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马麟 秉烛夜游图

纨扇页 绢本设色 纵24.8 x 横2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秉烛夜游》取材自苏东坡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绘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庑,茫茫夜色中庭院烛光高照,映照园中海棠盛开。

一位士人据太师椅当门而坐,品味幽静月夜的良辰美景。马麟对自然的观察敏锐,写生功夫颇深,抒情小景,以工致细腻的手法,表现宫廷园苑、亭廊建筑和园林布局之美,作品有院体画工整细致的特点,极富有情致。

高清分页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秉烛夜游图》是南宋画家马麟的优秀作品。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诗情。高突的短亭与低回的长廊,呈现了宋人园林建筑的典雅;庭园里辽绕的香雾,若隐若现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筑的沉厚单调,也引人萌生置身仙境的遐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朦胧的幽雾,伴随着鹅黄的月光,轻轻地降临人间。黝黑的短亭、长廊前,一朵朵犹如淡抹著胭脂、醉卧在绿沙中的海棠花们,深深地吸引着屋内主人的目光。他唤来了仆人,点起了蜡烛;在烛光映衬下,他满足地倚坐于亭内,望著这万重绰约如仙的红颜,看得都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人爱花成痴的傻劲儿,是令人称奇,也令人称羡的。其中,又以素有“花中神仙”之称的海棠,最令宋人钟情、痴狂。海棠激发了宋人赏花的热情,不仅不分晴雨,也不分昼夜。古人燃烛夜赏芳华,或为牡丹,或为梅花;但能令宋人“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的,却独独只有——海棠。

马麟对於人物、花鸟、山水情态,有著敏锐的观察与刻划的能力,是南宋了不起的宫廷画家。这幅《秉烛夜游图》上有其名款,堪称是他的存世名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麟(约1180~1256后),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迁居浙江钱塘,宫廷画家马远之子。马远是宋光宗、宋宁宗两朝(1190-1224)画院待诏,马麟画承家学,曾任职南宋宁、理宗(1194~1264)两朝画院,位至祇候。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宁宗嘉泰(1201-1204)间授画院祗候,其作品多进呈君王供赏玩或颁赐用。颇得宁宗赵扩、恭圣皇后杨氏及杨妹子称赏,每于父子画上题句。《画史会要》谓:“麟不逮父。远爱其子,多于己画上题麟,盖欲其章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