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8月7日,老蒋介石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延安,他很好奇,这个孕育了共产党革命火种的地方,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老蒋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这里的,但只待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他就突然飞回南京,连原本定下的庆功宴也没有参加。

在飞机上,老蒋沉默了很久,然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他说自己跟毛主席斗了这么久,但真没想到他一直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很显然,这对老将来说,冲击很大。

也许这就是为何国民党注定无法战胜共产党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回到两年前,国共双方在美国的斡旋下,经过漫长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双十协定》,然后在谈判会场,老蒋和毛主席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照,这也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合照。

然而这次谈判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兑现,老蒋玩起了“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

就在协定签订的当天,美国出动了三路人马,分别进入青岛、天津、北平,与此同时,老蒋在一天后就下达了一条密令,开始对共产党员进行“剿除”。

老蒋为了夺得天下,不惜引狼入室,在这个民族危难的时刻,解放军众志成城,在平绥、津浦、平汉三大战场连战连捷,狠狠地教训了国民党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老蒋才明白,想要获得内战的胜利,仅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很难做到。

而美国政府也对他们失望不已,既然事不可为,那么他们就打算出面调停,营造一个暂时和平的环境。

于是在1946年1月5日,国共两党又一次达成停战的协定。

但老蒋仍然不死心,再一次借谈判为幌子,开始秘密部署,想要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击中原解放区,到了这个时候,内部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当时,国共两方的军事实力对比仍然是很悬殊的,国民党总兵力近450万,且拥有大量美国援助的先进战机、步军装备,而解放军只有120万人左右,空军和海军更是接近0。

从理论上来说,国民党确实是有速战速决的可能性。

但双方的民意基础却呈现很大的反差,国民党是借助美国的力量,对内压榨百姓,对战争不择手段。解放军虽然条件艰苦,但有老百姓的拥护,这就是差别。

这一年8月,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样的经典言论。在他老人家看来,人民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可惜那时候的老蒋是无法有这种体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绝对优势下,却屡战屡败,这让老蒋非常恼火,到1947年3月,老蒋决定改变战略,原本国民党是拉开战线在黄河东西两线齐头并进,改变为重点进攻延安,他想要动摇解放军的根基,而那个时候,延安的守军只有2万多人。

在这个非常时期,毛主席作出了一个非常大胆,却出乎国民党意料的决定,不作任何抵抗,主动撤出延安。

这个决定,就连我们自己党内,大多数人也无法接受。要知道,当时的延安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同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的意义。

但毛主席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国民党拿下延安不是胜利,而是失败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3月19日,毛主席带领区区数千人的部队,从王家坪撤退,他们的周围不远处,是国民党20多万精锐部队。

之后解放军主力转移到陕北,陈赓带领的另一支主力则在晋南地区收复失地,国民党的进攻就像打到棉花上,而解放军却实现了南北夹击,国民党的西安和胡宗南战线都面临双线作战。

之后毛主席妙手回春,他发出一封密令,让陈毅和粟裕走了一个大曲线,绕道攻击鲁中重镇泰安,在不可能的时间和不可能的地点出现,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歼,张灵甫命丧战场。

另外在华北方面,聂荣臻部在正太战役中大获全胜,连续拿下正定和栾城这两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的中央部队中,西北野战军祭出“蘑菇战术”,又多次重创国民党军,至此,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战术,实际上已经完全失败,而且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时回想起在从延安撤退的时候,毛主席说的,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的目标是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他要用延安这一座城,换一个中国!

伟人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是何等的高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国民党阵中,他们派出了最精锐的胡宗南部20多万人进攻延安,另外还有其他部队对解放军进行牵制,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但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胡宗南害怕老蒋的军法处置,甚至编造了一个假的战报,把不费一枪一炮的延安之战极尽吹嘘,但这只能一时蒙蔽老蒋。

当老蒋来到延安后,胡宗南内心焦虑不安,他担心事情败露后老蒋的反应。只能忙前忙后,给老蒋安排好食宿事宜,让老蒋在延安能够享受到南京的同等待遇。

连洋瓷脸盆、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这些东西,都是空运过去的,另外还从海边运来大批山珍海味,只希望老蒋在延安散散心,也许心情好了,便会对他“从轻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老蒋又岂是这么好糊弄的!刚下飞机,老蒋就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压根就没有提延安的事情。会议上,老蒋一反常态,要求所有的部队,在以后的战斗中,放弃稳扎稳打的作风,必须要跟解放军拼命,如此才能弥补士气方面的差距。

会议的最后,老蒋语重心长地对胡宗南说,陕北是现在的主战场,必须要确保战线的连贯性,他再给胡宗南一个月的时间,要求他拿出成绩来。胡宗南连连称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直到第二天上午,老蒋才慢慢悠悠地来到那一排窑洞外面。那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工作、生活十多年的地方,老蒋站在门口端详许久。

这些窑洞,不管是外面还是里面,跟普通老百姓住的窑洞都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破烂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毛主席住过的那间窑洞,墙壁已经出现了很多裂缝,也没有好好地修缮,只用一些茅草简单地填补了一下。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个由烂木头临时组装在一起的书柜。

整个窑洞都坑坑洼洼的,光线很阴暗,就是在这里,毛主席签署了无数的军令,带领解放军打赢了无数战役。

在这破窑洞生活的十几年,也是毛主席文化创作最高产的阶段,难以想象,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斗志,做到了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随后老蒋就回了宾馆,沿路一言不发,脸色阴沉,他做了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对胡宗南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再次审核修改了一番,然后就心绪不宁地坐上飞机,连庆功宴也不参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两年前国共谈判的时候,美国的观察员一行人应邀前往延安,在那里考察了10天的时间,随行的美国记者斯蒂尔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他说,延安是个“可怕的地方”。因为他担心,如果在那里多住一天,也许他也会变成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来自敌人的感慨,也许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延安精神,从1935年10月起,就由中央红军从二万五千里外,经历了万千劫难后,带到这里。

在13年的时间内,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燃燃烧起,我们的党,以及我们的国家,也在发生历史性的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安为何这么特殊,毛主席的总结是最精辟的,他说过,陕北有两个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我们在这里扎根,又从这里出发,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和一切制度,在源自于这里。

我们党和国家崛起的道路,靠的就是团结和奋斗。当年我们选择在这个最穷苦的地方,在国民党看来,是不足为患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延安,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在那里仿佛找不到现代文明的痕迹。

我们的老革命先辈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这样形容当时的延安,这是地球上最黯淡无光的地方之一,所以,我们必须从头开始。

延安不仅仅穷,还要面对国民党的全面封锁,不奋斗,结局就是饿死!这也是毛主席所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4年,相比十年前,延安又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虽然还是穷,但是这里到处都是田地,牛羊满山跑,军民一心,这里就是希望的原野啊!

埃德加·斯诺的妻子海伦·斯诺对此深感震撼,她是这样总结的,她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有一种天生的优势,他们能够用最少的东西来维持生命,这正好也是人类之所以比动物优秀的一个标志。

尽管物质条件很简陋,但整个陕甘宁地区,依然形成了一套有独特风格的教育、文化和生活体系,也有了手工业和商业,新中国的锥形,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诺说,共产党跟其他国家的其他所有政党都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基本点,他们的生死存亡都是和人民捆绑在一起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是最理想的政党形态,当年中共七大,就是在延安城北的杨家岭召开的,在这个革命遗址,现在还能看到墙上的那四个显眼的大字“同心同德”。

当年美国观察组的成员谢伟思对此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他曾经在中国工作多年,和两党都有多次合作的经历,他说共产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敢于承认错误和失败,并且在找到了更好的改进措施时,及时地进行修正,这就是共产党的“实事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在内忧外患下,在极不平衡的实力对比下,在美国的干预下,最终共产党还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爱泼斯坦说,共产党的高层下到基层,似乎从来都不带警卫,这在西方国家是不敢想象的。

他说,因为共产党代表的就是人民,他们站在人民的中间,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这也许就是世界上最和谐,最安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