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山花烂漫。

那年春天,时光正好。

24岁的郭容容参加了光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担任162师政治部电影队放映组长,随部队开拔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顶风冒雪,总是将精力全部放在电影放映上,每每抓住时机,都不忘对电影进行讲解,以加强电影教育的作用。

年轻的女战士精力无限、活力十足,为部队添了一份别样的风采。

可就是这样一位青春洋溢、未来美好的女战士,牺牲在了越南战场,成为首位牺牲在战场的女解放军。

郭容容的哥哥郭成志说:

“容容素质很好,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

但她牺牲是值得的,于中国而言,她完成了一件比艺术家更伟大的事业,那就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全队最出色的舞蹈演员

1974年秋,郭容容参军入伍。

入伍后,年轻的女战士被分配到宣传队当演员——文艺兵。

广泛上的“文艺兵”指的是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演艺、体育工作的文职干部、军官、士兵的统称,其实在人民解放军的正式文件、法规中,并没有“文艺兵”这个名词。

不过想当上“文艺兵”也不是件容易事,她当初参军的时候就差点因身体素质不过关被刷下去。

再者,还必须有一定的文艺基础。

这点倒是郭容容的优势,虽说她出生于山东福山一个中农家庭,很小就接触了舞蹈、声乐,她的哥哥郭成志还在中央乐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之前也只是“接触”,被分配到师宣传队后,其才开始以“艺术”为职业,开始学习芭蕾舞。

相较师宣传队其他女战士,她基础确实差了一些。

既然基础差,那就只能靠努力去弥补。别人练一个小时,她就练两个小时;别人早上七点起,她就六点起。

早起晚睡、勤奋努力,挥洒汗水,换来的是扎实的基本功、优雅地舞姿,最终在全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出色的舞蹈演员。

宣传队下到连队去表演时,郭容容往往是第一个报名。

一次,宣传队队长怎么都不同意她下到连队去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因为她实在太拼命,两脚尖被磨破化脓,上次表演结束,整个人疼的满头大汗,这脚还没好利索,队长说什么也不让她下去。何况郭容容患有严重的低血糖,队里想让她好好休息休息。

郭容容也是个倔脾气,坚持要下连队表演。

拗不过的宣传队队长,只好同意她继续表演。那次下连队表演后,她整个人疼的满头大汗,愣是没哼一句。

当然,这样的例子并不止一起。

1976年春节,宣传队到地方去表演,结果郭容容犯低血糖晕倒在舞台,院领导本打算让她休息两天。

结果她醒了之后,又去找领导,非要参加第二天的“拥政爱民”演出。见她实在坚持,院领导只好同意,她就带着针药出了院,参加了第二天的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活脱脱一个“拼命三郎”,为工作、为艺术,完全不顾及个人。因此当队里需要人手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报名。

跳芭蕾舞,争第一。

队里需要大提琴手,她自告奋勇。

队里到地方上表演,她从不缺席。

只要队里需要,郭容容从不推辞,哪怕是调离宣传队,因工作需要安排去放映电影,她还是毫无怨言的接受组织安排,去了电影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不争第一争上游

电影放映员是个技术兵种,需要持证上岗。

对比在宣传队的工作,“电影放映员”肯定更辛苦、更枯燥,最主要的是一切都必须从头再来。

最先解决的难题是,考证!

一个文艺兵“转行”到电影队,郭容容绝对有不适应,不过都一一化解,努力学习放映技术,取得了放映员资格证书。

有了这个证,她也算是持证上岗了。

那年代的“放映员”是特殊的存在,许多人都觉得特“神气”,特别是第一次看电影的人,总会不自觉看几眼那神奇的“光”,好奇那束光是怎么变成画像。唯有放映员自己清楚,放映过程有多艰苦。

放映第一苦:放映室狭小,夏天热的人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次郭容容到高炮营放电影,炎热的夏天,单单是坐在哪里就感觉到炙热,她一如既往的忙个不停。

忙上忙下,汗水浸透了整个军衣,她本身就患有严重的低血糖,一热整个人完全受不了,好几次都差点晕倒。

领导和同志都劝她,让她改用单机放映。过去在农村放映也就采用这种方式,放映效果不好、观影体验一般,因此她说什么也不肯,和过去坚持演出一样,她强撑着放映电影,一直到结束。

放映第二苦:“跑”片子。

那个年代,电影拷贝的资源很紧张,流行“跑”片子,也就是一部片子好几个片场不同时候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电影队分两组在师部放映电影,两个场地倒是隔着不远,就是来回要跑很多趟,郭容容早早就把这个任务抢了去。为不耽误两边放映,她倒一本送一本,一共二十六本影片,也就来回跑了二十六趟。送完之后,整个人累的满身大汗。

放映第三苦:野外放映苦。

电影队时常会下到地方去放映,长途跋涉、连续放映,即便是男同志也感到很吃力,她却表现得元气满满。

放映第四苦:练习放映技术苦。

电影放映员是一个技术兵种,因此全师放映技术员也会进行岗位练兵。为给放映队争光,她苦练放映技术。

这个“拼命三娘”练起来特拼,以至于苦练中不慎扭了腰、住了院。结果没住几天,就要求出院。刚回到电影队,丢下东西就投入到训练中。正是刻苦训练,她在练兵比赛中获得快速更换激励灯、放映灯项目的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在宣传队,还是在放映队,郭容容始终力争上游、积极表现,这些也都被领导看在眼里。

1978年9月,她光荣入党。

成为党员后,本就对自己严格的她,在工作上更加卖力,凡事都抢着上,活脱脱一个“行业标兵”。

这就是郭容容,凡事不争第一争上进。

因此她经常下到连队、医院,为连队干部战士做好事。

在她的日记本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只希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8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在京召开。

会上,军委作出了自卫反击的重大战略决策,拟定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为歼灭越军第一线边防部队。

同时,北京、兰州、新疆军区进入一级战备。

郭容容所在部队也接到了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当天(1979年1月2日),领导找郭容容谈话。

作为放映队“骨干”,战前放映队的工作更加繁重。虽说人民解放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正义之战,但战前动员、电影教育总是有必要的。因此领导任命郭容容为“放映组长”,任务更加繁重。

最主要的任务,自然是“电影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配合战前练兵、提高电影教育的作用,她时常顶着严寒到车站取影片,这也是之前所说——电影拷贝资源很紧张。从车站取回来影片后,郭容容会逐一登记、认真清点,以保证每一张影片都能顺利播出。

除此之外,为保证放映顺利进行,她一有空就会检查放映设备,整理好所需零件、工具、资料。

仿佛她感觉不到疲劳,总有无限精力。

那段时间,郭容容和放映队队员每天都会为连队放映好几场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场都没有任何失误,做到了场场安全、场场顺利。

如果放的电影是指导意义特别强的军教片、战斗故事片,作为“放映队队长”、共产党员,她总能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宣传、讲解,以提高“电影教育”的作用。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发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容容也跟着部队一起到了广西龙州县下冻地区待命,“放映队”的工作只能暂时搁置。毕竟和越军真枪实弹的打一场,“放电影”这事总归是在战前、战后。

因此她“放映组长”算是暂时没了任务,也就按着领导要求,到伤烈组工作。伤烈组,专门负责救护伤员、掩埋烈士的任务。一般这样的任务都不太危险,不过战场上意外丛生,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因此哪怕归属后勤,伤烈组也开了战前的党小组会。

会上,每个人都表现得斗志昂扬,郭容容个也不例外,她在会上拍着胸脯说:“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

在他们眼里,不管是上前线消灭敌人,还是在后方救护伤员、掩埋烈士,都是一项有意义的事情。

2月19日,部队正式进行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初期,伤烈组任务并不繁重,毕竟也没太多伤员、烈士,因此他们也就被分配了其他任务:搭帐篷、构筑防炮洞。

这都是些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构筑防炮洞格外重要。

每每这时候,郭容容都是跑在第一个,去挑最重的杆子,防炮洞打得快还好。当然,包括住处也需要伪装。

那些送到住处的伤员们行动不便,一旦遇到空袭就很难躲,因此为防止敌人空袭,就需要将伤员的住处伪装起来。

为尽可能伪装住处,郭容容带人跑到山上去砍树枝、藤蔓。

一切准备就绪后,战斗早已打响。

虽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局势是一边倒,不过解放军也有伤亡,陆续有伤员送来,她每天忙着接收伤员、照顾伤员、护送烈士。

自从来到战场后,郭容容每天都会工作十几个小时。

她累吗?肯定是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只要有伤员送来,无论多晚、多困,她都会进行救护、登记,更甚于有时候会让其他同志去休息,承担起值班任务。

接连十余天,高强度工作的她,依旧元气满满。

一有任务,她总是第一个报名。

2月25日,伤烈组接到任务,将前往前线护送烈士遗体回国。

这一任务其实并没有太大危险性,因为前线部队结束战斗后,战场都会经过打扫,才会让伤烈组前往。

因此郭容容根本不会想到,这一次任务将葬送自己的生命。

2月26日下午,烈士遗体被抬上汽车后,郭容容主动承担起警戒任务,拿着冲锋枪坐在卡车前面。

一路上她双眼炯炯有神的盯着前方,注意着路上的风吹草动。

就在汽车返回祖国途中,突然遭到敌袭。

“砰砰砰!”

“砰砰砰!”

一声声枪响,从三面传来。显然,郭容容和战友们陷入了三面包围,坐在在前面负责警戒的人特别危险。

枪响第一时间,郭容容颈部就被子弹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撑着一口气的她,指了指敌人的火力点,没有留下一句话,便倒在了战友面前。来不及忧伤,战士们投入到反击战斗中。

战斗结束后,等战友们去搜索郭容容遗体,却再也没有找到。

看着火光冲天的汽车、满目疮痍的战斗现场,战友们默默流下了眼泪。郭容容的遗体早在战场上被烧毁了。

就在这一天,他们失去了一位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好战友,这也是在越南战场牺牲的第一位女战士。

这一年,郭容容年仅24岁。

她牺牲后,部队为她荣记三等功,并被安葬于广西龙州烈士陵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4岁的花季年龄,为国家奉献了生命,实在有些可惜。可正如郭容容的哥哥郭成志所说:“她完成了一件很伟大的事业!”

在国家尊严受到挑战、边境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胁后,作为新中国的一份子,她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即便为此付出了生命,牺牲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