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那龙河不远的东城镇振士小区一条寻常巷陌里,有一位年过八旬、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叫冯浪,出身于阳江造船世家,解放前父亲曾经营造船厂。他和龙船有着“一世情缘”:小时,看龙船;大了,扒龙船、装龙船;老了,做龙船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阳江八旬老人的龙船梦,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眼前这个正在精雕细刻龙船仔的老人便是冯浪。路过的街坊驻足观看之余,都感叹老人的好手艺、好身板、好眼力、好情怀。浪伯第一次参与装龙船,是十七八岁时,从阳江城步行到端陶村负责给龙船皮灰,就是给船体打磨、抛光。由浅入深,冯浪逐渐掌握了制造龙船的核心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浪:

1962年在端陶第一次接触龙船,那时候我也是十几岁,刚好我有一个工友的父亲,叫福伯,他一贯是装龙船和做里龙船最有名的,他在北惯端陶靠近石仑那龙接到一个装新龙船的活。福伯的儿子和我堂哥关系很要好,就是他儿子叫我去帮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冯浪进入阳江二轻造船厂工作,长期从事船舶制造,直到退休,他一共主导制造了60条龙船,曾走遍江城、北惯、程村、东平等地。一般都是村供料,他去到村里的工场制造。2004年,他开始制作龙船仔,由大刀阔斧转为精雕细刻。“仔”在粤语或阳江话中有“小东西”的意思,“龙船仔”就是指“小龙船”“龙船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浪:

首先要选材料,选一些木质坚硬、不易变形的材料,龙身即船壳多数选用东南亚菠萝格、柚木、杪木,龙头龙尾用大八的一种木棉,那种木棉不是普通红棉树的木棉,是一种野生的木棉,年代很久远的野生木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浪伯做龙船仔,并不是简单地一条一条复制,而是以古老的江城12条龙船为原型,以30:1的比例,制造了80余条阳江传统龙舟模型。浪伯做的龙船仔长约1.45米,宽约0.1米。从龙头的佩饰、颜色、胡须到龙尾的形状,都和原型的龙舟一模一样,让熟知的人一眼就看出是哪一支队。这些都是浪伯在退休之后二十年岁月里一削一刨、一刀一刻、一笔一画地做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龙船仔,不仅需要精巧的技艺,还需要付出百般耐心。有时为一个细节,可能要反复雕刻好几个小时,工作单调又枯燥。浪伯却说,他很喜欢做这个事情,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来源 | 阳江新闻 阳东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罗玉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