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也是在夏季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但还不是温度最高的时候。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俗话讲“三伏热不热,就看夏至节”,应该怎么看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在夏至后的第一个五天里,古人认为此时阴气开始上升而阳气逐渐减弱,因此属阳的鹿角开始脱落。鹿角向前生长,被视为阳性的象征,夏至时自然界阴阳转换,鹿角的脱落反映了自然界中,阳消阴长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候蝉始鸣

在夏至之后的第二个五天,随着阴气进一步增长,雄性的蝉(俗称知了)感受到阴气萌动,开始鼓翼而鸣。蝉声四起标志着夏季炎热的到来,也是阴气渐盛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候半夏生

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五天,一种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生长。半夏因其常在夏季中叶(即仲夏)生长于沼泽地或水田中而得名,它的出现代表了这个时候虽然外界炎热,但在某些阴湿环境中,适合阴性生物生长的条件已然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逢雨,三伏热

三伏天通常都在阳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以高温、高湿、低风速为主要特征,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夏至这一天下雨,那么接下来的三伏期间可能会格外炎热。

这样的天气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特别是如果伴随干旱,很可能影响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夏至的天气是比较凉爽的,天气没有夏天应该有的炎热,而是如春天般的凉爽,那么这样的天气则预示着,整个夏天的雨水,都会非常充足,而且雨水一直绵延到秋天到来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夏至这一天天气晴朗无云,那么可能预示着从夏至开始直到秋季(秋边,指的是接近秋天的时候),这一段时间内降雨会比较少,天气将以晴朗干燥为主,同时也预示着会比较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无风,三伏热

夏至是夏季的开始,也是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半球最北端的时候,此时如果大气静稳,缺乏凉爽的风来缓解热量,地面上的热气就会积累,会导致随后的三伏天里气温更高。通俗来说就是,

如果夏至到来之际,没有起风的话,即将到来的三伏天会比往年更加炎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东南风,三天雨满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至这天如果刮起了南风,则预示三天内有大雨发生。夏至这天刮了东南风,在今后一段时间,也会带来比较集中的降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顺利度夏

适量饮水

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因此要定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合理饮食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如西瓜、黄瓜、苦瓜等)。也要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避暑

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尽量减少中午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使用遮阳伞、戴帽子、可以通过涂抹防晒霜等措施保护皮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足睡眠

保证足够的睡眠,晚上早点休息,利用清晨较为凉爽的时间进行适量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过度出汗。

穿着透气

选择轻薄、透气、吸汗的衣物,棉、麻材质为佳,减少紧身或不透气的衣物,帮助身体散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到最后

按照老辈人的经验,假如夏至这天不下雨,那么预示着三伏天很热。如果夏至当天刮东南风,那么预示着夏天的雨水很多。如果夏至当天很凉爽,那么则预示着三伏天非常炎热。

大家觉得老辈人留下的这些俗语还准吗?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