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东北战场和华东战场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两家野战军打法却有很大差异。

一、东野怪现状

我们看一个细节。

据《陈明仁将军传》载,1947年2月,国军在德惠战斗中顶住东北民主联军猛烈围攻,得胜后继续追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率一个连进驻农安县的郭家屯,这里之前已有一个连兵力防守。

陈明仁作风比较亲民,到屯子里就和连队官兵谈话,询问这里的敌情。谁知,士兵们要么答非所问,要么避而不谈。陈明仁感觉很奇怪,正在此时,陈的副官扯了扯他的衣角,示意不对。两人便退出屯去,慌忙逃走。

副官发现屋顶上的哨兵穿的是共军衣服,原来,郭家屯一个连的国军,进屯之后就被东北民主联军全部俘虏,东联将士换了衣服在这守株待兔。

为啥没当场把陈明仁扣住呢?还是他相对朴素的作风救了他,当时陈明仁和副官都穿着普通的军服,大概没有什么明显的将官标识物,解放军士兵没认出他来,也不想搞出太大动静,否则就没有后来的开国陈上将了。

这个细节和华野、东野打法差异有什么关系呢?

看战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以小见大,才能品出做人做事的学问,才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事业,否则就是纯粹看热闹。当与不当,读者朋友们尽可当笔者是瞎说。

第一,陈明仁为什么敢带着一个连就随便深入前线?

第二,陈明仁七十一军,为什么出现以连为单位散开部署的情形?

国军傻吗?不怕被消灭吗?自然是怕的。之所以这么干,就是拿准了东联不可能在那样的条件下灭他一个连。

从这个角度延展开去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东北我军作战,极少有以国民党军的军级单位为进攻目标、以全歼为最终目标的情况。

大家印象深刻的,大概会是直接导致陈诚下台的全歼新五军的战役。

我们看一组资料对比。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国军共出现过18个军级单位,他们被消灭的时间及战役如下:

新一军,1948年10月辽沈战役黑山、打虎山一线被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三军,同上。

新五军,1948年1月公主岭战役,大部灭。2月,漏网的一个师被灭。

新六军,同新一、新三军被灭。

新七军,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长春投诚。

新八军,1948年10月辽沈战役,锦州之战被灭。

十三军,东北未被灭,平津战役中和平改编。

四十九军,同新一、新三、新六军被灭。

五十二军,未被歼灭,逃台。

五十三军,1948年10月至11月,辽沈战役被全灭。

五十四军,未被歼灭,逃台。

六十军,1948年10月长春起义。

七十一军,同新一、新三、新六军被灭。

九十三军,同新八军被灭于锦州。

青年军207师(后为207军),1948年10至11月,辽沈战役中被歼灭(分处于两地)。

骑兵第一军,辽沈战役被打散。

骑兵第二军,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投诚。

骑兵第三军,空番号,东北“剿总”自行解散。

特点很明显,在辽沈战役最终决战前,东北我军只成建制歼灭过一个军级单位,新五军。

我们再对比着看另一组数据,华东野战军解放战争期间,共歼灭过多少军级单位。

二、华野重全歼

华东大概分两个时段,一是1946年6月至1946年12月,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分开作战,二是1946年12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

国民党军的军级单位共出现42个,被灭时间和战役如下:

整编第2师,1948年济南战役被灭。

整编第4师,未被灭。

第五军,1949年1月淮海战役被灭。

第七军,未被灭。

第八军,同第五军被灭。

整编第9师,同五、八军被灭。

十八军,1948年12月淮海战役双堆集被灭。

十二军,莱芜和兖州两战打光,淮海战役二次被灭。

整编21师,未被灭。

二十五军,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碾庄圩被灭。

整编28师,未灭。

整编32师,未灭。

整编40师,未灭。

整编41师,同五、八、九军被灭。

整编44师,未灭。

整编46师,1947年1月莱芜战役被灭。

整编47师,淮海战役被灭。

整编48师,未灭。

整编49师(即东北战场的四十九军),未灭。

整编51师,1947年1月鲁南战役被灭。

整编52师,未灭。

五十四军,去东北。

整编55师,未灭。

整编57师,1947年9月沙土集战役被灭。

整编58师,未灭。

整编59师,1948年11月起义。

六十三军,淮海战役被灭。

六十四军,同六十三军被灭。

六十五军,未灭。

整编66师,被刘邓大军灭过一次,重建后未被华野灭。

整编68师,未灭。

整编69师,1946年12月宿北战役被灭。

整编70师,淮海战役陈官庄被灭。

整编72师,1947年4月泰安战役被灭。

七十三军,莱芜、济南战役被灭两次。

整编74师,1947年5月孟良崮被灭。

整编75师,1948年7月豫东战役被灭。

整编77师,1948年11月起义。

整编83师,淮海战役被灭。

整编84师,1948年9月济南起义。

整编88师,未灭。

第九十六军,未灭。

被全歼的军级单位多达9个,若把七十三军重建后再次被全灭重复计算,粟裕指挥华野实际全歼的军多达10个,几乎达到四分之一。

数据反映情况最直接。背后代表了什么?究竟是能力差别,还是别的因素?

题外的话。最近各大平台对党史军史体裁内容限制的很厉害,很多时候写出来几乎一分钱赚不到。即使如此,还有巨量营销号,采取AI二次加工的方式,但凡有好一点的创意出来,就蜂拥而上进行搬运和抄袭,把本就很少的流量偷走,弄的原创者们苦不堪言,能支持到现在,纯系靠爱发电。

如本篇文统计东北、华东国军番号及被歼灭时间、战役,花费不少精力。但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能再坚持多久,实无信心。时事如此,夫复何言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