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国门,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境地奋力崛起,不过对此看着愈发鼎盛的中国,一些西方国家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后便采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来制约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其中遭到制约最为严重的便是半导体、新能源等,对此在前几年的时候因为芯片上的制裁,中国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不过除了这些明面上看得见的、大众都为之关心的领域,在土木工程上西方国家同样有先进技术封锁,而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盾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盾构机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地下工程建设的巨型掘进机具,可谓高铁、地铁、隧道等重点工程项目的"立身之本"。

没有盾构机的参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盾构机被视为国家重要的基建装备,攸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可遗憾的是,在上世纪末那个科技遭遇封锁期,盾构机核心技术完全掌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我们则被动地位,毫无还手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在西部地区修建一条铁路隧道,仅凭人工开凿的话,哪还有现在高铁时速的狂飙姿态?

当年修建著名的秦岭隧道,人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国不得不高价向德国购买了两台盾构机,价格之黑惊人听闻:居然高达7个亿!即便如此,对于当时身处窘境的我们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任凭别人宰割,我们备受煎熬,决心自主研发盾构机的决心可谓是摆在了明面上。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国掌握了隧道开凿的最高技术,也就能真正做到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1992年的时候,我国进行了对盾构机的探索——当时研制的是一台半断面插刀盾构,而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对盾构机进行探究。

时间一晃来到2001年,国家将盾构机加入“863计划”下定决心全面启动盾构机自主研发攻坚战,直到2008年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国内首台称为"中国中铁1号"的盾构机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历史虽然说起来只有一句话,但是这中间的6年可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煎熬,作为一个领域的尖端装备,搭建盾构机所涉及的领域可不止单单一个两个那么简单,所以当时从全国各地是抽调了电器、土木、机械等众多领域的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当时因为我国首次自主研发的原因,所以对于盾构机的研发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坎,不过这对于敢于迎难而上的中国科学家来说,虽苦但必须前进,就是在这种压力下,盾构机这块硬骨头才被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第一台盾构机出厂,我们也是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不仅如此,随后随着这台名叫"中国中铁1号"的盾构机成功投入使用,也说明了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盾构机符合使用需求——2009年2月投入到天津地铁3号线的修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再有了自主研发盾构机的能力后,我们想做什么项目也不用因为装备的不给力而缚束手脚,就这样一座座穿山高铁修建了起来,一条条海底隧道被贯穿,中国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基建强国。

当然随着我们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中国的盾构机强度也是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我们在盾构机上提出来的口号便是“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高水压”、“超大埋深”。

当然我们的口号从来不是喊喊那么简单的,就这样我们站在"中国中铁1号"的基础上,在2019年研发出了"春风号"隧道盾构机,而这个盾构机的直径长达15.8米,当时它的横空出世也是引起了业界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众人还没有惊呼太长时间,在2020年的时候"京华号"盾构机的现身将这个记录打破——直径达16.07米,自此它也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盾构机。

而除了往大里做以外,我们还要往细小和精致里做,对此现如今我国做出来的最小的盾构机在0.5米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说完直径后,为了应对我国每一块不同的地质结构,我们还自主研发了形状各异的盾构机来满足施工。

随着我国盾构机技术的愈发熟练,我国的盾构机也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信赖,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道我国盾构机的销售量占全球市场的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国之重器不可缺,这不仅是喊喊口号来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我们有向上攀登的勇气和绝心,所以鼓足自主创新的劲头就成了重中之重。

从当年被动购买高价盾构机,到如今占据盾构机全球市场70%,这已成为了我们崛起的注脚。

盾构机曾经是我们科技发展之路的一个"绊脚石",如今却成为了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张骄傲名片。

而除了盾构机以外,相信在诸多尖端领域,我们必将打出像盾构机一样的"反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