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前,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人鼓吹“战争经济”的神话;一个多月前,还有某大V专门论述大鹅“越打越富”的原因。怎奈现实打脸太快,就在前几天,Rouble“自由落体”式崩盘了,一夜之间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

“战争经济”的神话在现实面前不攻自灭。不过,仍有相当多的人对“战争经济”执迷不悟,以为这只是个例。然而,真的如此吗?

其实,奥地利学派“掌门人”米塞斯早就论证过“战争经济”不可持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例外。米塞斯在他的经典名著《民族、国家与经济》中,用68页的厚度对此进行了专门论述。

总结起来,“战争经济”之所以必然失败,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原因——

一:“战争经济”会严重破坏劳动分工

米塞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中写道:“经济史就是劳动分工的发展”。这一点其实是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上的共识。米塞斯进一步把劳动分工分为“人员劳动分工”和“空间劳动分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塞斯写道:“空间劳动分工的发展、向世界经济的前进,比所有和平主义者的努力都更有效地促进和平。”而穷兵黩武发动战争的国家,难免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状态,从而严重破坏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联系,这就使得“战争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成功。

米塞斯认为,“战争经济”只有在古代那种相对很少互相通商、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下,才可能发挥作用。而现代经济依赖世界贸易,对于战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战争经济”的失败,也必然会导致战争本身的失败。

二:“战争经济”会随着战争一起失控

其实,那些发动战争的国家并非不知道以上这个弊端,他们之所以相信“战争经济”不会出问题,是因为他们总是错误地以为战争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但战争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总是会从“闪电战”变成“阵地战”,从计划几天就结束的战争,变成几年都无法结束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塞斯分析,由于战争无法被计划,经济活动因而也无法被计划。被意外延长的战争变成了“无准备的战争”,作为补救战争手段的“战争经济”也不过是“无准备的经济”,必然漏洞百出、难以为继。

米塞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中写道:“军事和政治当局一点也不知道战争的预期持续时间。由于这个原因,它们所有的准备都失败了,不管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还是军事方面的。”“当国家主义寻求避免必然的崩溃时,它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三:战争会引发通货膨胀和财政崩溃

常言道:“打仗就是打钱”。战争有时会带来一时“繁荣”的假象,但实际上并不创造财富,而只会消灭财富,并不促进经济,而只会拖垮经济。发动战争的国家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只是常常寄希望于通过“军国主义”的方式,迅速打垮对方从被征服者身上得到超额的补偿,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然而,这样的幻想往往是一场迷梦,就像米塞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中提到的那样,战争繁荣仅对一小部分人有利,整体经济只会日益穷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塞斯写道:“战争大大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战争持续的时间越久,印钞机就越被积极地投入金融当局的服务”。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这就是所谓战争繁荣的本质,它通过从其他人那里拿走东西使一些人富裕。它不是财富的增长,而是财富和收入的转移。”

更可怕的,是战争为国家财政带来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政府往往采取三种手段:1、强征人员和物资,2、增加各种新的税收,3、用国债的方式把战争费用转移给后代。然而,不论哪种手段都是不可持续的,这三种手段用得越彻底,财政崩溃的反而越快。

四:“战争经济”就是全面饥饿的状态

随着战争的进行,随着被制裁得越来越严重,随着自由贸易越来越受限制,发动战争的国家不仅会逐渐深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泥潭,还会越来越被饥饿所困扰。

为了不依赖外国,发动战争的国家应该在国内生产需要的一切,供养自己的人口,装备自己的军队,可惜这一计划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于是就有人想出了提前大量储存粮食,从而为战争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米塞斯指出,这虽然在经济学上不难实现,但其他国家却不可能平静地看着这些战争物资在敌对国家堆积如山,而一定会采取限制措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最终的结果极可能是全面饥饿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撑得越久,结果就越惨烈。

最终,米塞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这本书中证明:把发动战争的前提条件称为“战争经济”是非常荒谬的,任何想要实现这一军事理想的人,不过是想把世界退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甚至更久远的时代,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战争经济”的失败是必然的,不会有例外。

在《民族、国家与经济》这本书中,米塞斯除了论述“战争与经济”,还对“民族与国家”“Socialism与帝国主义”两大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当下“逆全球化”势头下的国际关系具有巨大的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