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榫卯、掐丝、苏绣、纸浆画、古法线香、古砚传拓等传统技艺为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

“传拓技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它是一种复制和保存文献资料的方法,被普遍运用在金石器上,主要包括古代的碑刻、金文、砖瓦、古砚等图案与文字的传拓。”6月14日,嘉定博物馆文博馆员、藏品管理部副主任杜以志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师生们带来古砚传拓技艺,介绍传拓的起源、原理、发展历史,展示不同的拓印方法和工具,并现场教大家如何拓印汉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纸、刷水、捶打、刷实、上墨……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拓印的基本技巧。只见他们先将宣纸平铺于砚面,用毛巾蘸少量水按压,再用鬃刷轻轻打刷,让古砚纹饰凸显出来。待宣纸微微阴干后,用拓包汲取少许墨汁,均匀拍打于宣纸砚面,很快一幅古色古香的传拓作品就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拓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拓技艺因其特有的功能与作用,至今无法被任何一种现代化手段所替代,近年来也越来越受重视。目前的传拓技艺包括平面拓、全形拓、乌金拓、蝉翼拓、颖拓等,能最大限度地采集原作文字、图案、设计、纹路等表面信息,且能更直观地展现原物的细微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开眼界!我不仅体验了传统文化之美,还感受到动手的乐趣,更提升了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学生项越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掐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法线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浆画

据介绍,除了每年至少一次的大型非遗系列活动,同济大学学生社团也经常不定期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同济大学共举办包括纸浆画、缠花、掐丝珐琅、刺绣、竹编、汉服体验、漆扇、香囊制作、螺钿胸针在内的近40场非遗文化活动,吸引1400余人次参与。

张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