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时内阁解散后,朝野团结一致的形象崩溃。以色列政府在作出战争决策时态度可能会更强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新华社报道,以色列媒体6月17日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正式解散由6名成员组成的战时内阁。

以色列战时内阁于去年10月12日经议会批准后成立,由主要反对党团结党领导人甘茨等5人加入,旨在应对战时事务。本月9日,甘茨宣布退出战时内阁,并呼吁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自那以后,战争内阁的垮台已是人们普遍预期的一步。

如今,时隔一周多,战时内阁宣告解散。内塔尼亚胡此举意味着什么?将对以色列政局以及巴以冲突产生怎样的影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

名存实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甘茨退出战时内阁已有一周多。内塔尼亚胡为何此时宣布解散决定?

牛新春:以色列战时内阁由6人组成,旨在凝聚朝野共识,包括前任和现任军方领导人,军事经验较为丰富。其中有3名核心成员拥有表决权,分别是来自执政党的总理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加兰特,以及来自反对党的甘茨。

甘茨曾任以色列陆军司令和国防部长,是以色列中左翼的代表。随着巴以冲突延宕,战时内阁的分歧日益公开化。一周多前,甘茨宣布退出战时内阁,既有不满内塔尼亚胡加沙政策的因素,也有自己所在政党民调支持率一直下降、留在战时内阁可能无太大益处的考量。在那之前,甘茨曾对内塔尼亚胡下达在本月8日前完成加沙战后治理方案的最后通牒。

随着甘茨退出,战时内阁里拥有表决权的两人都属于执政联盟,象征着朝野合作的战时内阁已经名存实亡 。

过去一周,内塔尼亚胡一直希望在反对党内找到其他人选,以维持所谓的“民族团结内阁”,但估计是没有找到。因此,战时内阁解散也就是必然的事。

态度更硬?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战时内阁的解散意味着什么,将对未来决策带来怎样的影响?

牛新春:战时内阁是以色列在危机面前朝野团结一致的象征,其成员包括中左翼力量的代表。战时内阁解散后,朝野团结的形象就崩溃了。

但是,战时内阁只是处理战争事务的临时机构,不负责提出或发布与战事无关的法案、行政命令。战时内阁解散,并不会导致总理内塔尼亚胡执政联盟的垮台。目前,执政联盟在议会中拥有超过半数的64个议席,执政地位未受影响。

有以色列方面的消息称,内塔尼亚胡表示,不会再组建新的内阁,有关巴以冲突的重要决策可能会在小型临时会议上作出。如果这样的话,以色列政府的战争决策基本又回到此前的安全内阁。

以色列安全内阁由6党共同组成,其中包括几个极右翼政党和保守宗教政党。由于极右翼势力加入,这届政府也被媒体称为以色列“最右政府”。 过去几天,来自极右翼政党的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都表达了希望加入战时内阁的意愿,据称内塔尼亚胡没有同意。

不过,极右翼政党是内塔尼亚胡在执政联盟中必须依赖的力量。失去中左翼力量之后,极右翼势力的牵制力会更大。未来,安全内阁在作出战争决策时态度可能会更强硬,这会让近期达成加沙停火协议的可能性下降,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有可能升级。

如果以色列政府的政策一味“往右走”,执政联盟中比较中立务实的一派可能会退出。如果有4人以上退出,将导致执政联盟失去议会120席中的多数席位,从而面临垮台风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以方称,以军从15日开始在加沙地带南部部分地区实行“战术性军事活动暂停”。接下来,围绕以色列政局和巴以冲突,哪些动向值得关注?

牛新春:有两个方向值得重点观察。一是以色列政府的稳定性。内塔尼亚胡与极右翼政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能不能持续下去,以色列会不会重新举行大选?外界认为,内塔尼亚胡执政地位堪忧。但近期一个新迹象是,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的支持率较之前一段时间出现回升。

二是战场上的临时停火究竟能否达成。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间接谈判还没有展开。以色列政府中的极右翼政党明确反对美国支持的加沙停火方案。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