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巴基斯坦空军枭龙战机坠毁的消息,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英国马丁贝克公司证实,遭遇不幸的,正是一架采用该公司弹射座椅的枭龙Block2型战斗机。

在战机坠毁过程中,飞行员成功启动弹射座椅,最终安全逃生。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飞机座椅制造商,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贝克公司在获悉此次事故的第一时间,就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声明,不仅确认了坠机属实,而且着重强调飞行员正是依靠该公司的产品获救的。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称,多年来,他们生产的弹射座椅已经成功拯救了7723名飞行员的生命。

然而,马丁贝克公司在公告中对飞行员的幸存大加赞赏,对枭龙战机的坠毁却只字未提,这一反差引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丁贝克公司的一系列举措,明显带有借题发挥、为自身产品背书站台的意图。

该公司将航空事故作为营销手段,借机突出强调自家座椅的可靠性能,以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资深人士透露,近年来,但凡世界各地发生需要飞行员紧急弹射的事故,马丁贝克公司都会第一时间跳出来"邀功",试图将公众的目光从空难本身引向他们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起飞行员成功逃生的案例,都会被这家英国公司理解成自家座椅的"又一次胜利"。

正是凭借这种在普通人看来无异于"吃人血馒头"的营销策略,这家公司在全球军工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战机座椅业务也从欧美市场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基斯坦官方。

巴基斯坦军方和政府面对外界对枭龙战机坠毁原因和善后细节的关切,始终保持沉默,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和说明。

这不免引发了一系列猜测和质疑。

有人认为,巴基斯坦在这个敏感时刻选择闭口不言,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重要的就是,枭龙战机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装备,也是巴基斯坦航空工业的重要成就,如果贸然承认其存在质量缺陷,无疑会动摇国际社会对枭龙性能的信心,不利于后续的出口贸易。

而且就在事发前不到一个月,巴基斯坦才与伊拉克敲定了一份总值6亿美元的军售大单,双方约定由巴方提供12架枭龙Block3战机。

倘若在关键时刻爆出坠机事故的负面消息,很可能会影响合同的执行和后续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巴基斯坦在对外披露相关信息之前,理应对坠机事故的起因进行全面调查和严谨论证,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权威结论,而这显然需要一个过程。

在巴基斯坦方面保持缄默的同时,该国的南亚对手印度却显得跃跃欲试。

印度媒体趁机抓住这一话题大做文章,直指此次枭龙战机的坠毁,再次证明了该机型的质量堪忧,暴露出其发动机、雷达等关键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甚至恶意将其贬损为"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进一步渲染说,连枭龙的研制方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对该战机避而不用,宁愿装备更昂贵的歼-10,足见其靠不住。

言下之意,似乎是在影射中巴两国的造机水平技不如人,生产的战机不过是些"低人一等"的次品。

然而,这些媒体在大肆抨击枭龙战机的同时,却对其身世背景和实际情况视而不见,更对中巴两国的航空工业实力和国际影响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枭龙战机作为中巴两国政府和军工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晶,完全是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研制的一款多用途轻型战机。

多年来,枭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合理的价格和完备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青睐。

目前,除巴基斯坦本土的装备规模超过150架外,缅甸、尼日利亚、伊拉克、阿塞拜疆等十多个国家也先后引进了枭龙战机,累计出口订单即将突破200架大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国际军贸市场上众多老牌强手的重压,枭龙依然能够实现这样的战绩,足以证明其过硬的产品实力。

相比之下,印度苦心孤诣研发的光辉战斗机虽屡屡亮相各大展会,声称性能媲美枭龙,但至今尚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采购,其自身的前景都尚且未卜,又何来与枭龙比肩的资本?

至于印度媒体诟病枭龙战机采用了英国的座椅设计,更是一种偏颇之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现代战机系统极其庞大复杂,需要大量的配套设备衔接配合,才能保证整机的正常运转。

枭龙战机选用国外成熟可靠的座椅产品,正是基于严谨的市场调研和客观的性能评估,是一种务实理性的决策,而绝非技术能力不足的权宜之计。

事实上,中国早已掌握了先进的弹射座椅制造工艺,以HTY-5 为代表的国产座椅产品在可靠性和性能方面已不逊于英国同类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在枭龙上继续采用英制座椅,主要还是出于对巴基斯坦空军长期使用西方装备、对英制座椅驾轻就熟的现实考虑,以便让飞行员尽快适应新机型。

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做法,正是中巴两国深度合作、精诚互信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随着中巴关系的日益深入,两国在航空武器领域的合作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了枭龙战机外,巴基斯坦还引进了中国的新一代主力战机歼-10CE,进一步提升了巴空军对印军阵风战机的对抗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巴方也深谙大国平衡之道,在保持与中国深度合作的同时,也在F-16等美式战机采购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并积极参与美国和北约主导的联合军演,重点提高飞行员的实战化训练水平。

大量事实表明,巴基斯坦空军正在全方位借鉴和吸收美军的战术思想与训练方法,并将其本土化,以期在未来的空战中掌握主动。

作为一支师承美军的现代化空军,巴基斯坦空军的战备训练强度较大,战机坠毁事故也是难以彻底避免的客观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公开报道,本次坠机的枭龙Block2战机,到底因何而坠,其根本原因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说法。

不排除飞行员操作失误、发动机故障、外部环境突变等各类可能性。

所以贸然将坠机一事归咎到枭龙战机的设计质量上,未免有失偏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事故当事方,巴方军方和航空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尽快查清失事原因,拿出一个能够服众的交代,这不仅是对纳税人的一种负责,更是对逝者的一种交代。

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

而印度媒体之所以要借题发挥,对枭龙的坠机事故大加炒作,背后的原因也昭然若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作为印巴两国长期军事对峙的重要体现,双方的空军实力强弱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而枭龙战机在巴基斯坦军队尤其是空军中的地位,堪称神圣不可侵犯。

对手战机的每一次坠毁,对印方而言都不啻是一次扬眉吐气的好机会。

通过无限放大枭龙的坠机事故,渲染其可靠性存疑,印度媒体试图从舆论上先声夺人,为本国空军赢得有利的宣传态势。

另一方面,枭龙战机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卓越表现,更是刺痛了印度的神经。

作为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枭龙凭借良好的性价比和优异的作战性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多个发展中国家空军的优先选择。

作为区域竞争对手,印度显然不愿看到中国研制的武器装备在"后院"大行其道,更难以接受自己的军火市场被抢占。

因此,在枭龙接连斩获订单的同时,印度媒体酸溜溜的口吻也就不难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媒体在报道中还特意强调,连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装备枭龙战机,借此影射其并非什么先进机型。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是外行人的一厢情愿。

作为中巴两国各取所需的合作项目,枭龙战机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外贸,主要是为满足国际市场对廉价而高质量轻型战机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空军拥有更高端的歼10系列战机,同样是单发中型机,但在雷达、发动机、航电、武器等关键系统上明显更胜一筹,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军的主力装备,而无需再添加枭龙这款"多余"的机型。

即便如此,枭龙依然是巴基斯坦的国宝级战机,在维护本国领空安全、应对周边威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巴基斯坦空军的形象宣传所言:"每一架枭龙,都是一个移动的堡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而言,作为一款成熟的轻型战机,枭龙在设计制造中使用部分外国元素和子系统,符合全球化分工的大趋势,也是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的务实之举。

此外,印度媒体在大谈枭龙"高坠机率"的同时,却刻意回避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那就是印度空军自身的战机事故频发、坠机不断。

据公开数据统计,仅过去10年,印军各型战机的坠毁事故就高达60余起,平均不到两个月就有一架飞机"摔"在地上,其中还包括价格昂贵的苏-30MKI、幻影2000、米格-29等主力机型,造成了大量飞行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既有训练不足、养护失误等人为因素,也有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相比之下枭龙的安全记录也算得上良好。

更何况,巴基斯坦空军完全师承美军模式,训练强度大、标准高,飞行员的熟练程度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在印度之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的概率和损失。

客观地说,任何一支现代化空军都不可能完全杜绝坠机事故,关键是要在汲取教训中不断改进完善,将风险降到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印度,尽管同为发展中大国,空军实力排名世界前列,但在军机国产化的道路上,至今还举步维艰。

所以不管是印度媒体对枭龙坠机事件的大肆渲染,还是英国军火商对此的借题发挥,从其言行中都能嗅出一股浓浓的私利驱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