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好啊姐妹们,我现在还在上海赛先生科学总部旁的酒店,刚跟赛先生科学的老师们对细节到现在。

今天直播间拍下课程的每一个姐妹,大家的上课体验和排课节奏我们都会妥善安排的,记得48小时内保持手机畅通。

如果联系不到班主任或者有需要我们协助的地方,请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请不要怕麻烦,我们都会尽最大能力负责到底,陪大家在这条科创路上走出精彩来!

找我们客服最方便的通道,就是添加小管家微信,直接私信留言给我们就好。

回顾课程细节可以参考:《》

今天的文章是昨晚半夜写的,预计今天会很多事情要处理,但又很想跟大家聊聊姜萍,所以半夜躺在床上的时候,就用手机码字写了下来。

结果今天忙到忘记发了,这会儿才想起来,虽然晚,但还是想跟你们聊聊天。

你们肯定也都知道新闻了,17岁中专生姜萍以总分93、全球排名12名冲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堆名校、大佬的包围圈里,姜萍一枝独秀,绝对震撼人。

除了给她无数祝福和鼓励之外,我们也从越来越多的信息里知道,原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一个很神奇的竞赛——

往届冲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里面的人,还有过外卖员、初高中生、律师、销售员、文物修复师、程序员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和经历不一。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是对数学的热爱和痴迷

而随着越来越多新闻细节的分享,我们也发现在今年入围过程中,能支撑姜萍冲进决赛的关键要点,是这三个因素——

天赋、勤奋、伯乐。

每一个都是缺一不可。

这三者之间的加持,让她获得了破圈的机会,让机会来了的时候她成了接住机会的幸运儿,让她拿到了一张大部分中专生可能想象不到的机遇和门票。

这事给我带来的思考和感触还是蛮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感触最大的第一点,是王闰秋之于姜萍,犹如伯乐之于千里马。

姜萍这件事情能成,也再一次证明了:伯乐有多重要。

这个比赛是她老师建议她去参加的。我们反过头来看她老师——王闰秋,他本身也有几个特质。

第一,熟悉数学。他自己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基本上是根植在他的读书、结婚、生活等阶段,包括姜萍自学高等数学的书目推荐,都是王老师给的方向。

第二,热爱数学。据报道他跟他的妻子也是知音,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数学,一直给姜萍鼓励和信心,这份纯粹的热爱我相信肯定也影响了姜萍。

第三,他有赛事经验。他是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长期参赛者之一,他已经参加不止一届了,这次他也入围了决赛,排名1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个特质结合起来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让姜萍有了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飞翔的机会。

在老师王闰秋带领下,她走的是直线,而非弯路更不是反方向的路。

如果没有王老师,姜萍到了中专后数学学习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断,或者不至于走的那么快速; 如果没有王老师,姜萍大概率不可能会知道有这样子的一个比赛,以及从过来人的备赛经验中获取更多的备赛策略和学习思路; 如果没有王老师,姜萍不可能有勇气去参加和挑战那么大难度的一个比赛,王老师的那句“试试看,外卖员、快递小哥都可以”,何尝不是给姜萍卸掉了所有的包袱,包容她所有的得失?

所有的一些小概率的机遇,姜萍都遇到了,于是她厚积薄发,一飞冲天,达到了大部分中专生所不能想象的学术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感触最大的第二点,是哪怕互联网再普及,但信息差还是真实存在的。

阿里巴巴竞赛的初赛模式,其实给了很多普通人更多的机会。

和决赛不同,初赛是开卷、线上的模式。

比赛是可以查阅、参考各种资料的,只要不和他人讨论,参赛选手怎么考都行。

这个形式,在一些国际数学竞赛的复赛/决赛中也常出现,因为它考察的是是孩子开放性的、偏研究的能力。昨天广州顶尖的初中神学院二试题,也是偏向这种方式,我很欣赏的。

这样子形式的考题有什么优点呢?那就是给有持续兴趣、善于思考、有一定独立研究能力的选手,有更多的脱颖而出的机会。

可以想像,姜萍在那两天肯定大概率更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用她的专注、对数学极致的热爱和探究能力去回答每一道问题,那她就多了更多的找到数学难题通道的机会。

我相信在姜萍参加这个赛事前,王老师肯定把这些情况跟她分享过,而对于持续坚持学数学的姜萍来说,在这样子的开卷模式下,她的整体表现能力还是相当优秀的。

这便是信息差。

我们可能一听到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就已经吓到打退堂鼓了,但是信息差可以明确告诉感兴趣的人,这并不一定无法达成,不是非得要数学竞赛金牌得主、专业大牛才有可能闯入决赛,在这样子的考试机制下,你也是有机会的,它对持续耕耘者友好。

801个入围决赛里,一定有很多像姜萍、王老师一样的持续耕耘者。

在科创赛道也很多这样子的孩子。很多姐妹会以为,获得科创国赛一等奖的孩子,作品难度一定相当高吧?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比如这是我昨天和今天直播间跟大家介绍的一个孩子,来自云南玉溪的一个小学生。

他的一个作品获得了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的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觉得技术难度很大?

其实并不是。

他发明“老年人多功能辅助吸管勺”创意,来源于他爷爷亲身经历。

爷爷车祸受伤了,所以双手无法完成精细动作,每次看到爷爷吃饭手抖汤汁倒出来,都很心疼。

所以他想发明一个东西,能够帮助爷爷更好进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他对于与家长的这种关家人的这种关心,用到他的科学发明的创造中。

在Maker课堂上老师的步步启发下,孩子从设计—调研制作—测试—改进,不停地迭代自己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完整发明日志模版,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发明大会模版”

最后这个作品让我很吃惊的是,它综合地把吸管和勺子功能综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个不可能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地的信息差是一定存在的,云南玉溪去接触全球发明大会这么高级别的赛事,能明白赛事核心要点的人绝对也是少之又少。

而这个小同学可以在这样子的学习模式中,把他的所思、所感、所爱、所愿落地变成了现实,把之前学过的科学知识用在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时候,他就已经超越了很多很多同龄人。

所以他在最后结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老人家。

我是特别动容的。我甚至已经开始在期待,自己孩子也有一天,拥有这样子的美好品质。

像今年广东省的“最美南粤少年”评审标准里,就有一个核心要求是:

看中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真的能服务于社会。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从小要培养孩子、扎根于底的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这几天新闻媒体对姜萍的报道是一件好事,因为姜萍和王老师的例子,给普通人的我们都有启发——

勇于给孩子造梦,

允许孩子去造梦,

给孩子兴趣和梦想的出口。

就像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对姜萍来说是出口,全球发明大会对玉溪的孩子而言也是出口。

出口不一定代表着一定是成功和掌声,荣耀和光环,姜萍和玉溪的孩子跑出来了,但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路上。

出口是兴趣的载体、梦想的镜子,是告诉孩子,原来你热爱的,你所珍惜的,都有发光的机会。

只要走对了方向,脚踏实地去走,就没什么目标达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月哥哥连续拿下省教育厅一等奖季军,和区教育局一等奖冠军,不少姐妹也跟我们鼓掌、鼓励。

我们当然也为哥哥庆贺,此外,这两件事情让我们感慨良多的,还有哥哥这几年成长的连续性。

他的成长是可视的。

他不是一来就立刻一等奖冠军的天赋型选手,不是,他吃过鸭蛋,也拿过三等奖,也试过“千年老二”,但每年我们都在体验、坚持、持续复盘,然后一步一步在起伏中成长。

我之前给大家写过多少“孩子吃鸭蛋也要去积累经验”的赛事经验和分享啊。

我发现之前给大家介绍的赛先生学员,就是上全球发明大会官方宣传视频的那两个小孩子,他们的成长轴也是类似的:

成长是连续性的,几乎每年都有参赛和相关活动。

得过三等奖、二等奖,也创造过一等奖。

但无论如何,都没有让他们停下参与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始终坚定地认为,经历本身是有用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本身都是有价值的。

现在大家都在提学业规划,但有一点特别关键,那就是——

一定不能完全脱离开成长的连续性,以及学业规划的前瞻性,去考虑孩子的未来设想。

对于孩子来说,在自己投入时间和付出精力的事情上,最宝贵的就是热爱、乐观和勇敢。

不辜负这三点,未来就明朗多了。

以上,互勉,Yours,萌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社群姐妹们说赛先生科学能否再补一些名额,直播间没拍到。

我下播后拉着大卢老师聊了很久,终于争取到了一些名额,但不多。因为我们的价格福利实在太好了,已经被投诉了,所以这个捡漏只能在社群。

姐妹还没有进群的话,可以叫我们小助手拉你进去。

▼扫码添加小助手▼

现在还想拍的姐妹,可以到我们社群去捡漏,6月20日晚23:59截止, 过了这个时间我们就关闭报名通道。

大家要抓紧时间了!晚安,明天见!

# end

回顾近期相关文章

喜欢请在看+转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