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满足破坏欲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广州美院的毕业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愤怒的控诉,原因是她精心设计的毕业作品被一个小孩恶意踩踏、拳打脚踢后损毁。这已经不是个案,在各地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展上,“熊孩子”给艺术毕业生的作品“寸步不离”地跟踪“点赞”。

让许多大学生对自己辛苦孵化出来的“设计宝贝”只能无奈叹息。他们开始自嘲地表达自己的“厌童”,并恳请家长多加管教。家长是否能够收起自己的手机,真正履行监护责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对于每一届毕业生来说,可谓是综合展示自己学术造诣和创作才华的重要时刻。他们花费心血,苦心孤诣地设计制作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期待通过毕业展览获得业内专家的认可和公众的赞赏。

谁知,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展览的严肃性,反而将其当作带娃游乐场。孩子们想玩就玩,在作品上肆意踩踏、乱涂乱画,还有人直接掰断展品进行“改造”,丝毫不顾创作者的感受。这无异于对艺术家劳动成果的亵渎,也给毕业生的信心和创作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不只是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遭殃,一些富有创意的互动装置也难逃被“改造”的命运。比如,某设计学院的一位毕业生设计了一个充气的太空人模型,小朋友们可以进入其中玩耍。谁知一群熊孩子疯狂跳跃后,直接把可怜的“太空人”踩烂了。

模型破裂的瞬间,也彻底粉碎了作者的创作梦想。令人唏嘘的是,这类事件中,家长们往往袖手旁观,甚至为孩子开脱。他们的冷漠无情,无异于对年轻创作者努力的践踏。其实,艺术创作的路上从来就不易,创作者们靠的就是一颗热情的心和坚定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与孩子若不能给予基本的尊重,只会让原本脆弱的创作自信分崩离析。毕业设计原本就是向专家、家人及公众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如果在这个关键节点遭遇如此恶劣的“点赞”,对艺术新人的打击可想而知。无论作品水平高低,公众都应该抱以理解和鼓励的心态。

艺术道路上从无绝对标准,每个作品都是创作者独特的人生印记。天赋各有不同,但创作都需要勇气,需要不断实践与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又怎能期待这些当代“达芬奇”们在毕业后继续追逐创作梦想、锲而不舍?建议各高校加强对此类破坏行为的约束,家长也需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展馆最好实名,建立黑名单机制!