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王凡

成都市蒲江县盐井沟源出长秋山,汇入蒲江河,全长1.25公里。早在战国时期,蒲江盐业就非常发达,境内主要有“大王井”“金釜井”“茅池井”“百家井”数十口盐井,规模大、产量多、盐质优,延续时间长。其中,距今2300年历史的“茅池井”仍有盐水溢出。随着时代的变迁,盐井沟从商贩云集的商业区变成了臭水沟。2022年,蒲江县打响了盐井沟治污攻坚战,经过10个月的治理,盐井沟旧貌换新颜,蜕变成蒲江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休闲娱乐的生态福地。

昔日盐井沟

历史记忆与城市发展之痛

盐井沟因发源地靠近蒲江四大古盐井之一的茅池井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末,建设蒲东新城时,开凿了一条从万河坝穿成雅高速路至蒲江河南岸的沟渠,接盐井沟水,沿沟街道命名为盐井路。盐井路曾是蒲江最为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商业区,南来北往的人们汇聚于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住户人数迅速增加,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许多生活污水排入了原本用作排洪的盐井沟,导致沟底污水垃圾沉淀,一到夏天,不仅蚊虫多、异味大,强降雨天气时洪水还会翻出河堤,造成城市内涝,周边群众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理前的盐井沟。蒲江县河长办供图

治理盐井沟

齐心协力打好治污攻坚战

2022年8月,蒲江县召开总河长会议。会上强调,要以全面深化河长制为抓手,全县各部门通力协作,凝聚治水、管水、兴水合力,还群众一条“水清岸绿”的新盐井沟。

同年11月,蒲江县正式启动盐井沟一体化治污攻坚整治工程。工程以完善雨污管网建设、提升河道行洪能力为前提,结合周边区域空间景观需求、人居环境改善进行一体化整治,着力构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滨水空间。此次工程范围广、工程量大,全县镇村级河长、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齐心协力打响了盐井沟治污攻坚战。

焕活盐井沟

全面整治促进基层河湖管护

完善设施,城市功能提质增效。更新改造雨污管网4.3公里,完善周边排水体系,将原本3.6~6.5米左右宽的河道扩建为6~9米宽,深度由1.8~2.4米加深至3~4,i,一侧河堤改造为退台式的亲水平台,既增加了泄洪能力,又扩大了人水互动空间,满足周边群众亲水需求。

修复风貌,宜居环境焕然一新。工程在街面原构造的基础上,改建步行街、停车场及配套设施设备,提升改造河道两侧的管线、景观和建筑立面,增添7个“商业盒子”,结合盐井沟“盐”历史,在河道两岸打造4处古盐井文化景观小品,沿线串联不同文化节点,唤醒人们对蒲江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

控源截污,滨水空间更添活力。镇、村两级河长通过实地踏勘,详细掌握了小区和市政道路雨篦井、雨污井、污水管网等各类排水设施数量、分布区域等情况,持续开展入店宣传,引导餐饮商户规范处置污水,并建立社区控源监管台账,强化常态管治,护好盐井沟生态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理后的盐井沟。蒲江县河长办供图

今日盐井沟

焕然一新的美丽幸福河

治理后的盐井沟旧貌换新颜,沿线滨水环境、人居环境、商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经过河道整治、风貌修复的盐井路形成了以河道为中心的舒适、活力、美观U型空间,摇身一变成为集观赏、游玩、购物为一体的蒲江古盐文化特色街区“盐井里”。

如今,”盐井里”已成为蒲江备受市民青睐的休闲空间,漫步在焕然一新的盐井路,两边新建成的“商业盒子”里,咖啡、餐饮、文创……各类新业态新场景琳琅满目,新铺设的人行步道平坦整洁,两边的乔木和灌木郁郁葱葱,树下点缀着记载蒲江制盐史的景观小品,引来众多市民纷纷打卡拍照。

顺着退台式河堤下到水面,河水清澈见底,水草顺着水流缓缓摆动,抬头远眺郁郁葱葱的长秋山,一幅“生态福地、大美小城”的生动画面悠然呈现。盐井沟,完成了从臭水沟向“幸福河”的华丽蝶变。(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