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女生姜萍,闯进了全球数学竞赛12强,此事持续引发关注。一方面,不少人赶赴涟水,姜萍老家、就读的学校等地成为了打卡点;另一方面,姜萍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封神”,其背后的故事十分引人探寻。

人红是非多。一个人走红后,任何瑕疵或疑点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新一代网红大抵难以逃避这样的“规律”。但姜萍这样一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中专生,在舆论的潮水里,如果被极速捧起来又被极速“摔下去”,那就荒谬了,也令人不忍。姜萍之所以爆红,除了参赛成绩惊艳之外,她的中专生身份和小镇少年的符号,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的背景,符合逆袭话本的特质,但也容易被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拿来挑刺,似乎一介中专生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质疑,不能离开公正的立场,奔着专门拆台而去。

一直以来,造神又毁神,成为一种隐秘的趣味,在舆论场反复显现。就对姜萍的关注而言,要警惕从“众星捧月”到“众口铄金”的发展趋势。外界究竟希望这个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舆论场上的态度变化莫测,以至于魔幻化,会给一个孩子带来何种观感和压力?

数学研究是寂寞的,也是枯燥的过程,一名平凡的求知者其间表现出来的上下求索、矢志不渝精神,才是这起事件最值得关注的亮点。而一名中专生“后排高速插上”的轨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范儿,也理应赢得尊重。姜萍的数学老师王闰秋接受采访时说,决赛难度要远大于初赛难度,如果姜萍同学在决赛没有取得大家想要的成绩,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多地去苛责她,希望她能享受这场比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老师的殷殷期盼,也代表了想要呵护姜萍的广大网友的心声。接下来,就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这个女孩吧,让她做喜欢的事,过她选择的人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