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网上对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门诊主治医师俞莉鸣不平。

原因是5月10日上午,按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计划,俞莉老师要对2019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班级(据媒体报道,这是一个留学生项目班)进行《Pediatrics》课程讲授,但她发现其科室的患儿病情危重,疑似脑出血,死亡风险高,遂留下来紧急处理,导致未能及时赶到教室,上课迟到29分钟。

最终被学院从轻处理,认定为教学差错,扣发当月奖金2000元、全校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不仅如此,目前俞莉处于被南方医院儿科门诊停诊状态。

这件事,从该学院的《通报》中看,既用肯定的态度叙述了俞莉的救死扶伤过程,又强调了延误上课,本来可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的严重性质;既强调了俞莉“顺利完成授课任务,未造成不良影响”,又给予了从轻处理,但并不轻的处理。院方到底是表扬,还是要处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在该医学院所谓更高的层面,简单推测分析下院方的处理初衷。可能是这样的:一是充分体现学院教学、医疗管理的严格规范,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树立内部科学有序的管理风气。二是因为是留学生班作为学院的重要办学项目,又涉及外事工作,遭遇留学生反馈此问题,因而高度重视,以体现对外来学子的礼遇和尊重。三是在这件事上,可以预想,学院肯定也做到了内外有别,也做好俞莉的思想工作。要不,不会一个月之后,该通报才被传上网络。这里面,肯定有一些隐情。

至于对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还是南方医科大学的评价,网上已经有很多声音,我不想再过多去点评。在这里,我想更多说下俞莉。

作为俞莉,她既是医生,又是教师。在这两种身份切换间,她貌似遇到了一个“两难”之事。一边是需要救治的危重患儿,另一边则是嗷嗷待哺的外国学子。在同一时空下,她无法兼顾救人和教学。

救人之际,哪有什么功夫再去给院系逐层报告请假等等,这样可能几个电话下来,人命都耽误了。她本能的选择是,留在科室,紧急处理患者病情。

医生的第一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俞莉此次的所作所为,标准地讲,是职业道德的体现,是良知的使然,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可贵实践。特别是践行了“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南方医科大学校训。

虽然她遭受了或许不该有的处理,不仅失去了应得的收入,也给她从事六年的儿科医疗工作业绩蒙上了阴影。

但是,俞莉值了!

至少俞莉遵从了良知的选择,内心是踏实的。这是因为,她以个人利益为代价换回了患者很可能失去的生命安危。这也是为什么网上舆论对她报以赞誉的重要原因。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至少两则故事。

1921年,林巧稚参加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试时,考场上一名女生突然中暑晕倒。林巧稚立即中断考试,全力对其进行急救处理,直到女考生恢复。而她因此耽误了自己的考试时间,未能完成所有试题。但协和医学院的老师们被她这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死扶伤的精神所打动,认为这正是一名优秀医生所应具备的品质,最终破格录取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3月4日,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靳金梓,她在求职途中遇到一位老人摔倒,便上前帮助,并将老人送上救护车才离开。她的善举被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看到,直接予以录取。该院认为,靳金梓的行为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担当,这种品质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不仅没有对俞莉及时作出表扬,并把这样的案例作为一种鲜活生动的教材,宣教给学生,讲给社会,以及传递给很多拟报该校的高考学子及家长,而且还给予俞莉处理,这是南方医科大学的重大损失。

表面上看,俞莉成为了反面典型,而实际上,俞莉的高尚的医德和人品却穿透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该院若容不下她,一定自有更高处。

医者仁心,仁者爱人。挑战群体内心中的“善”,必然走到社会良知的对立面,舆论不怒才怪。作为该院的上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这时“坐不住”了,发布回应中称,学校正在向相关单位了解核实情况,后续将跟进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一个“跟进处理”!按照舆论规律和一般走向,及时矫正,善待俞莉,就是善待南方医科大学自己,也是维护医生群体的尊严和社会殊遇的明智之举。

希望有明白人。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