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害怕中国什么武器?有人可能会说是歼-20,也有人会认为是高超音速导弹,还有人认为是核武器。然而上述武器其实是确保中国不会被美国欺负,并不会对美国的“国本”造成威胁,因为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无论歼-20空战性能多强悍、无论高超音速导弹突防能力多强、无论核武器的杀伤力多大,只要美国对中国“秋毫无犯”,自然不需要害怕这些中国武器,所以上述武器只会让美国感到忌惮,并不会让美国真正感到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国手中有一样“武器”,却令美国如临大敌,他们用尽各种手段针对中国的这个“武器”,甚至不惜违背过去百年来支持的“自由贸易”,转而去拥抱贸易壁垒,中国的这个“武器”就是:电动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抢尽风头,吓得德国政府呼吁德国车企不要被吓倒,并拿出1100亿欧元发展电动汽车之后,中文互联网上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舆论攻击就多了起来,很明显,美国的“网络水军”又出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美国政府又开始大肆宣传“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甚至将中国电动汽车比喻为“装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国电动汽车一旦进入西方市场,就会被中国跨洋遥控,给西方国家带来威胁”。2024年,美国政府又开始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主要针对的也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组件这类新能源产品。前不久,美国和欧盟陆续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昂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打压的时候,网络上也开始充斥着对电动汽车的质疑,想当年特斯拉电动汽车爆火的时候,这些人没有跳出来嘲笑电动汽车就是“老头乐”,中国电动汽车爆火的时候,各路牛马蛇神就全部跳出来了,很明显,这些人不是反对电动汽车,而是反对中国的电动汽车,或者说中国什么项目干出成绩了,他们就反对什么项目。过去西方就空间站,这群人就鼓吹“科技在文明手上”,现在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他们就“与月薪3000的我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网络上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几点,首先就是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不算新能源,理由是在很早之前就出现过使用电力驱动的汽车。那些牛鬼蛇神甚至还将日本的氢燃料汽车封为真正的新能源,却似乎忘了,很久很久之前,人类就发明了氢气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电动汽车是不是新能源的问题,美国早就给出结论了,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法令》,首次为业界应用数年的概念“新能源/替代燃料”给出了官方定义:生物燃料(比如乙醇)、天然气、氢气、电、丙烷,以及其他今后可以通过能源部规则的燃料。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这是人家西方早就承认的事情了,特斯拉电动汽车出现的时候,没人否认其新能源的身份,现在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蒸蒸日上,就有人开始阴阳怪气了。幸好核动力航母与核动力潜艇不是中国先制造出来的,否则依然会有人嘲讽所谓的核动力其实就是“烧锅炉”,是一种落后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个质疑,就是所谓的“电动汽车”不环保。这些人的理由是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大多都是火力发电厂提供的,并且电动汽车的电池将来回收后,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然而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就算电动汽车使用的电都是火力发电站提供的,那电动汽车至少也能做到终端零排放,而不像传统燃油汽车那样遍布城市到处污染环境,这对于保护环境与治理来说,就有非常大的区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电动汽车就相当于将排放全部集中到火力发电站那里了,这就带来了集中治理的优势,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目前所有的火力发电站都远离市区,对城镇居民的空气污染极低,并且火力发电站都要进行严格的脱硫、脱硝和去粉尘,每个烟囱上都有监测装置,能够随时对其进行监控。反观传统的燃油汽车,他们的排气管基本都没有安装什么脱硫、脱硝、去粉尘装置,属于走一路排放一路。就从这一点就能得出结论:电动汽车远比燃油汽车环保。

况且,随着中国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量越来越高,电动汽车距离真正的绝对环保目标是越来越接近,这一点燃油汽车永远都无法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所谓的“电动汽车的电池不环保”,大概是把多年前的普通电池宣传污染的概念直接套用在如今的电动汽车电池上。然而批评者们不知道的是,相比电动汽车使用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燃油汽车的铅酸电瓶对环境的污染更大。因为铅酸电瓶经常被小作坊回收,而小作坊在回收里面的铅时根本不注意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反观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大电池,主要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至于所谓的西方不要电动汽车的电池,要求中国自己回收,只能说这种事要是真发生了,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现实是电动汽车电池有镍、钴、锂等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各国都在发展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业务,比如拜登政府颁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就为了削弱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回收领域的主导地位,推出了专门的条款鼓励北美公司积极回收电动汽车电池。欧洲的沃尔沃也制定了计划,将回收的电动汽车电池,交给下游供应商进行回收处理,提取其中的镍、钴、锂等金属材料。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主管也曾表示:废旧电动汽车电池中的矿物质锂、钴、镍的平均价格在1000至2000欧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巴不得将这些电池全部拿回来,西方怎么可能把旧电池交给中国?反倒是传统燃油汽车使用的铅酸电瓶,因为很少有大公司进行回收,反而会落到小作坊那样,造成环境污染。

那些对电动汽车环保的质疑,其实都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电动汽车的确做不到零污染,但是绝对要比燃油汽车环保的多。

而且美国之所以要打压中国的电动汽车、太阳能,可不仅仅是出于商业目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动汽车、太阳能是中国“全球能源互联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的电动汽车竞争不是利益之争,而是关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能源转型?不仅仅是因为环保,更重要的是中国天生的“能源缺陷”,中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天然气与石油资源有些匮乏。石油这个东西属于老天爷赏饭吃,中国自己的石油储量非常有限,而中国又是全球第一工业大国,这就导致中国的海上能源通道始终面临敌人的威胁。如果在中国近海打仗,以中国目前的海空兵力,依靠完善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就算是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亲自杀上门,也肯定占不到好处。可一旦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不来中国家门口打架,只是跑到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来威胁中国的海上能源通道,那中国就比较被动了,眼下中国海军的远洋舰队在脱离岸基力量的掩护上,尚不具备与11个美国航母战斗群正面硬拼的准备。

所以为了在能源方面不受制于人,中国一方面从巴基斯坦、中亚、西伯利亚方向建立新的能源通道,另一方面也要抓紧能源转型,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比如工业所需的大量电能,过去需要火力发电站来提供,而中国一部分火力发电站都使用天然气与石油作为主要燃料,如果能够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发电,就能降低对石油与天然气的依赖。而中国的电动汽车能够全面铺开,那么就能降低整个社会对石油的依赖。

而想要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全面铺开,中国过去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电力转移。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就越高,电动汽车数量越多,对电力的需求又会进一步提高,带来沉重的电力负担,一方面是基础电力设施需求升级完善,这点中国电网可以解决,而一方面对于电能的高要求,则受限于当地的发电能力。

中国过去的问题是:风电、水能、太阳能这些发电大省,距离中国的人口密集区、工业区距离非常远。比如甘肃是中国的风能发电大省,但是当地因为用不了那么多电,就导致甘肃许多风电场只能停转,一年有时候会白白浪费1000亿度风电。在过去,电力在电网中传输会出现损耗,因此一座发电站所发出的电力,只能供大约几百公里范围内的地区使用,超过1000公里就无法以低成本的方式传输过去。因此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国明明很多地区的电力富余不少,但是却无法传输到其他用电地区,云南的水电只能就近卖给东南亚国家,而东北一些地区却要就近从俄罗斯那里购买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研发出“特高压”技术,凭借超高的电压,特高压电网的远距离输电损耗极低,最远输电距离可达5000公里!这意味着,在特高压电网全面铺开后,中国发电基地所产生的电能,不仅能够满足所有大城市、工业区的需要,甚至还出口到周边国家,覆盖大半个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南亚。只要各国跟着中国进行能源转型,到时候凭借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在亚洲、中东地区,就能够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东南亚这些电力短缺的地区,将在中国的帮助下彻底告别电力紧张的问题,这就是妥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雏形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国开始对外出口电动汽车,其实也是在刺激其他国家进行能源转型,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与特高压技术形成依赖。当各国民间开始流行中国电动汽车的时候,政府就要解决电力问题,这种搞基建的事美国没法跟中国比,就注定要在竞争中落入下风。

当周边国家都开始使用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特高压技术,等到中国电力出口到整个亚洲、中东,到时候可能就真出现了“人民币与电绑定”的情况,达到类似于“美元与石油”绑定的效果。一旦各国都在新能源方面对中国形成依赖,那以后谁还会给美国好脸色?而这也是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如临大敌的真正原因,美国已经从中国的新能源布局当中嗅到了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