攻。

突击队员们蜂拥而至,利用梯子夺取了围栏。不到十分钟,他就控制了几十米长的突破口,冲进了镇里。

被枪声唤醒的守军士兵纷纷撤退。但他们并不是溃退,而是如期撤退到早已设置好的南门和西门附近阵地。

40分钟后,华野48团从缺口进入口镇,控制了部分房屋。

此时,进攻西门的部队进行得就不那么顺利了。西门内是简陋的铁锅厂,守军一边修筑工事,一边将其改造成坚固的防御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击队正面打击据点,遭到守军猛烈阻击,偷袭泡汤。他们只好采取迂回战术,沿墙转向西南方向寻找战机。

就在此前攻入该镇的四十八团与反攻对手陷入苦战时,被堵在西门外的四十七团终于迂回入镇,扭转了四十八团单打独斗的局面。

解放军攻占南门已是午夜时分。迂回进镇的第四十七团向刚被挡住的西门发起进攻。守卫西门的蒋军,据守在铁锅厂据点和北线。

华野攻击部队虽然使用了迫击炮和火箭筒等重型武器,但守军仍依靠工事坚持抵抗,从西门进攻的行动没有成功。

此时,原计划从镇东进攻的部队,由于地形的限制和敌人火力的压制,始终没有攻入该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指挥部调整部署时,天已经亮了。此时,守军的大炮和飞机开始猛烈轰炸攻入城镇的对手。

攻击部队拥挤在狭窄的街道上,完全暴露在火力网下,被击中和轰炸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纵队指挥部被迫下令暂停进攻,留下部分部队控制占领阵地,主力撤走整顿,准备再战。

吐丝口镇首战当晚,双方陷入僵局。

20日晚,吐丝口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三十六师新任师长曹振铎连续两次向李仙洲发电报求援,但此时,华野一纵对莱芜的攻城战早已让李仙洲不堪重负,无暇顾及其他。

曹振铎见援军无望,便打算集结兵力固守吐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曹振铎万万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部署在吐丝口以北青石桥的106团的命运被对手华野17师所掌控。

第六纵队计划首先消灭孤悬在外的第一零六团。接到这一任务的华野十七师,原计划在兄弟部队攻占吐丝口后,向青石桥发起猛攻。

按照作战部署,各团趁着夜色进入周边阵地。21日拂晓,一名战士在构筑工事时,发现草丛中拖着一根黑色胶线。

经侦察部门研判,确认是青石桥与吐丝口驻军之间的电话线,随即派通信人员挂上单机等待拦截。

不出所料,短时间内对方电话被监听到,是曹振铎通知吐丝口情况危急,命令106团迅速向吐丝口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纵十七师师长梁金华

17师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决定放弃必须付出一定代价的攻坚仗,转而在青石桥以南建立口袋阵,围歼脱离青石桥的对手。

各参战部队迅速完成战斗准备,在枣园周边织起一张抓捕对手的网。

然而,一个失误让看似天衣无缝的伏击计划落空。

21日晨7时,青石桥镇守军冲出了一个营的兵力,向青石桥以北的梁山发起猛攻。

一零六团要去的吐丝口在南面,而此时是向北进攻,方向不一样。这与正在南方埋伏的华野部队事前的估计完全不符。

原来,这是对手玩的声东击西的把戏,企图制造全团向北突围的假象,以瞒天过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心想突围的106团不知道,手中的牌早已被对手截获。华野十七师命令守卫梁山的部队沉着应战,坚决反击;一边命令伏击部队稳定情绪,严阵以待。

在反复向梁山阵地冲锋5次无果后,不愿战斗的106团返回青石桥。这场认真的表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这个计划失败了,那以后突围就很难了。中午,106团决定硬打,先让先头营冲出青石桥,企图掩护其主力夺取枣园,随后又向吐丝口冲去。

这是17师利用口袋状阵地歼灭对手的好时机。然而,由于所有部队都急于战斗,他们在106团大部分都离开巢穴之前就先进攻了。

眼看形势不妙,106团及时返回青石桥。仅歼敌100余人的华野部队,付出了暴露战斗意图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下午,由于吐丝口攻坚不利,上级命令还在青石桥口守株待兔的十七师准备增援吐丝口。

考虑到目前敌军还呆在青石桥,始终对华野整体战役构成威胁,17师再次决定利用夜色实施强攻,迅速歼灭106团,然后全面参加吐丝口战役。

第六纵司令部批准了第十七师的这一计划。

入夜,当参战部队携带攻坚装备开进青石桥时,形势再次突变--对手先拔头筹。

随着夜幕降临,吐丝口攻势再次进入白热化阶段。青石桥守军听到吐丝口方向的炮声,感到孤立无援,难以支撑。他们开始利用夜幕掩护分兵把口,再次冲进。

指挥部根据敌情变化,迅速改变了强攻青石桥的部署,紧急命令各部改变方向,赶赴预定作战地域待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提醒各部队要接受上次打草惊蛇的教训,敌不撤青石桥,未进口袋阵坚决不打。如打必须一战全歼。

这场战斗相当精彩。就在106团突围的先头部队进入枣园,后卫刚离开青石桥时,华野的一支部队未开一枪就趁机占领了青石桥,切断了对手的退路。

随即,埋伏的华野各部发起冲锋,夜色中的山谷田野里弥漫着惊险的枪声和呐喊声。

猛烈的攻击来自四面八方,分辨不出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在公路上行进的106团很快就被打乱了。

十七师各路人马在近战、夜战中充分发挥特长,穿插在敌阵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分钟后,战场上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来自青石桥的新36师106团不见了踪影,成了一群沮丧的俘虏。

青石关被拿下了,但吐丝口仍被绑得千丝万缕。

因为前一天晚上的突击受挫。面对守军108团、师辎重营和炮兵营,华野纵队首长发了狠,决定集中比对手至少多6倍的第16、18师,于当晚向吐丝口发起进攻。

今天上午,各级指挥员悄悄进入该镇,仔细观察镇内地形,与参战部队共同研究攻击方法。

下午4时许,沉睡了近一天的古镇被枪炮声震醒了。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在指挥所里盯着眼前的战场,心里琢磨着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必成

曹振铎毕业于黄埔四期,是蒋介石军队中的一员悍将。自从知道前来增援的106团全军覆没,向北突围的后路被堵死后,他决心背水一战。

午夜时分,华野的进攻部队控制了吐丝口整个街区的三分之二,将对手压缩到镇东北方向。

这一带是36师曹振铎的指挥所。守军已经在这里筑起了极其严密的核心工事。

每条街都建有可以相互支撑的碉堡集群,每间房屋的前后左右墙都挖了无数个枪眼。

在战斗中,来自掩体和枪眼的近距离交叉火力密集射击,导致攻击者不是负伤就是牺牲。

而且,对地形相当熟悉的守军可以在周围火力掩护下及时撤退。进攻部队即使占领了碉堡,也很难抓到活人俘虏,这让守军没有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来不及查明街道方向的进攻部队来说,他们在明处,对手在暗处。

由于守军放火烧毁了所有废弃的房屋,进攻者一旦进入阵地,就不得不暴露在对手的炮火下,导致前线部队伤亡惨重。

虽然华野叫来了山炮和步兵炮等一些重型武器,但由于战斗双方距离太近,炮弹炸出的弹片杀死了敌人,同时也误伤了了自己的战士。

部分战士被误伤后,忧心忡忡的炮兵不敢轻易开火。

机枪火力也难以组织,在屋顶上射击,子弹常常从对手头顶飞过;用墙挖个枪眼射击,前面有障碍物挡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就像在纷繁复杂的八卦图中捉迷藏,但每一次瞬间相遇的结果都是以牺牲一方生命为代价的。

眼看天就要亮了,对方铺天盖地的炮火和轰炸扑面而来,情况十分危急。

熬过一夜的指挥员王必成,见最后胜利仍未到手,命令停止进攻。大部分部队撤出该镇休整,前线形成了对峙。防守部队虽然坚持了两夜一天,但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黎明,曹振铎向李仙洲报告说,解放军攻入吐丝口,他们的部队已被迫撤退,请求派部队增援。

但李仙洲认为,曹振铎的一贯作风是喜欢夸大敌情,实际情况不一定那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仙洲

他立即给曹振铎发电报尽力抵抗,并指示他派兵出镇绕到解放军后方,里应外合;自己等看到情况再做决定。

22日上午,曹振铎多次派兵向解放军在镇内的阵地发起反攻,但未达到目的,而六纵受制于没有制空权,也难以在白天发起进攻,前线仍在对峙中。

双方的眼睛都盯着吐丝口,都想当最后的胜利者。

此时,华野得知李仙洲准备放弃莱芜城区向吐丝口方向突围的情报。

焦急的华野指挥部不断催促,要在当晚彻底解决吐丝口之战。下午4时,第三次进攻开始。

此时,进攻方要按照上级命令勇猛攻击,打算尽快拿下这块硬骨头。守军根据上级命令,守如泰山,死死保住这个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亮前,华野部队终于打到了敌人的最后阵地--关帝庙外围。

六纵团以上指挥员全部到前线组织指挥这次攻坚行动。

然而,关帝庙周围高高的庙墙成了不可逾越的死亡防线,部队几次发起进攻,却都死在对手射出的密集子弹中。

怎么回事?原来,敌人利用关帝庙的高墙设计了三层火力点。有横枪眼、跪枪眼、碉堡、工事,防御十分严密。

我军调来大炮轰击,由于建筑过于坚固,普通的山炮炮弹砸下来连个洞都没留。

我军派出敢死队携带炸药匍匐前进,试图炸毁敌人的碉堡,但敌人火力点过于密集,突击队员无论从哪个角度攀登,都是敌人的活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夜,吐丝口的激战以双方再次打成对峙告终。

看着遍地灼热的丝口,看着牺牲和负伤流血的兄弟们,付出巨大代价的华野官兵悲愤不已。

但谁也没想到,正是因为吐丝口还在国民党守军手中,战役进程才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经过两天三夜,36师师长曹振铎多次向李仙洲、王耀武汇报,告诉他自己仍在坚守,希望李仙洲能给自己派援军。

增援的请求并没有得到李仙洲的批准,但李仙洲从报告中得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北上途中的要塞吐丝口还在自己人手中,那里粮食弹药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莱芜市被困5万人的逃生之门还没有关上。

这份军情报告让李仙洲摆脱了去还是留的犹豫,最终下定决心突围。

其实他并不知道,这时围困莱芜的部队只有叶飞的第一纵队,他五万兵马吃掉解放军一个纵队绰绰有余。

华野就是想让对手放弃守城,钻入分散在野外的天罗地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吐丝口未能攻下,反倒帮了粟裕的大忙。

此时,国民党第73军和第46军两支主力集结在莱芜城。

第73军还剩下两个师,第46军的三个师此时基本齐备,军长是这场战争中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特殊人物--韩练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蒋军从莱芜城突围的当天上午,韩练成、李仙洲从前方指挥所出发,前往城外部队集结地。

半路,韩练成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对李仙洲说,准备去找一个姓夏的团长,通知他头发的事。

李仙洲认为部队已经全部集结完毕,不用再去找了。韩练成说,夏团长是自己心腹,没有自己的命令是不会带队突围的。

急于突围的李仙洲认为,派个信使通知一下就行了,韩浚长还是带队突围比较好。

但坚持一定要去的韩练成不顾李仙洲的阻拦,叫来信使送李仙洲到集合地点。他转身进入莱芜城,那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练成的所作所为,让李仙洲不解。当他来到集结地清点部队时,得知韩练成要找的夏团长早已带队集合完毕,等待出发,而韩练成本人却不见了踪影。

等啊等,出发时间已经推迟了两个多小时。当时,李仙洲气得大骂:“姓韩的真是个混蛋,带着46军胡闹,搞什么鬼!”

最后,满心疑惑的李仙洲只好下令出发。

韩练成到底在哪里?这个疑问成了萦绕在李仙洲心头26年的谜团。

1973年,李仙洲特赦后受到周恩来接见。李仙洲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与周恩来是师生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周恩来问李仙洲有什么要求时,李仙洲没有提到工作和家庭,就是问了一个问题:莱芜战役关键时刻,韩练成为什么消失了?

韩连成是宁夏固原县人,家境贫寒。因家穷辍学,曾给地主放羊。

他从小性格坚强。他曾因受不了雇主的刁难和羞辱,直接拳打雇主,然后把雇主的牛羊全部放走,这在当地出了名,没有一个地主敢请他放羊。

失业的韩练成走上了参军之路,投靠驻宁夏的马鸿逵部队,从列兵一路升到团长。

中原大战中,蒋介石乘火车到归德前线指挥,突遭西北军骑兵旅袭击,眼看就要丧命于敌骑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过附近的韩练成听到枪声,率部紧急施救,使老蒋转危为安。这一举动,奠定了自己在老蒋心中的地位。

1935年,韩练成被老蒋军送到陆大第三专班学习,结识了白崇禧的副官石世龙,从而与桂系结缘。

1944年,日军入侵广西,老蒋军趁机削弱桂系力量,将桂系第16集团军缩编为第46军,让自己人韩练成任军长。

好笑的是,白崇禧还认为韩练成是“自己人”,暗中提醒他要牢牢掌握部队。

国民党第46军的三位师长,一位是白崇禧的亲信,一位是白崇禧的侄子,还有一位是白崇禧钦点的得意旧部。平时韩练成也指挥不动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6军官兵90%以上是广西人,都崇拜李宗仁、白崇禧。整个部队实际由白崇禧的侄子、188师师长海竞强控制。

1945年,韩练成率部在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时,曾想与共产党领导的琼崖纵队联系,但由于电台无法通信,只好作罢。

内战爆发后,反对蒋介石政策的韩练成计划与中共驻南京代表团联系。但由于代表团驻地一直被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双方无法联系。

就在韩练成想方设法与我党联系的时候,桂系领袖白崇禧也试图在国共两党之间脚踏两只船。他指示韩练成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以保存桂军在内战中的实力。

韩练成在上海白公馆会见中共代表董必武,为这次密会在楼下站岗的,正是白崇禧的妻子马佩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46军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命令到达后。韩练成于1947年1月6日与华野建立正式联系。

应他的请求,华东军区任命时任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刘贯一、胶东军区联络科科长杨思德为华野驻46军联络代表。

华野对莱芜守军的全线进攻开始后,接到李仙洲命令迅速增援莱芜城的韩练成左右为难:

不增援莱芜吧,怕暴露自己“通共”;增援莱芜城吧,他已经知道华野的战略意图,他知道46军与73军混在一起肯定没有好下场。

为此,他采取了晚走慢进的办法。21日上午,46军开始徒步行军,却只前进了7公里。韩练成想给华野留下阻止46军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点上,华野首长也认为,如果对方两军靠得很近,就很难下手。

陈毅、粟裕的计划是迅速在莱芜城和燕庄之间插两个军,钳制46军。消灭七十三军后,再折返,迫使四十六军起义或投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负责阻击的华野部队未能及时到达预定阵地。

就这样,不愿前进的韩练成和他的46军,在王耀武的严密监视下,慢悠悠地向莱芜走去。

正当华野参战部队按照命令部署到莱芜城外时,在莱芜坐立不安的李仙洲也接到了王耀武的急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耀武认为,莱芜是弹丸之地,储存的弹药和粮草都没有。李仙洲的本事再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固守莱芜城区极为不利。

不如通过吐丝口撤到济南外围,这样既能保卫济南,又能解决吐丝口的围困。他命令李仙洲立即率军北撤。

其实,这几天李仙洲也在谋划。他认为,在华野重兵围攻下,突围撤退前途未卜。

而且,如果现在包围他的人全是从南线过来的解放军主力,那么南线的国民党重兵集团必然跟踪追击。

到那时,他仍然可以通过两面夹击自己来达到“鲁南会战”最初的战略目的。

但多数人主张遵令突围,并说如果不遵令,胜则功劳全无,败则无法担责,李仙洲一听心里就没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第73军军长韩浚极力主张,现在解放军的包围圈可能有漏洞,应立即连夜撤退。

如果他们的决定立即下达部队执行,极有可能给尚未全面部署的华野造成很大麻烦。

会上,韩练成站出来坚决反对。他说:“突围不能草率,欲速则不达。”

他借口所在部队与解放军纠缠一时,无法脱离,提出突围最快在23日白天进行。事实上,当时第46军与解放军的接触并不多。

见双方吵架,李仙洲当和事佬说:“晚一天没关系。”会上决定,全军于23日拂晓向吐丝口方向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浚

22日中午12时许,王耀武飞越莱芜上空,与李仙洲通了无线电话。

他给李仙洲吃了一颗定心丸,说明天派飞机掩护部队突围。

莱芜城内,蒋军官兵正准备分头突围,而46军军长韩练成此时心里却在做着另一个计划。

他知道,几个小时后,他将决定自己和部队的最终命运。他在紧张地思考如何迈出最后一步。

深夜的孤灯下,一直跟随左右的刘贯一和杨思德得知韩练成无法掌握全部兵力,起义无望,便提议让韩练成创造逃跑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混战中防止误伤,另一个是为了使他的部队失去指挥。这一想法得到了韩练成的赞同。

华野联络代表把他的小分队藏在城内的碉堡里,同时派人出城去找华野部队接应。

一切安排妥当,韩练成立即返回前方指挥所与李仙洲一起出发。然后就是那个声称寻找失踪者的故事。

风尘仆仆的李仙洲正带领大军奔波突围时,韩练成则在华东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受到了热情接待。

1973年,周恩来在回答李仙洲关于莱芜之战的问题时,给出了含蓄但意味深长的回答:“韩练成同志就在北京,你们可以见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韩练成同志”这几个字(当时我党对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称为某某先生),李仙洲终于解开了所有谜团,但他直到去世也没有去看韩练成。

22日中午,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送到了焦急关注战况的陈毅、粟裕等人手中。

根据情报,李仙洲集团已经在计划向吐丝口方向突围,命令正固守在那里的曹振铎全力坚守,保障的撤退通道。

苦苦思索着如何以最小代价拿下的莱芜城的粟裕,看到情报后后不禁又惊又喜。

他很惊讶吐丝口还没有被完全攻陷。如果李仙洲集团真的在与吐丝口守军会合后撤退,那么从南到北奔波数百里的华野大军极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喜的是,因为李仙洲集团的突围,如何攻克城墙高大的莱芜城这个难题,瞬间就消失了。

一个“十面埋伏”,歼灭敌人的计划很快在粟裕脑海中成形,但此时一切的前提是吐丝口之门绝不能打开。

粟裕立即打电话给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严令他不仅要坚决攻克丝口,还要阻击北逃之敌。

随后,他命令担任阻击任务的十八师师长饶守坤:“李仙洲集团的五个师能否全歼,就看你们能不能挡住,这关系到整个战斗的成败!”

饶守坤当即拍了拍胸脯:“绝不能让李仙洲跑去吐丝口!”

两项艰巨的任务压在华野六纵官兵的肩上,他们已经血战两天,还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上,军令如山,在吐丝口战斗中窝了一肚子火的18师立即开进阻击阵地。

在经历了连续作战的极度疲劳和牺牲后,他们还要顶住比自己力量多5倍的拼命突围大军,就像堵住决口的洪水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个地区的地形基本是平原,有两个间隔相距三公里的平行道路。公路周围地势低洼,无法设置阵地。

实力相差对手五倍的解放军,在这样的地形上很难抵挡对手潮汐般的冲击。

面对超强的对手,18师能否成功阻击?饶守坤彻夜未眠。

在华野总部,陈毅、粟裕也没有合眼。在他们的紧急部署下,华野四纵、七纵、八纵先后在莱芜城区附近集结,包围了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军区已将吐丝口以南的群众全部撤离,战区村庄此时空无一人。

莱芜城内,李仙洲指挥部里也是灯火通明。

在深夜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李仙洲最终决定,上午6时全军开始朝吐丝口方向突围,与新编36师会合后,再向明水或博山方向转进。

23日上午,李仙洲集团两军离开莱芜城区,摆起了杀出重围的阵势。

突围方案是兵分两路,第73军在左边,第46军在右边,采取轮流并肩进攻的方式,即第一批部队占领阵地、站稳脚跟后,第二批部队超过第一批部队后再杀出。

6时许,第73集团军军长韩浚按照预定计划,开始率部突围。走出一段路后,由于来自右侧的火力打击,他才发现本该在自己右侧齐头并进的46军却无影无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次派联络人员到后方,韩浚才知道第46军仍集结在城东门外的起点,根本没有突围。

感觉奇怪的韩浚亲自骑马回城询问,守候在那里的李仙洲告诉他,进城找人的司令官韩练成还没有回来。

韩浚气愤地说:“一方向前冲,另一方行动迟缓。出了问题,谁该负责?这不是儿戏,请赶紧想办法解决。”

李仙洲见韩浚大发雷霆,赶紧命令第46军迅速推进。这些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让李仙洲对自己指挥所所在的46军产生了怀疑,下令将指挥所移至73军。

此时已是早上8点,比原定突围时间晚了两个小时。从济南起飞支援的数十架蒋军P-51战斗轰炸机,穿梭在莱芜至吐丝口仅14公里的公路上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批准突围计划后,紧急命令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集中力量掩护北撤。

王叔铭是李仙洲黄埔一期的老朋友,也是山东同乡。他在困难的时候愿意帮忙。他亲自驾驶飞机在战场上空指挥和掩护行动。

粟裕在指挥部紧张地注视着对手的每一步。就在蒋军陆续出城之际,有人急切地提出砍掉对手的尾巴,遭到粟裕断然拒绝。

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李仙洲的警觉,杀个回马枪,然后回到莱芜城区。

待李仙洲集团完全离开莱芜城后,粟裕一声令下,华野部队立即冲入城内,切断敌人退路。

从这一刻起,李仙洲只能在空旷的荒野上逃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近中午,并肩北上的第73军和第46军逼近华野部队阻击战线。

指挥所里,指挥员饶守坤倒在地图上,知道一场激战即将开始。

当蒋军的先头部队进入张家洼时,阻击部队的各种火炮一齐开火。

严密的火力网迫使左右两路的蒋介石离开公路,向中间的松土地带靠拢,这给他们的机械化行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蒋军很快组织了轮番进攻,这支急于逃跑的军队,像平地上卷起的狂风一样,向十八师的阵地吹去。此时,他们距离吐丝口只有三四公里。

为了顶住对手的殊死冲击,阻击部队预置在前线阵地的200多挺轻重机枪瞬间刮起了暴风雨般的子弹,冲在前面的国军士兵们被撕得支离破碎。第一轮的攻击势头受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围的后续部队继续涌入这里,他们在天上飞机、地上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埋伏在沿途公路两侧的华野参战部队,以密集炮火猛烈开火,展开排山倒海地大围歼。

这时,天上的空军副司令员王叔铭指挥空军轮番轰炸扫射,希望能支持他的同乡。粟裕命令部队全力作战,尽快与蒋军混在一起,这是避免空袭的最好办法。

果然,空中的飞行员很快就分不清哪些人是攻击的目标。王叔铭沮丧地告诉催他的王耀武:对手不怕死,自己别无选择。

王叔铭通过无线电话向李仙洲建议,现在要看到突破,绝非易事。不如退回到莱芜城,在那里他可以负责空投粮食和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李仙洲觉得,既然已经冲到了这里,差不多能看到吐丝口了,不能前功尽弃。

而且,在目前混乱的状态下,回城难,坚守应援更无望。不如一鼓作气,突出重围。

两军相遇,重要的是坚守阵地。但此时急于突围的国民党军队,自己的内部却出了问题。

按照左右路并排突围的方案,第73军在左,第46军在右,按照指挥顺序推进。

部队刚出城,右路第46军一个师因遇袭突然冲向左路第73军,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队列中乱窜,气得第73军一个团长差点下令射杀他们。

但这只是混乱的开始。不一会儿,第46军的另外两个师也和前者一样,如同大水漫堤,彻底打乱了左边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万前进的部队一下子乱成一团。军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团找不到营排,营排掌握不了兵,指挥体系被彻底打乱。

华野借此机会从四面八方向前突击,包围圈越拉越紧。

失去指挥权的蒋军,就像拖网里的一群鱼。数万人一时分散到西边和东边,成了逃命的乌合之众。

由于对手队形密集混乱,华野的士兵连瞄准都不用就能射击。

跑累了的蒋军已经失去了斗志。一位连长干脆就地躺下,说:“我不走,让共产党人杀了我吧。”

而一名营长对乱局感到愤怒,喊道:“这打什么窝囊仗?不打了,缴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发时还踌躇满志的李仙洲和韩浚,此时成了光杆司令,被失控的乱军裹挟着,推来推去。

看看眼前悲惨的一幕,两人只剩下相对的叹息,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坐着飞机在天上观战的王耀武也有同样的心情。眼见自己的精锐主力被摧毁,他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战斗进行到下午2时许,左右高地的华野部队已将对手压迫到山下,切成几段。

并将一小股力量插入敌阵左右厮杀,战斗已经变成了勇敢者之间面对面地搏斗。

眼见即将遭到灭顶之灾,对手也绝望了。至下午3时,李仙洲左腿中弹,血流不止,仍挣扎着向北逃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73军军长韩浚红了眼眶。他向溃兵喊道:我们必须突破这个包围圈!大家跟我来!随即,他带领千余人发起殊死冲锋,硬是冲破封堵线上的一个缺口,逃之夭夭。

下午5时许,包围圈中的蒋军被压缩在一片沙滩和空地上。

面对身边解放军“缴枪不杀”的喊声,战斗意志已经完全崩溃的国民党士兵以手挥舞军帽、乖乖放下武器的姿态回应。

至此,除韩浚率残部突围的外,李仙洲集团数万人被消灭。

突破重围的73军军长韩浚去了哪里?韩浚一行人撞开防线后,一路向吐丝口冲去。

一路上,他到处都看到己方散兵游勇。他边跑边挥舞着双臂喊道:“兄弟们,我是73军军长,你们都跟我来!”一次聚集了三四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他跑到吐丝口时,才知道那里的坚守曹振铎已趁华野部队围歼李仙洲集团时,带领残部抢先逃走,吐丝口已被华野拿下。

失望的韩浚又转过头向东跑去。看到军长在这里,国民党散兵游勇越聚越多,最多时达到一万多人。

韩浚一马当先,一路奔向蒋军控制的博山。

这时,守候在周围的华野九纵发出了进攻信号,枪声切断了这些逃兵的去路。

一万多精疲力竭的蒋军挤了上来,面面相觑,完全无力抵抗。

国民党的《中央日报》23日刊登了莱芜之战的消息:“莱芜地区大战至今晚止已血战三昼夜,陈毅所部仍图最后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此时真正能讲到“最后的斗争”的,却是蒋军自己。

此时,蒋介石对莱芜战役结果大发雷霆,同时担心人民解放军乘胜进攻兵力暂时空虚的济南。

23日,当莱芜城北的围歼战还在接近尾声时,为稳定济南保卫战军心,敦促防御部署,他与军务局局长俞济时、参谋次长刘斐飞往济南。

听闻撤退的十二军还没到济南,蒋介石大怒,骂王耀武、李仙洲,说他们在莱芜丢了这么多人马,即使在莱芜放了五万头笨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这简直是太离谱了。

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新版本。电影《红日》中,以张灵甫为原型的张军张骂“三天损失六万人,赶鸭子也没这么快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此话怎么说,两人地本意都是对解放军只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干净彻底抹掉了全副武装的6万人马而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如果不是王耀武经验老到,在战斗后期毫不犹豫地下令第十二军急速轻装撤退,那莱芜战役最后被歼人数就不是现在的6万,而是将达到近10万人。

事后粟裕确实有后悔之意:“如果了解到王耀武的性格,那我们即可大胆地将部队插到济南附近,这样那第十二军也就无法逃跑了。”

陈毅对自己这位精通战争艺术的战友是大加赞赏:“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打愈奇,愈打愈妙!”

23日,莱芜战役还没有彻底结束时,延安已经走出了第二步、第三步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向还在酣战的华野将领电示:“本战役胜利后,乘胜进攻胶济路。”

从24日开始,华野以收复博山县城为开端,很快将这场乘胜进攻演变为横扫胶济路的滚滚洪流,先后解放县城13座,再歼蒋军1.4万。

此次战役中,解放军以伤亡6500余人的代价,歼灭蒋军7万人,缴获轻重机枪2058挺(相当于内战初期我军机枪数量的20%),各种炮421门。

难怪陈毅战后幽默地说:“老蒋军是嫌我们武器不好,送枪送炮来了。”

战场上脱离指挥的韩练成,后伪装成“突出重围”“逃回”南京,使蒋介石认为李仙洲集团并非全军覆灭,因而传令嘉奖,并委任他为“总统府”中将高级参军。

直到1948年10月,因被收留改编的警卫排中有一人逃跑,得到通知的韩练成先是逃往香港,而后辗转来到北京,出席政协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后陈毅代表党中央问他:想当民主人士还是当共产党?韩练成当即表示:要当共产党,从当兵开始也干!

他于1950年恢复党员身份,后历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

七十三军军长韩浚被俘后被送入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韩浚曾在黄埔一期学习时加入中共,并被保送到苏联红军大学中国班学习。

从苏联回国后,中央任命韩浚为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派他和卢德铭一起到江西发动起义。

可韩浚一行在路上碰到反动民团,卢德铭逃脱,他本人却当了俘虏。此后,韩浚发表了脱党声明,转入国民党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底,韩浚被特赦释放,定居武汉。任湖北省政协文史专员,湖北省政协常委。1989年9月7日以96岁的高龄去世。

人生如同一个多变的舞台,这两位都姓韩的军长,都在这个舞台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一个从旧军人转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一个则从大革命时代的老共产党员转变为国民党的主力战将。

这充满人间悲喜的结局,让后人感慨万千。

李仙洲战后作为战犯被改造教育,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释放。此后历任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关于李仙洲最有名的事情是,电影《南征北战》中那个大喊“看在党国的分上,拉兄弟一把”的李军长就是以莱芜战役中李仙洲为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有人询问李仙洲,《南征北战》中的李军长是不是他,李仙洲回答,经过是真实的,不过当时自己没有电影里的那么狼狈。

作为对那场战役刻骨铭心的记忆,李仙洲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来在2月24日来莱芜张家洼一趟,就是当俘虏的那一天。

不过,在他重返故地寻踪的过程中,很难再寻找到当年那个困守他的小小的莱芜城,刻在他心里的那座古城变得陌生了。

那些双方拼死争夺的山头蕴藏着丰富的铁矿,在战场旧址上,一大批冶金企业陆续建立起来。一个已经脱胎换骨的新莱芜正在泰山之阳日新月异地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莱芜战役的胜利,打乱了蒋军全面进攻的部署,战后,国民党方面也进行了检讨,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总结说:

“吾人受此挫败,损失重大,使党国蒙忧,实有无限之沉痛与惭愧。”

然而,他却没有多少时间沉浸在沉痛与惭愧中。在尴尬的棋局面前,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了全面进攻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

为此,蒋介石派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设立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统一指挥45万大军,再次掀起铺天盖地的进攻浪潮,目标直指莱芜、新泰、蒙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还下令堵住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迫使黄河回归故道,将华野退向河北的退路完全截断了。

二十余万华野大军再次又陷入了对手的重重包围之中。

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孟良崮战役,即将在泰山之阳、天之东方的齐鲁大地上奏响激昂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